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130

第130章 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法国巴黎的街头与往日一样热闹,大街小巷人头攒动。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急步奔走着。当他刚一跨进家门时,严厉的父亲劈头便问道:“你到哪里去了?我刚才往律师事务所打电话,他们说一整天都没有见到你的影子。”

年轻人头也没抬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不喜欢在那里。”

父亲闻听,气得脸涨得通红,说道:“反了!反了!你竟敢不听父亲的话了!岂有此理!”

“我就是不喜欢当律师,请您原谅。我恳求您考虑一下我的意见?”

父亲更加生气了,只见他的脸红得可怕,脑门上的青筋凸了出来,好像一条条毛虫。他迈开大步在室内来回踱着。过了好一会儿,他缓和地说道:“儿子,你能不能听爸爸最后一次话?”

“爸爸,我不能欺骗您。我确实不喜欢律师这个职业,请您体谅我。”

父亲低下了头,沉思了许久,问儿子道:“那么,你愿意做什么呢?”

“我喜欢文学,而且非常感兴趣。”

“文学有什么好,它能养家吗?你还年轻,不懂父亲的苦心。待你成年后,一定会后悔的。难道你真的让爸爸这样失望了吗?”

“爸爸,我不是让你失望,难道世界上只有当律师才有出息吗?我觉得只要是个人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出息的。你的儿子一定会尽力去做的。”

父亲看出儿子已经铁心了,心里感到无限难过。他知道今天无论如何都不会说服儿子的,这样僵下去,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说道:“你喜爱文学,究竟能有什么结果呢?”

“我想写剧本,只要有信心,我想世上的事情都会做成功的。”

父亲摇了摇头,说道:“孩子,你太天真啦!世上的事是很奥秘的,没有你想的那样简单。”

“爸爸,你放心吧,我会写出好的剧本的。”

父亲无可奈何地说道:“既然如此,也罢。从今日起,我每月付给你一百二十法郎的生活费,如若你在两年内写不出好作品,那就乖乖地回到律师事务所去。”

年轻人闻听,眼睛里立刻闪现出异样的光芒。他斩钉截铁地说道:“谢谢爸爸,一言为定。”

这个年轻人就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于1799年出生在法国杜尔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父亲在大革命后发了财,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出人头地。1814年,他们全家迁居巴黎。巴尔扎克从小爱好文学,只要一有空就看书,阅读了大量的文艺书籍。

1816年,巴尔扎克在父亲的授意下,进入法科学校读书。他父亲一心想让儿子成为一名律师。大学还没有毕业,他就被介绍到一位名律师手下做助手。他整天与法律界的人们打着交道,越来越觉得没趣。于是,他决心与父亲摊牌,离开律师界。

巴尔扎克自从与父亲立下军令状后,便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把自己关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动手写《克伦威尔》的悲剧。待他写完后,便读给别人听,只见他读得很认真,听的人们却都鼾声大作了。

他心里很难过。眼看两年的时间马上就快到了。他灵机一动,马上改弦更张,动手写了一些迎合小市民趣味的小说。虽然文学上没有什么成就,可是可以拿到一笔稿酬,起码生活可以自己独立了。

1825年,巴尔扎克又改弦更张,经起商来。他先后干过出版业、印刷业,甚至想冒险去开一个废银矿,结果一事无成,却欠下了九万法郎的一大笔债,每年光利息就要付六千法郎。

债台高筑,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一天,夜已经深了,巴尔扎克心想今天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他轻松地伸了伸懒腰,躺下了。

正睡得甜时,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巴尔扎克从睡梦中惊醒。几个人怒气冲冲闯进来,巴尔扎克睡眼惺忪地问道:“你们是做什么的?”

一个人走近他的面前说道:“还用问吗?你不认识我了吗?”

巴尔扎克这才看清楚,原来是债主。巴尔扎克为难地说:“对不起,我实在没有钱呀。”

“没有钱,那就对不起了,咱们法庭上见好了。”

“千万不要这样,我确实没有钱。待我有了钱,一定还您就是了。”

这时,一个警察走近前说道:“你欠债不还,小心送你进警察局。”

待巴尔扎克把这群人哄走,他已经冻得浑身颤抖起来。他抬头看了看表,已经后半夜一时了。他回到床上披着被,心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

他就这样被搞得没有一时一刻安宁的时候。他在巴黎东奔西跑,到处撞壁。那种狼狈相实在无法形容。这时,他深深地体会到,在人世间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话一点也不假。

由于亲自经商,巴尔扎克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

1827年,巴尔扎克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了小说《朱安党人》。这是他获得文学声誉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第一步。

1834年以后,他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把整个社会当作一个大舞台,让读者看到形形色色的、丑态百出的“人间喜剧”。每一部小说,描写一个时代。他计划写一百三十七部作品。

经过多年努力,巴尔扎克完成了九十六部作品。其中有许多作品后来成了世界名著,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贝姨》、《夏培上校》、《邦斯舅舅》等。

《人间喜剧》是一部封建贵族没落衰亡和资产阶级罪恶发迹的现实主义形象史,它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无情讽刺和批判。

巴尔扎克三十四岁那年,他收到一封从遥远的俄国寄来的信。写信的是亨斯卡夫人,她非常喜欢读巴尔扎克的小说。巴尔扎克给她回了信,从此他们经常通信,不久他们产生了爱情。彼此神交了十七年,从未见过面。直到她的丈夫去世,巴尔扎克才去俄国与她成婚。

巴尔扎克一生都背着沉重的债务,如今娶了一个很有钱的寡妇,眼看他要从债务中解脱出来了。不料婚后五个月,他就去世了。

他只活了五十一岁。一生虽然受了不少苦,但他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