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131

第131章 波拿巴家族和两个帝国(1)

第一帝国是由拿破仑建立的,从拿破仑1804年加冕称帝到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前后经历10年。这个帝国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后,仍是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帝国时期,法国在欧洲同英国和俄国争霸;侵略西班牙和萄葡牙;在欧洲诸国推行民族压迫和剥削政策;力图同欧洲封建王朝妥协……这一切导致拿破仑帝国崩溃。但法兰西第一帝国也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七月王朝统治法国,国王是奥尔良的公爵路易·菲力浦。因此七月王朝又被称为奥尔良王朝。

七月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法国大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诩。王朝废弃了复辟王朝的种种封建政策,法国的工业革命得以发展。十几年间,法国的蒸汽机总数增加了几千台,铁路线路的长度由不足40公里猛增至2000公里。随着产业革命的兴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工人运动也活跃起来了。

但七月王朝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着大银行、交易所、铁路、矿山……他们用政权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七月王朝时期,国王、政府极为浪费,大量借债,财政赤字逐年增多。为了弥补亏空,偿还债务,王朝大量征税。这其中的关系就非常明确了:金融资产阶级是王国的债权人,收取极高的利息;工业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是国家的最主要纳税者,不得不遭受残酷的剥削。征税的结果是金融资产者聚敛大量资本,工业资产者缺乏资金。正值工业革命之际,创办工厂、购置机器都需要大量资金,而王国的政策对他们极为不利,这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对七月王朝极为不满,而广大劳动人民是王朝政策的最大牺牲者,他们不仅要缴纳重税,还时时要处于由于重税工厂倒闭、个人失业的境地中。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反抗情绪也加强了。

七月王朝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无视海外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后,扩大的产量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国内市场是一方面,海外市场更为重要。工业资产阶级希望七月王朝用各种政治、军事手段扩展海外市场,而金融资本家却担心海外市场的争夺会造成资金损失,国内混乱,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以“决不为荣誉花一分钱”为信条,继续维护国内统治秩序,掠夺工业资产阶级和人民的财富,坐看欧洲其他国家在殖民地上的争夺。

七月王朝的种种作法,招来了全国各界的反对。工业资产者和各阶层民众期望通过选举削弱金融资产者,控制议会,修改法律,实行有利于自身的政策。然而,七月王朝对选举权的财产限制很高,法国3500万人口中,够资格的选民只有20多万。工业资产者和民众要求改革议会选举制度,实行共和制。

为了实现目标,工业资产者除在报纸上宣扬共和之外,还办起“宴会”,实际这是借宴会之名表明政见,组织力量。

1848年初,工业资产者要在巴黎举行宴会,遭到首相基佐的禁令,于是改期。改期之后临近许多人在香榭丽舍大街聚集,等待宴会召开,又遭禁止。巴黎民众被激怒了。2月22日,聚集群众发动了起义,这便是1848年的二月起义。

二月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共和国召集新的国民议会,制定宪法。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发展起来了。

1848年12月10日,是法国第二共和国选举总统的日子。候选人有6位,最后由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选。

路易·波拿巴于1808年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拿破仑一世皇帝的兄弟、受封为荷兰国王的路易·波拿巴,他的母亲便是拿破仑的继女约瑟芬与博阿尔内子爵的女儿奥坦丝·博阿内尔。奥坦丝与路易·波拿巴成亲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幼年天亡,只留下了两个。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便是他们的幼子。

路易·波拿巴与奥坦丝结婚后,夫妻感情向来不和睦。1813年,因路易·波拿巴在荷兰不肯依长兄之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而被撤消国王封号。路易·波拿巴便去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不再参与政事。奥丝坦却反对去意大利,便留在了巴黎。所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自幼便随母亲长在宫中。他耳濡目染,把伯父奉作偶像,想要长大后也做个他那样的大皇帝。但是在路易·拿破仑·波拿巴7岁那年,拿破仑被反法同盟打败,不久,波帝王朝就复辟了。复辟的七月王朝不允许波拿巴家族留在法国,奥坦丝只得携子流亡。这时,在意大利的父亲要走了二儿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留在了母亲身边,随母亲一过起了浪流的日子,9岁时才在瑞士的阿伦内伯格定居下来。在瑞士,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上学读书,然后进入军工学校和炮校学习军事,还曾在大学预科修完了课程。毕业后,波拿巴已非常了解欧洲各国包括法国的国情、政治,决心回到祖国,重振波拿巴家族。

从7岁时起,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心里便种下了对波旁王朝仇恨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加,他有了较强的抨击复辟王朝的自由主义思想。但是路易·拿破仑自幼长在皇宫,对皇权观念非常牢固,所以他的自由主义其实也很有限,不全面。但因他发誓与复辟王朝作对,便把自己称为“自由主义者”。于是这位“自由主义者”离开了瑞士,去了意大利——这是因为担心法国王朝的盘查。他在意大利时,巴黎发生了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1831年2月,因受法国七月革命的鼓舞,意大利中部发生起义。路易·波拿巴也加入了起义队伍。但很快,起义被镇压,路易·波拿巴逃离意大利,又回到了瑞士。

当年拿破仑·波拿巴退位后,曾在诏书中指定他与再婚皇后玛丽·路易丝的儿子罗马王继承皇位。罗马王没有能继位,依然被称为“拿破仑二世”。1832年,拿破仑二世21岁时青年早夭。路易·波拿巴得知后,认为自己是下一个合法继承人,为了得到幸福,路易·拿破仑决定利用伯父传奇般的又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故事,回国去做一次冒险。

1836年,路易·波拿巴潜回国内,暗中联络了几名当年拿破仑帝国大军中的老部下,谋划出一个煽动士兵政变推翻七月王朝的荒唐设想。他穿上伯父平时最爱穿的灰大衣,戴上一顶拿破仑的三角帽,带领几名老兵于10月31日闯进了斯特拉斯堡驻军的两个炮团。在军营中,他说明来意,号召人们打倒现任国王路易·菲力浦,拥戴他为国王。可是他的行为来得太突然了,许多士兵认定他是疯子,把他这次谋反当做了儿戏。几个小时后,人们将路易·拿破仑的兵器缴下,并将他送交警察局。经审理后,路易·拿破仑被流放美洲,一年后获释,回到瑞士,赶上了他与母亲奥坦丝见最后一面。

母亲去世后,路易·波拿巴没了牵挂,便又燃起了称帝的野心。他明白人们对他一无所知,必须先扬名立业,才能成事。他很快写成一部书《拿破仑思想》。在书中他将伯父颂扬为“平民英雄”,“大革命的真正代表”。但他本人最清楚,老拿破仑一生最忌讳的就是“平民”与“革命”,而把自己的称帝说成天意。只是为迎合民众看重自由,为得到名声,他才有意这样写的。七月王朝“决不为荣誉花一分钱”,使法国人十分憋闷,大家回忆拿破仑帝国时的强盛,争相购买路易·波拿巴的书。《拿破仑思想》引起轰动,仅在1839年内就接连四版。

急于当皇帝的路易·波拿巴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回国称帝了。1840年8月6日,他穿上法国军装,带领几个雇来的人从英国渡海来到法国,在布伦登陆。他一切效仿伯父,认为当年伯父在这里建立了布伦大营,他也可以像1815年老拿破仑由厄尔巴岛回国一样,引来全国军民的归附,一举夺回巴黎,重建帝国。可是,他的声望还远远不够,一本书并没帮他多大的忙,登陆不久他就被擒获了。七月王朝因他一再作乱谋反便判他终身监禁,关在大牢之中。恰恰是在这一年,法国将拿破仑的灵柩从圣赫勒拿岛迎回,由国家拨款100万法郎,在巴黎伤残军人院教堂的大厅里建造了灵寝。这一举动使“拿破仑传说”更加盛行起来。路易·波拿巴虽遭终身监禁,却真的名声大噪。波拿巴又在狱中写下了《论消除贫困》一本小册子,博得了贫苦百姓的支持。6年后,路易·波拿巴越狱成功,逃出牢房,潜往伦敦。

1848年巴黎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消息传来,路易·波拿巴回到国内,表示要投靠新政府。但由于受到怀疑,波拿巴又被驱出法国,重返伦敦。出人意料的是,4月选举制宪议会的时候,竟有许多省份将路易·拿破仑选作议员。于是他又回到了巴黎,坐进了议会大厅。他又在酝酿称帝,再加上新政府处事不当,使波拿巴当选了总统。

人们选举波拿巴做总统,本指望他稳定局面,改变法国动荡不安的现实。但选出总统后,国家却没有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