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132

第132章 波拿巴家族和两个帝国(2)

按宪法规定,法国选出总统半年之后,要举行立法议会选举。一向仇视共和主义的王党也打出“宗教、家庭、财产、秩序”的旗号参加竞选,其中尤其重视“秩序”,由此他们得了“秩序党”的绰号。秩序党内有两派,一派是“正统派”,全力支持复辟。领导者是复辟王朝第二任国王查理十世的孙子尚博尔伯爵,当时住在国外。另一派是“奥尔良派”,首领是七月王朝国王路易·菲力浦的孙子巴黎伯爵。很显然,两派都是要恢复王政的,但因他们高叫“秩序”,迎合了人们的思想,于是在大选中获胜,赢得立法议会全数750议席中的约500席,而领导二月革命的共和派,却只得了不足100席。于是秩序党把持了立法议会,将二月革命以来的成果消除殆尽。他们禁止成立政治俱乐部和民众集会;限制新闻自由;禁止工人罢工;清洗共和派官员,甚至在1850年5月将普选权也废除了——普选权是二月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立法议会自身也是由普选产生的。此外,他们还整顿教育,将教育大权交给天主教会执掌,倾向共和、自由的教师大部分遭到了迫害。

秩序党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的反对,却给总统波拿巴带来了好处。原来,秩序党并未将波拿巴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波拿巴家族是赶不上正统的波旁王室和波旁的旁支奥尔良家族的。波拿巴经常被议会冷落。但他并不在意,甚至还任命秩序党内阁,总理就是奥尔良派的巴罗。波拿巴原本喜欢冒险,但却接连受挫,这次才变得比较沉稳。因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国中又动荡不安,只能联系秩序党,巩固统治。但波拿巴并未放弃称帝的念头。直到1849年10月底,即他就任总统10个多月之后,才开始行动。

波拿巴首先解散秩序党内阁,起用多特普尔为总理,建立新内阁。多特普尔是波拿巴的亲信,他所建内阁中的部长,都是拥戴总统的,是个波拿巴派内阁。议会中的秩序党对此虽然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任免内阁是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他们将这个内阁叫作“爱丽舍宫党”,因为爱丽舍宫是总统官邸。这样,总统与内阁代表的行政权,与议会代表的立法权,不是分立而是对立的。

波拿巴多遭磨难,已非常老道。他深知,现在的对手就是“秩序党”,想要制服对手,必须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对方声名狼藉。为了抨击对手,笼络人心,增强实力,拿破仑命令创办《拿破仑报》,在舆论上压倒对方。他还建立起一个名为慈善团体的“12月10日社”。“12月10日社”是波拿巴当选总统之日,故得名。“慈善”团体“12月10日社”专收容流氓无产者——地痞、惯偷、赌徒、娼妓无所不包。他们被波拿巴收买,在巴黎等各大城市中心为总统歌功颂德。在总统出巡时,他们便混在人群中将场面弄得十分热闹。甚至喊出“皇帝万岁”的口号。民众们不知真相,也跟着他们对拿破仑产生了仰慕之情。

波拿巴还非常看重军队。他下令为兵士加军饷,赢得了军心。他爱检阅军队,在军士面前显露他作为拿破仑后代的威仪。每次检阅完,他都用烟酒肉肠犒赏三军,引起欢声雷动。1850年10月10日在凡尔赛近郊的萨托里军营阅兵时,总统举行盛大宴会。与全营官兵畅饮联欢。兵士们不断高呼“皇帝万岁!”“腊肠万岁!”在这次阅兵时发生了一场风波。当时,骑兵走过总统面前时,呼喊“皇帝万岁!”而步兵走过时却不动声色。原来统领步兵的纳马耶将军事前已接到命令,禁呼口号。下令的人便是秩序党的尚加尼埃,时任巴黎卫戍与国民自卫军司令。因此,波拿巴十分气恼。不久,内阁陆军部长便将纳马耶免职。秩序党不同意,扬言要追究此事。那时波拿巴自觉还没有十足把握制服对手,便退让了一步,撤换了陆军部长。几个月之后,当波拿巴力量足够时,便起来还击,下令撤了尚加尼埃的职位。从此以后,军权落入了波拿巴手中。而此时议会中,竟有200多人退出秩序党,令其失去了多数党的地位。

到1851年时,秩序党已无法控制内阁、军队、民意及舆论,这些大权已转向总统一边。此时的波拿巴诸事顺意,只对一件事十分担忧。他的总统任期将满,而宪法中规定总统不能连任。据此,1852年5月他便须离任,惟一的办法是修改宪法。于是他赶忙提出修宪。但依照规定,如果修改宪法必须有议会中四分之三的代表投票通过,投票者还不可少于500人。修宪最终没有获得批准。波拿巴又想出办法。1851年11月他向议会提出,恢复已被议会废弃的普选权。若这一议案通过,全国选民将感激拥戴总统;若议案被否决,议会会孤立于公民之外,还会抬高总统爱民的声望。可是议会还是否决了这一议案,招来了民众的强烈反对。12月2日,波拿巴见时机成熟,发动了政变。选定12月2日。意味深长——这是老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的日子。

12月2日凌晨,波拿巴买通将军马尼昂,逮捕了议会中的重要人物。天亮后,全城贴出总统告人民书,告知总统要解散议会,恢复普选权。上述这些决定还要由全体公民投票表决。同时,波拿巴还平息了少数激进共和派反对者的暴乱。这就是有名的路易·波拿巴政变。事后公民投票,通过了他的决定。

政变后,波拿巴一面制服反对派,一面制定新宪法。他捉拿了数万名各类反对政变的人,将他们监禁或流放。这其中包括秩序党,更有共和派。1852年1月,新宪法出台,总共只有50余条,限定了极高的总统权力。宪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海、陆军统帅。总统可以任免官吏,还可宣战、媾和、执掌司法权,又与议会共有立法权。内阁各部长均分别对总统负责,而总统则不对议会负责,只对“法国人民”负责。由元老院、立法团构成的议会,已形同虚设。因此,宪法虽仍称法国为共和国,但总统权力已超过君主制国家的国王。一切显而易见——这部宪法是为波拿巴一人制定出的。但当时法国社会动荡,集权也有利于稳定局势。

大权在握后,波拿巴重视了工业发展,联系工业界;支持铁路公司合并;鼓励建立动产信贷银行,地产信贷银行;对工业、农业发放贷款。金融界也获得了利益。他的威信更高了。他又下令没收奥尔良王室的财产,用于公众福利事业,人民对他大加称颂。1852年秋,波拿巴出巡法国中部、西部、南部,在他的演讲中,表露了恢复帝制之意。其实民众拥戴他。原本就是由于他那波拿巴家族的姓氏,已将他当成了皇帝后裔。但许多人也担忧,波拿巴是否会像老拿破仑那样好战。于是波拿巴大肆宣传说:“帝国便是和平。”

议会中,波拿巴的党羽立即回应他的意图,11月7日,他们颁布法令,宣告元老院决计法国恢复皇帝称号,奉路易·波拿巴为“法国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二世。波拿巴没有马上登基,而是又诉诸选民。选票统计结果显示:赞同帝制的780多万人,反对的25万人,6万人弃权。于是,波拿巴又选定12月2日登基,做了皇帝,他的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

当上皇帝的拿破仑二世立即修改宪法,把原文中的“忠于总统”全部换作“效忠皇帝”;帝国将“服从宪法,效忠皇帝”定为誓词;“自由、平等、博爱”之说也被废去;国民自卫军也被解散,各政治俱乐部全遭取缔,新闻报刊都要由政府检查;教育上由天主教会管辖。拿破仑二世又将全国划作五大军区,各由一名元帅统管,依照《治安法》,对军队进行严格控制。

第二帝国的专制统治,不亚于拿破仑·波拿巴的第一帝国时期。但正因为专制,国内各派的政治活动才被压制下去,结束了动乱的局面,国家稳定了下来。产业革命因稳定的政局而突飞猛进。十几年内趋于完成。第二帝国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了十九世纪的任何年代。此时,帝国的政策也顺应了产业革命的需要;鼓励民间建立股份合作公司;对煤、铁、钢、机器制造、毛织、航远等重要产业实施减税;修建铁路、公路,改造兴建大城市。如今法国铁路线长度的五分之二,就是第二帝国时修筑的。巴黎如今的格局,也是那时奠定的。此时的银行业,已不再仅从事借贷,而是开始向企业投资;农业因为排水法、开垦法的实施,乡间公路的铺设也迅速得到发展。因为局势平稳,政策得当,法国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蒸汽机数量增加了5倍;城市人口由不足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增至半数以上;农村人口减少,产量却大增,农耕普遍运用机器,还施用了化肥。到了19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已可用机器制造机器,完成了产业革命。

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使拿破仑二世忘记了“帝国便是和平”的诺言。于是他与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中国同英国结为联军,火烧圆明园;在非洲侵占阿尔及利亚全境,并侵吞塞内加尔;在亚洲还开始侵入印度支那半岛;甚至远征墨西哥。在欧洲他还对奥地利宣战,谋取意大利的领土。人民起初对他的行为没有怨言,但很快就有了反对情绪。到路易·波拿巴在位晚年,对外战争已使国库极为匮乏,兵役越来越繁重,赋税一日甚过一日,人民苦不堪言。在七十年代的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被迫割地赔款,国力衰弱;人民痛恨帝国,共和运动和工人运动兴盛起来。1870年9月,法兰西第三帝国灭亡。1873年1月,拿破仑二世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