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021

第21章 雅利安人

大约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雅利安人从印度的西北方侵入南亚次大陆,印度从此开始了所谓吠陀时代。“吠陀”一词是由阐述这一时代的历史文献资料《吠陀》而得名。

雅利安人属于印欧语族,其故乡在中亚及高加索一带。他们出现在印度河上游时,把当地人称为敌人,黑皮肤、没有鼻子的人。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他们经过无数次的战斗,逐步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进而征服了整个北印度。

雅利安人占据印度河上游以后,最初过着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后来他们才逐渐学会了农业。后来,手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他们已经在使用金属用具。随着雅利安人各部落的迁徙,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雅利安人逐步占领了整个恒河流域。

雅利安人初到印度时,还处在氏族部落阶段,部落是社会的重要单位。每个部落又包括几个村社。村社由同氏族的若干家庭组成。

父亲是一家之主,女子管理家庭,地位并不低下。土地为公社所有,不过每个家庭可以有一小块土地。

部落的首领由民众大会选出。但到这时实际上已经开始世袭。氏族部落中还有两个民主机构,分别叫萨米提和萨布霍。萨米提是部落的民众会议,由部落的全体成年男子组成。萨布霍是部落的长老会,由部落中少数上层分子组成。

战争在当时是经常的事,在与当地士著人的频繁战争中,雅利安部落中的军事首领的权力越来越大,同时部落中也开始出现专门的祭司阶层。这表明,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的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阶级和阶级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雅利安人向奴隶社会发展。

最早的奴隶是被征服的土著人。逐渐地,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在雅利安社会上形成了四个地位完全不同的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僧侣贵族,他们社会地位最高。刹帝利是军事贵族,这是部落中的武士阶级,他们掌握军政大权,地位仅次于婆罗门。

吠舍是一般的公社成员,象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地位排第三。首陀罗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茶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实际上就是奴隶。

这四个等级也被称为“种姓”。各种姓的职业和不平等地位是生来注定的,是不可改变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永恒的特权地位,只在各种姓内部通婚,而不同种姓之间是严禁通婚的。

这样,阶级出现了。随着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原来的部落机构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原来的部落首领则成了世袭国王。

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恒河上游出现了奴隶制城市国家。至公元前7世纪,在恒河、印度河流域又出现了十多个城市国家。

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初,古代印度进入了列国并列的时代。这时恒河中下游的一些国家逐濒强盛起来。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在战争中,摩揭陀日益强大。他们采取了类似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到公元前4世纪逐步统一了恒河流域,为后来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