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软实力
1855300000042

第42章 个案研究:食品安全与中国软实力(1)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2008年9月曝光的“毒奶粉”事件引发了全国、全世界的关注和震惊,给中国带来了重大有形和无形的损失:出口到国外的食品受到众多国家的抵制,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经贸政策的安全;食品质量问题威胁到了国内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在某些地域甚至引发了群众对食品消费的恐慌心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削弱了政府的国内凝聚力和国际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中国的软实力。

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食品安全的概念多样,具有国际普遍性的是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计划指南》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1995年10月30日通过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其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规定为:“食品应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35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再是数量上的满足,而是质量上的尤其是食品安全性及营养性上的考量。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呈现出分布范围扩大,恶劣程度加深的趋势。值得政府和社会的反思。现就我国近年食品安全事件作简要的梳理。20世纪80年代,上海发生甲型肝炎暴发流行,30万市民染上甲肝,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为市民生食蚝蚶引起;90年代,云南会泽县发生甲醛严重超标的散装白酒饮用中毒事件,192人中毒,35人死亡。云南思茅地区发生采食毒蘑菇食物中毒,255人中毒,73人死亡;山西朔州等地发生假酒中毒事件,计200多人中毒,27人死亡。2003年1月山东烟台开发区发生了用“桃红”工业用染料浸泡过的“染色五香花生米”事件。7月上旬,浙江省出现了含剧毒氰化物的“毒狗肉”。12月,又相继出现了用双氧水浸泡过的鱼翅,添加剧毒农药的火腿,添加有毒工业原料——工业橙的卤制食品,以及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2004年3月13日,沈阳卫生监督所查处了满满7卡车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近200倍的黄花菜,共计24.5吨。2004年4月份发生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这一事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轰动。5月媒体曝光四川成都新繁、彭州个别生产泡菜的企业使用了敌敌畏、工业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泡菜。2005年3月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味源”牌辣椒酱被检出“苏丹红一号”,随后肯德基快餐食品的调料在检查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可能含有苏丹红的辣味制品、番茄酱制品抽查结果,涉30家企业88种样品。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有孔雀石绿,数日后香港更发现多种淡水鱼含有孔雀石绿,中国因此禁止所有淡水鱼出口到香港。8月18日,江苏维维乳业有限公司在上海被查酵母菌数严重超标。2006年6月,北京因食用福寿螺导致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患者确诊。截至8月21日,北京市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达到70例。2007年4月12日,“龙凤”、“思念”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4月,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公布,在化验的15个白饭鱼样本中,9个含有甲醛。菲律宾宣布,抽查市面多款中国食品样本后,发现其中四款食品含甲醛等有害物质,其中包括上海冠生园公司生产的大白兔牛奶糖。2008年自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以上的种种食品安全事件不可谓不让人触目惊心。在软实力的理论框架下,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审视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政府的国内公信力和政策执行力,国内传媒掌握食品安全事件“话语权”的能力以及政府参与国际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能力和声誉。

二、政府的国内公信力和执政能力

具有普世意义的国内价值观和国内政策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国内政策得到妥善的实施也是一国获取吸引力的重要评判标准。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人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事关者大。一国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将对该国政府的国内动员力造成重大打击。国内动员力是指一国使用非强制性手段所能动员起来的国内政治支持。当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策立场得不到本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时,其政策主张就很难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因此一国政府能否动员起国内的政治支持,直接关系到其软实力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3552006年12月,《生命时报》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和重庆五大城市1367名15岁至65岁的消费者做了食品安全的民意调查。356 调查结果显示持食品安全环境在好转的占到44%,认为越来越说明差的占30%。而且有62.1%人表示当前社会给人们健康造成威胁最大的首属食品安全的不安因素造成的。357

以上数据可见国内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担心和忧虑。如若任之发展,政府的国内动员力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也就更无从说起在国际事务中的软实力了。另一方面,民众已经开始对政府执行其政策的能力表示怀疑甚至否定,这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潜在威胁。绝大多数的民众认为政府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责任人,政府监管不力和食品安全法律不健全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两大主要原因。这两项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除了完善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设置外,政府还应当设立公告制度,增加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以构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假如政府相关部门能经常性地就食品安全问题召开调查性听证会,召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公会、食品专家、医生、律师、消费者等公开举证,由此形成权威的调查报告,则政府的结论,就会获得公众普遍信赖。358 面对危机,英国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的“3T”法则值得提倡和借鉴:一是以我为主提供情(Tell?your?own?tale),二是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fast),三是提供全部情况(Tell?all)。里杰斯特别强调:“危机出现后,24小时内是应对的最佳时机,这被称为危机处理黄金24小时。不仅仅因为媒体的猜测会在这个时间段里大量涌现,如果拖延,损失将呈几何级数放大。”359

三、掌握传媒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