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软实力
1855300000043

第43章 个案研究:食品安全与中国软实力(2)

传播信息的能力是一国软实力的另一组成部分。正如约瑟夫·奈指出的那样,“在信息时代,软实力不仅依赖于文化和理念的普世性,还依赖于一国的传播渠道,因为它能够对如何解释问题具有影响力。”360 在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上,掌握传媒话语权的则是以美国媒体为主导的西方媒体。2006年美国宠物食品“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引发了境外对我国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尤其美国媒体大肆渲染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先后炒作鲶鱼药物残留事件、冷冻鱼致人中毒事件、巴拿马药物中毒事件、二甘醇牙膏事件、中策轮胎安全事件,等等,炒得沸沸扬扬。由于受美国主流媒体的影响,欧盟、加拿大、瑞士、新加坡、日本、南非、韩国、巴拿马、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媒体,都参与其中,反复报道我国出口牙膏、牛肉、蒸米、宠物食品、植物蛋白原料、水果、蔬菜、大米、水产品、玩具、纺织品、陶瓷、儿童沙滩车、轮胎、风味食品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妄加评论,给我造成了极大影响和损失。361

而实际上,中国出口到外国的食品合格率很高。2007年7月23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中国食品的抽检合格率最高,达到了99.42%,甚至超过美国和欧洲的食品抽检合格率。不仅是对日出口,2004年至2006年,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的食品,在当地的抽检合格率也都在99%以上,这个数字比美国出口到我国的食品合格率还要高。362 据检测,2004年到200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食品的合格率都在99%以上,高于同期上述各方出口到中国的食品合格率。363 对外媒的恶意炒作,原中国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评论道:“外国媒体不能颠倒黑白,把一个不合格的食品说成是全部食品不合格,或者把一个企业的问题说成是政府的问题。”364 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多国家均有出现,包括美国自己在内。可是为何媒体的焦点执著于中国?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贸易保护主义和遏制中国崛起等政治经济意图背后极其强大的美国传媒软实力。国内一位学者按照传播基础﹑国内传播﹑国际传播和传媒经济这四个维度对传媒实力进行量化的结果显示,虽然中国的传媒软实力在14个国家(其他国家为美国,日本,英国,印度,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法国,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荷兰)中排名第二,但是仅相当于美国的47%。365

在媒体报道食品安全等问题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止软实力的受损。首先,中国媒体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报道必需可观公正。当食品安全危机袭来,媒体要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积极地发挥正面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对事件发生始末的追踪,让公众了解事实情况,避免臆想猜测造成的恐慌和动荡,对事态进行适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媒体要通过政府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的态度和举措,让公众看到负责任的政府形象,甘当公众情绪的催化剂,为事件的解决做努力。366其次,从政府的角度而言,要加大对外宣传方面的投资力度,重点扶持卫星电视以及国家级中英文新闻网站的建设,培育起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性传媒,以增强国际传播实力,提高在国际舆论舞台上的地位,与西方传媒展开长期博弈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367

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监督

在食品安全方面,国际制度呈现一种多个国际组织交叉联合监管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世贸组织(WT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它负责对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拟定卫生研究议程,制定规范和标准,阐明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方案,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监测和评估卫生趋势。 WTO种种贸易协定有两项关于食品安全: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应用协定 (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简称SPS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 (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协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简称CAC)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于1962年共同创建的协调各成员国食品法规、技术标准的唯一政府间国际机构。CAC制定的标准致力于保护各国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维护国际间公平的食品贸易,为各国食品标准的制订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截止2007年,CAC有176个成员国,下设10个综合委员会、14个商品委员会和特设工作组。除极少数外,WTO和CAC的成员国也就是WHO的成员国。目前成员国,WHO191个;CAC165个;WTO135个。中国是上述三个组织的成员国。在2006年中国还当选为国际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两个法典委员会主持国。而今中国食品安全出现的诸多问题,引起了食品安全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甚至批评。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发言人乔安娜·布伦特2007年6月2日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每年据估计至少有3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尽管做了许多努力,中国的食品规范和标准在没有得益于一个基本食品法律的情况下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多样的农业产业和复杂的机构设置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加强管理食品安全系统不同方面的政府机构和组织间的职责协调非常重要。368 2008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负责食品安全的官员舒伦特指出,根据目前的制度,政府对一切负责,但是应该让生产商对食品安全承担责任。舒伦特认为,体制上的陈规陋俗导致了最近的毒奶粉风波。369 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食品安全、人畜共患疾病和食源性疾病司司长苏伦特(Jorgen Schlundt)先生表示:“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食品安全系统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当然,中国需要集中力量在一些关键方面做出改进。”370中国对国际制度的失信无疑极大损害了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承诺和声誉。这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将限制中国在国际制度的议程设置以及在国际制度框架下的动员和联盟能力。

除此之外,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严重限制了中国在与其食品进出口食品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的双边合作,从而让相关国家对中国失去了信心。至今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同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33个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签署了48个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卫生议定书。371 其中尤以美国对中国食品市场的不信任最为严重。在近期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的背景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众多筹划的海外办事处中选择中国为第一站,北京办事处已于2008年11月19日成立。美国公众与卫生服务部(HHS)部长迈克尔·莱维特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欧洲、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其他国家在华也设有产品质量的监督机构,我们可以和他们分享信息,共同监督中国市场。”372

五、反思

从软实力的角度来说,食品安全已经限制了我国对形象塑造﹑传媒发展以及国际制度参与等软实力提升工具的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作用的发挥。政府需要在以上三个方面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因为政府在具体领域的失职可能造成:挫伤公众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政府合法性降低;社会资源浪费;经济发展受挫;政治文化的信任因素流失;环境破坏;国际冲突。373因此在食品安全这一问题上,政府责任重大,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建立一个被赋予食品安全监管集中职责的跨机构多层次的中国食品监管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法律体系。在软实力重要提升工具之一传媒的使用上面,中国要加大信息建设,摆脱处于劣势的地位,增强本国媒体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掌控传媒话语权。中国传媒必须正确对待食品安全事件,不能编造假新闻侵害国家形象。此外中国要全面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国际制度,并尽到应尽的国际义务,树立自己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因为参与国际制度可以为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而轻视或抵制国际制度会损害国家作为合作者的声誉和作为高度责任感国家的形象,损害国家利益。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