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当代浙江概览
18637800000041

第41章 浙江人物(4)

1913年转入哈佛大学攻读气象学,获气象学博士学位回国。1927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任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使浙大崛起为中国着名大学之一,并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赞誉为“东方剑桥”。1949年后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着有《中国气象概论》、《物候学》、《气象与农业相互关系》等,辑有《竺可桢文集》。

【姜立夫】(1890-1978)平阳人。原名蒋佐,字立夫。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为中国现代数学词汇体系奠基人,是中国高等数学教育的开拓者,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贡献。1911年赴美研习数学,191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至南开大学任教,创办数学系。抗战时期的“新中国数学会”发起人,曾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1949年8月到岭南大学(后并入中山大学)创办数学系,任教至终。从事圆素和球素几何学的研究。曾任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

【陈建功】(1893-1971)绍兴人。数学家。在函数论,特别在直交函数级数与三角级数的研究方面有卓越成就。1913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和东京物理学校。1929年获日本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台湾大学代理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杭州大学副校长等职。在国内外着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国际上完成第一本《三角级论》着作,还着有《直交函数级数的和》、《实变函数论》、《三角级数论》等。

【金宝善】(1893-1984)绍兴人。公共卫生学家。1911年在日本千叶医科专科学校与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内科并研究传染病与生物制品,后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获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国民政府中央防疫处处长、卫生部保健司司长、中央卫生实验处处长兼军医监理委员会委员、卫生署署长、卫生部部长等。参与制定中国医疗卫生方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1930年参与收回海港检疫权,主持制定全国海港检疫条例。1934-1941年连任两届中华医学会会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创立世界卫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1948年应聘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儿童急救基金会医务总顾问。新中国成立后,任卫生部技术室主任、参事室主任,北京医学院卫生系主任、一级教授,中国红十字会、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卫生杂志》主编,全国政协委员等。编译200余万字的《世界卫生年鉴》,着有《查阅医学外文期刊的经验简介》、《中华民国卫生史料》、《中国近代卫生事业》、《中华民国医药卫生史料》,主编《英汉预防医学名词词汇》等。

【吴觉农】(1897-1989)上虞人。原名荣堂,因立志振兴祖国农业而更名“觉农”,曾用笔名有咏唐、池尹天、施克刚等。农学家。一生从事茶叶研究,并在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方面积累大量实践经验,为振兴中国茶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当代茶圣”。1916年毕业于浙江省甲种农业专科学校。1940年,促成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系和茶叶专修科的建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茶叶专业系科,任教授、系主任。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业公司总经理,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会长,中国茶业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民建第一、二、三、四届中央常委。着有《中国茶叶问题》、《中国茶叶复兴计划》、《茶经述评》等。

【朱洗】(1900-1962)临海人。原名玉文。生物学家。1919年赴沪,得到蔡元培的帮助,于1920年夏到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进法国蒙比利埃大学,师从着名胚胎学家巴德莱教授。在校八年,与老师巴德莱合作发表科学论文14篇,共同首创的青蛙单性生殖研究,震动了国际生物学界。

1932年冬回国后,任中山大学、中法大学教授。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研究所工作。一生对生物科学有重大贡献。在科学实验方面,引种驯化原产印度的蓖麻蚕获得成功,在全国许多地方推广。着有《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学丛书》等专着6种。

【伍献文】(1900-1985)瑞安人。动物学家。卓越的鱼类学家和线虫学家,是我国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科。1927年获厦门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2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为巴黎博物馆客籍研究员。回国后,先后任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馆动物学部主任、研究员、院士。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工作,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兼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1955年起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83年当选为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员。先后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发表85篇论文,出版5种专着。主要着作有《中国比目鱼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系统学的研究》、《福建和浙江的自由生活线虫》、《黄鳝的口喉表皮的呼吸作用》、《中国鲤科鱼类志》(上、下卷)、《鲤亚目鱼类分科的系统和科间系统发育的相互关系》等。

【严济慈】(1900-1996)东阳人。字慕光。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毕业。巴黎大学硕士,法国国家科学博士。1927年回国后曾任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与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东北分院院长、技术科学部主任、副院长,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校长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研制水晶振荡器、五角测距镜和1500倍显微镜,以适应军需。精确测定居里压电效应“反现象”,发现光双折射的新效应;系统研究水晶圆柱体施加扭力起电现象,发现水晶扭电定律;对光谱学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原子、分子光谱学做出贡献;精确测定臭氧紫外吸收系数;研究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的影响。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有《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初中物理学》、《电磁学》等。

【杨开渠】(1902-1962)诸暨人。又名顽石。农业教育家和水稻科学家。中国再生稻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27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1936年9月起,历任四川农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院长,并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特邀委员等。毕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和水稻科研事业,最早在长江流域倡导种植双季稻,并解决了连作晚稻的品种和栽培技术问题;开拓再生稻研究,并在生产上推广,为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着有《浙江省常年的稻作经济研究》、《中国稻作学》、《中国水稻栽培学》及译着《农林种子学》、《稻属在全世界的分布》等。

【斯行健】(1902-1964)诸暨人。号天石。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先驱者,为我国古植物学研究与教学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陆相地层研究的先驱。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1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30年曾赴英参加第五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并去瑞典访问,其间在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馆藏的中国植物化石标本,完成了两本古生物志。1933年秋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后改为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为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论着140余篇,其中《中国古生代植物图鉴》、《中国标准化石(古生代及新生代部分)》,对我国地质勘探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童第周】(1902-1979)鄞县人。字蔚孙。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家。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开创者之一。在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卵子发育能力的研究方面有独创性的发现。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