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昌都
18641100000034

第34章 附录(5)

部队在玉树补充的粮食,很快吃完了,面临着严重饥饿的威胁。茫茫雪山,挖不到野菜,见不到草。有的战士饿急了,就把棉衣里的棉花扯来吃,还有的吃观音土,吃后解不下大便来,肚子涨得像鼓一样,疼得在地上打滚。有的人拾老百姓扔下的骨头和牦牛角,用火烧糊,然后用石头捶成粉来吃。骨粉吃下可以充饥,可牛角粉吃后,顿时上吐下泻。

马匹由于无草料,已死得所剩无几,驮子就由干部战士背起来。马倒一匹,大家就吃一匹。先喝马血,再吃马肉。马皮用水一煮,把毛刮掉,存起当干粮。战马是部队的“无言战友”,大家每吃一匹马,都很难受,许多战士是含着眼泪吃下去的呀!

从甘孜向昌都千里大迂回的路上,许多战士饿死、累死、冻死、病死、摔死,他们为了昌都战役的胜利,为了完成进军西藏的光荣历史使命,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献给了西藏人民!

我右路军部队,就这样战胜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13天急进750公里,出敌不意,秘密地抢占了昂曲河上的甲藏卡。接着,又急行军赶到昌都西北要隘类乌齐,消灭藏军第7代本一部。然后,迅速南下,于10月18日先敌4小时抢占了恩达,胜利完成了堵住昌都守敌退路的光荣任务。

先遣支队出发后,其他部队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军政训练,一面进行组织整顿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学习藏语藏文,抓好物资补充,一面开展军事训练,进行人、马健康活动。

战士们为了适应高原生活,不管是数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都坚持练习负重行军、长跑、野炊。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为了练出一双铁脚板,练出过硬的杀敌本领,同志们不知流了多少汗,磨破了多少双鞋!

7月下旬,从前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为了使进藏部队能够顺利开进,筑路大军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川康公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废寝忘食,征服了激流险川,战胜了悬崖绝壁,克服了连绵阴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进展很快,已经打通了川康公路上的最大障碍——二郎山,预计8月底就能把公路修到康北重镇——甘孜。

不久,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了《西南局关于昌都战役的实施计划》。为了鼓舞士气,更好地进行昌都战役,8月28日,18军52师在川西盆地师部驻地召开了进军西藏的誓师大会。9月1日,地方党政领导同志代表人民群众给部队送来了锦旗;群众夹道欢送亲人解放军进军西藏;许多工人、农民和学生纷纷拥到部队前面,把鲜花戴在战士们的胸前,挂在枪口上、炮口上;传单和慰问信像雪片一样投入部队的行列中。一个中学生捧着一株带泥土的鲜花来到战士的面前说:“解放军叔叔,请把这幸福的花带给西藏人民,让它在西藏生根、开花、结果。”战士们被这热烈的场面、纯真的感情所深深感动,不断挥手向乡亲们致意。我军带着党中央、毛主席对西藏人民的关怀,满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和川西人民的深情厚谊向西藏挺进。

部队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道路,翻二郎山,过大渡河,经康定、道孚,于9月13日到达甘孜,与先遣支队胜利会师。

9月15日,军前指召开作战会议,军首长首先通报了敌情:英帝国主义特务及西藏地方政府中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不仅毒死格达活佛,关闭了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大门,而且积极扩充武装,将原有的14个代本(代本相当于团,小则500人,大则千余人)扩大为17个代本,并从外国运进大批武器、弹药、电台,请来外军教官,组训地方民团。同时,他们还将2/3的兵力(7个代本的全部及3个代本的一部)和一些地方民团共8000余人,布置在昌都周围及金沙江西岸的广阔地区,妄图扼守昌都,卡断入藏的咽喉要道,阻止我军前进。这些武装力量统归西藏政府驻昌都总督指挥。接着,军首长宣布:根据上述情况,中央命令18军以最快的速度强渡金沙江,消灭昌都守敌,打开进军拉萨的大门。军决定以6个团的兵力,组织南北两线作战,钳形进击,将主力用于北线。具体部署是:

52师的3个团和临时划归52师指挥的军炮兵营、侦察营、工兵营、54师炮兵连以及青海玉树骑兵支队担负北线的作战任务。分左、中、右三路向昌都进发。

南线部队,由53师的157团、师炮兵连、工兵连组成,从巴塘以西的竹巴笼渡江,断昌都守敌南逃之路。云南军区42师的125团、126团各1个营已进驻贡山、德钦一线,准备歼灭盐井、门工、杜梁之敌,尔后向西北方向佯动。

与此同时,西北部队也正在向西藏挺进。

9月21日,北线部队开始向邓柯进发。部队的后面,是藏族人民的支前大队,他们赶着由千百头牦牛组成的牦牛队,运送各种物资,支援解放军。10月上旬,一支由部队和藏胞支前队组成的大军,经大金寺,翻海子山,浩浩荡荡地胜利抵达邓柯。

在邓柯城内一个土司家里,我军召开了师作战会议,决定从154团抽1个排的兵力在渡口上游进行夜间偷渡,偷渡成功后,迅速解决渡口守敌,不准一个漏网,然后打3发信号弹,大部队立即渡江。10月5日午夜,战士们抬着牛皮船和木船朝渡口走去。

这天,正是农历九月初,没有月亮,只有几颗稀疏的星星在不断地眨着眼睛,百十米以外,就很难看清人的影子。羊肠小道挂在荆棘丛生、石壁瞵峋的崖岸上,十分难走。不用说抬着这样笨重的船,就是徒手行走也十分危险,稍不小心就会掉进急流滚滚的金沙江。

指战员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半拖半抬,簇拥着牛皮船和木船在暗夜中向金沙江移动。手擦伤了,脚碰破了,没有一个人吭声,终于把笨重的船只抬到了江边。

船在汹涌的波浪中颠簸前进,岸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渡船上。突然,一个巨浪朝一只牛皮船打去,牛皮船转着圈被掀到l米多高后往下滑出10多米,眼看就要撞在礁石上。正在这时,一个战士机灵地用木桨往礁石上一点,牛皮船又转着圈离开礁石朝对岸驶去,岸上的人才松了口气。

渡船驶过江心以后,就消失在夜幕里了。52师师长吴忠、副政委陈子植在岸上静静地等待着。半个小时过去了,1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听到对岸的动静。可是,除了江涛的轰鸣外,什么也听不到。吴忠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对岸上空接连升起了3颗信号弹,划破了天空,大家才如释重负。吴忠高兴地说:“好!天一亮部队就开始渡江。”

渡船回来后,划船的战士告诉师领导,对岸的敌人已于头天下午逃跑,我军未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西岸敌人的江防阵地。

左路部队于10月7日在岗拖渡江,驻守在同普、岗拖一线的敌人,以严密的火力网阻挡我渡江部队。我军战士英勇顽强,在火力掩护下,划着牛皮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强渡猛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我第一批渡江战士终于突破敌人的防线,跃上西岸。敌人如惊弓之鸟,狠狈向昌都逃窜。

我各路部队渡江后,按照预定的路线,向昌都挺进。

开始几天,部队行动比较顺利,后来越走困难越大。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大雪封山,道路艰险,不少地方甚至无路可走。部队带的给养不多,有的分队已经断粮。资本家做的代饭粉因偷工减料,不符合质量,发霉变质,不能食用。牦牛队一时又跟不上来,饥饿严重地威胁着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各级领导一方面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鼓励大家发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顽强精神,度过难关;一方面号召大家节约用粮,互相支援,组织人力采集代食品。156团的不少战士饿得昏倒了,醒来后,喝几口水,吃几把雪,又一步一喘地继续前进。

10月14日,我军到达生达。驻守该地的敌人第3代本,已在我军到达之前闻风逃窜。为了追歼逃敌,师首长命令156团派出侦察排乘马疾进,抓住敌人不放,其他部队昼夜不停地前进。

一天下午,部队走到崎岖的山间小路上,突然前面的人停了下来。前卫部队的同志们告诉师首长:侦察排在海拔5000多米的小乌拉山腰上同一股敌人打上了。

“立即消灭这股敌人。”师首长大声命令着。

饥饿和疲劳的战士见到了敌人,顿时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炮兵接到命令,迅速占领了山头,“轰隆、轰隆、轰隆”,十几门炮同时发射,敌人连同他们据守的临时工事一起坐上了“土飞机”。我军的机枪、步枪子弹暴雨般地一齐倾泻在敌人的阵地上。正当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时,我156团的战士们像猛虎一样扑上山腰,占领了敌人的阵地。敌人狼狈溃逃,小乌拉战斗胜利结束。

第二天,天灰蒙蒙的,很快又要下大雪了。战士们收拾好帐篷,每人喝了两碗野菜粥,开始翻越两天前就看到的大雪山。

山上的积雪很厚,上面一层是刚落下来的雪花,底下是坚冰,加上山坡陡峭,行动更是困难,半山以上简真无路可走。部队就组织人用锹镐掘开冻冰,一边开路,一边前进。战士们扛着炮弹、炮身、驮子,前拉后推地往上爬。

越往上走,山势越陡,空气越稀薄,人们的胸口上好像压着大石头,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喘气。部队快到山顶时,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狂风把雪片卷到半空中,飞舞了一阵,又猛烈地倾泻下来,人几乎睁不开眼。指战员的身上全白了,外衣结了一层冰,一敲“嘣嘣”发响。大家穿的衣服本来就不多,刚才爬山时由于一身汗,现在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冻得大家的牙直打架,手脚也麻木了。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坚持就是胜利!

下午2点钟,部队顶着风雪登上山顶。大家多高兴啊,抬头远眺,一片奇景呈现在眼前:茫茫的西藏高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竞相舞动的银蛇直奔远方。指战员们无不为祖国有如此壮丽的山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各路大军在西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像一把把钢刀直插昌都。左路侦察营、工兵营于16日在足雍以西15公里处歼敌百余人后,迅速向昌都攻击前进;中路担任小迂回的155团于16日以木排强渡扎曲渡,昼夜兼程向洞竹卡攻击前进,于17日攻占洞洞竹卡,歼守敌一部后向昌都疾进;右路迂回的154团、师骑兵侦察连,从邓柯渡江后,经玉树西南与骑兵支队会合,出敌不意歼灭甲藏卡、类乌齐的守敌后,立即向恩达进击。

南线兄弟部队157团于七八两日分批渡江,从两翼迁回,钳击宁静之敌。12日,迫使敌第9代本主官格桑旺堆率官兵400余人起义。15日向帮达、八宿方向疾进,堵截昌都之敌南逃。

此时,我云南部队已占领土门、盐井,劝降地方民团500余名。新疆部队已翻越昆仑山,正向改则地区推进。

被我人民解放军击溃的昌都外围之敌,惶惶若惊弓之鸟,急急如漏网之鱼,狼狈逃进昌都。昌都守敌面对大军压境的局势,如坐针毯,惊慌失措。

为了防止昌都守敌西逃,我军一方面命令右路迂回部队迅速抢占恩达,阻敌退路;一方面命令156团9连作为解放昌都的前卫连队。

右路迂回部队接到命令后,在154团掉队1/3,骑兵支队跑垮战马300余匹,只剩骑兵百余人和弃马步行的百余人的情况下,以日行85公里的速度于18日先敌4小时抢占了恩达。

156团9连接到命令后,急行军60公里,于19日上午到达昌都,迅速占领了昌都城东的山头,控制了整个市区。

我各路大军对昌都向心进击,对守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昌都守敌见大势已去,一部弃城西逃,一部只好放下武器投降。弃城逃跑之敌刚到恩达,就遭到我右路军的阻击。他们一发现退路被切断,就掉头向南,退到拉贡拉时,又受到我骑兵的阻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敌人只好躲进了拉贡拉以东的竹角寺山沟里。

当我52师参谋长李明带着部队搜山到竹角寺时,发现敌人正在森林中向天祈祷。经侦察发现昌都西逃的敌人都躲在这座寺庙和附近森林中。我军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把敌人包围起来后,立即组织一些人向他们进行阵前喊话,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

在我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新任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率2700余名官兵和英、印特务放下武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昌都战役从我军发起进攻之日算起,历时18天,经过大小战斗20余次,全歼昌都边使总署及3、7、8、10等6个代本全部和2、4、6代本大部,并争取第9代本起义,共歼敌5700余人。昌都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藏军,粉碎了帝国主义和亲帝分裂主义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的政治阴谋,对于统一祖国,和平解放西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军的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十一、高原放歌——西藏和

平解放

西藏雄踞中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000多米,境内的喜马拉雅山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不断插手西藏内部事物,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中央政府积极帮助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和各方面建设。然而,西藏上层反动集闭在外国势力的支持和操纵下,大肆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阴谋实现“西藏独立”。打击外国侵略势力和西藏民族分裂势力,坚决维护祖统一,是人民解放军义不容辞的责任。

唐朝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留下千古美谈,西藏为中国不可分割领土当为不争之论。解放军顶风冒雪进入雪域,谱下一曲战天斗地的壮歌。

进军西藏的决策

半个世纪以前,在祖国大陆的雪域高原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事件。西藏从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封建农奴制度的桎梏下摆脱出来,一个半殖民地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1949年,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明确提出“达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实现统一的民主和平”的目标,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西藏何时解放,当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暂缓解放西藏,一是对治川有利,二是可给部队一个休整的机会。而实际上那时解放四川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十八兵团等),已分别在川东、川北、川南、川西和西康省驻防,并分工担负地方革命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