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李四光的故事
18827300000015

第15章 欢呼民国实业司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即取得胜利。当时正逢用人之机,所以李四光回到武昌便受到湖北军政府的重用,委任他为理财部参议。

这时,武昌城处于反革命势力的直接威胁之中。10月底至11月初旬,北洋军阀袁世凯命令他的军队猛攻汉口。10月28日,黄兴、宋教仁来到武昌指挥革命军英勇抗击。李四光组织码头工人和人力车工人亲临前线运送军火。

革命与反革命处于决战时刻,宋教仁与李四光等亲密战友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目前局势。恰在这个时候,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革命烈火燃遍大江南此,革命军占领了南京,孙中山先生正在南京筹备建立革命政府。这个消息极大鼓舞着宋教仁和李四光等各位战友的革命斗志,他们以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战斗,迎接革命的最后胜利!

几个月后,腐败的清政权终于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一个新的政权——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规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从此,古老的中华大地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彻底寿终正寝。儿时就刻在心灵上的“民主共和”,如今亲眼见到实现,没有什么能比这件大事更使李四光激动的了。他欢呼中华民国!他拥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他要为这个崭新的社会制度贡献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中华民国的成立,面临两大重要课题:一是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巩固新生的政权;二是振兴民族实业,发展国民经济。李四光的优长无疑是在第二方面,当年孙中山先生教诲他的“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而今恰好有了用武之地。所以,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就任命他为中央政府驻汉口特派建筑筹备员,同时为中国同盟会湖北支部的书记(当时的书记是秘书职务)。

孙中山先生特别重视民族实业的振兴,称它是“中国存亡的关键”,为此特通电各省的军政府立即设立实业司,专门从事实业管理。当时,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是黎元洪(最高军政长官),他于1912年2月7日召开省府政要会议,用投票方式公开推选实业司长。由于李四光担任建筑筹备员工作期间成绩出色,加上本身又是湖北人,所以获得了绝大多数的选票,顺利荣任湖北军政府实业司长,年仅23岁。

实业,即工农商业。实业司长,是一省实业管理的最高行政官员。李四光所在的湖北省是国内实业比较发达的区域。早年,张之洞曾在这里先后创办起汉冶萍钢铁公司、纱麻布丝四局,以及造纸、制革、针钉、毡呢和制砖等众多类型的官办实业。与此同时,民办工商业更为兴隆,至中华民国成立之前,仅武汉一地就涌现出纺织、水电、玻璃、碾米、面粉、榨油、纸烟、火柴和机械制造等20余所不同规模的工厂。然而,全省的金融和交通等要害领域却被英、日、德、美等若干列强控制。武昌起义前后,革命军虽然也曾派人保护官办企业的厂房与设备,但是终因战事影响,致使这些部门难免受到损失,而且清兵败退之前又在汉口大肆焚毁,造成各种实业部门的惨重破坏。不言而喻,摆在李四光面前的振兴实业任务该有多么艰巨。

李四光领导的实业司内设若干职能机构,统筹全省农林、工商和矿业等各方面行政事务,除副司长之外,司内拥有各级官员数达70余人。如此重任担在一个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肩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李四光毕竟是李四光,他不仅怀有报国的壮志,而且具备实业管理的学识和才能,加上他那废寝忘食的敬业精神,不仅很快医治了战争创伤,同时采取各项强有力的措施扭转了混乱局面。

他首先派人接管清朝劝业道(实业衙门)所属的各实业部门,腾出曾被军队占领的房舍,接着严惩一切贪赃枉法之徒,并且经过宣传与扶持促使官办与民办的各种企业恢复生产。此外,他还与本司人员共同努力创建各科附属产业。其中,农科有农事试验场;工科有全省模范大工厂,以及制革厂、红砖第一厂、湖北造砖厂等;商科有两湖劝业场、商品陈列馆;矿科有炭山湾煤矿官厂、陈家湾煤矿官厂、韩家山铜矿厂和硝磺总局及兴大矿务局等。为了尽快恢复汉口的商业市场,他又遵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专门派人清查、测量和登记战争期间焚毁的民宅数量与面积。然后和市内绅商们设立建筑公司、保护营业权益,以及确保水陆联运等诸多问题进行认真规划。

湖北武汉是武昌起义的重镇,时称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孙中山先生曾在《大总统令内务部筹划兴复汉口市场文》中,明确指示:“务使首义之区变为模范之市”。因此,作为“首义之区”的实业司长,李四光经常往返于武汉与南京之间,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和听取中央政府的指示精神,日夜奔忙不辞辛苦,流尽汗水业绩卓著,无愧称国民政府的功勋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