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一定要知道的奥运知识全集
1940300000071

第71章 小小球拍有乾坤

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一种活动性游戏,球是用轻而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拍子是阳雪茄烟盒盖之类的木质板,象打网球一样在桌上打,故称之为“桌上网球”

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人们使用的球拍还只是木头板,就像现在板羽球(三毛球)的拍子。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发现在球拍表面蒙上一层胶皮,可以增强球拍的弹性,还能延长球与球拍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了球的受力时间,以打出更快、更有力的球。这样,拉球和削球等控制球的战术就应用而生了。此后又有人在胶皮与木板之间增加了一层发泡橡胶(俗称海绵)更增大了弹性和攻击力量,同时也保持了表面的颗粒状胶皮,利用粗糙的表面来增大摩擦,控制球的方面。这种格局基本上保持到今天。

海绵拍是由一家日本球拍公司最先想到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这家球拍公司突发奇想,他们研制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橡胶材料,并把它反过来,即将凸起的橡胶颗粒朝内贴在海绵上。这种球拍不是靠表面粗糙而是靠增加黏度和增加球与胶皮的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力。海绵胶皮球拍的出现,使单面进攻的打法进入了鼎盛时期,从此乒乓球运动进入了上旋球技术为主的快速进攻时代。

海绵拍一般可分为四种:一是正胶海绵拍。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此种球拍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快,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二是生胶海绵拍。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适合近台选手使用;三是反胶海绵拍,反胶就是粘贴时粗面向下、黏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全欧洲的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别强。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如何选择乒乓球拍

选择乒乓球拍之前,首先要选择乒乓球拍的握法。一般来说,乒乓球拍分为直拍和横拍两种。乒乓球产生时欧洲人仿效网球拍的握法,基本上采用横拍;后来乒乓球运动发展到亚洲,产生了直握球拍。球拍的选择和打法、身体条件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身材高大、身体移动范围大、中远台优势明显者,选择横拍可以大刀阔斧地进攻,发挥其力量型的长处;个子矮、护台面积小、中远台移动范围不大者,选择直拍能有效地发挥其变化多、腕部动作灵活等长处。

20世纪70年代欧洲人利用横拍两面反胶海绵拍,结合了中国快攻的速度与日本弧圈的旋转,发展成速度与旋转结合的现代进攻打法,从此反胶海绵拍成为众多运动员的首选工具。反胶海绵拍的普及使乒乓球运动进入了快速进攻与强烈上旋球对抗的又一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欧洲人发明了一种快速胶水,运动员每次上场之前都要将海绵涂上快速胶水进行重新黏合,由于胶水溶剂挥发使海绵的微孔在一段时间里被充满气体,形成气室,球拍的弹性明显增强,从此速度与旋转融为一体。由此带有强烈旋转的弧圈球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回球难度就越来越大。击球回合的减少使得乒乓球竞赛的观赏性明显下降,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少。此时国际乒联开始研究下一步的对策。

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快速胶水和对长胶粒高度的限制决定。规定胶粒的直径与高度比例关系从1:1.3降为1:1.1,使得球速与旋转变化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为了解决“观赏性”问题,降低球速,增加回合成为国际乒联讨论的主要议题。经过国际乒联的反复酝酿改革,终于通过决议:2000年10月开始改打“大球”直径40毫米)经测试使用大球后,速度将降低13%、旋转将降低24%、弹力将降低4.7毫米。人们期望降低击球难度,增加击球回合及观赏性,以便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乒乓球运动。

相关链接

乒乓球的世界大赛中最具权威、历史最悠久、项目最齐全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26年英国伦敦举行了第1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在此期间,又召开了第1次国际乒联全体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正式成立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决议和国际乒联的章程以及比赛规则,选出了领导机构成员,并将欧洲锦标赛更名为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自1926年以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每年举行1次, 1957年改为每2年举行一次。从1926~1952年,参赛的多是欧洲国家,运动员普遍使用胶皮拍,以削球防守打法为主。到1952年在孟买举行的第19届世界锦标赛上,日本队不仅在球拍上,而且在打法上作了大胆的革新,首次使用了海绵拍和全新的直拍正手长抽的打法,突破的欧洲选手的稳固防守,一举夺得女团、男单、男双和女双4项冠军。60年代,日本队又发明了弧圈球和海绵反胶球拍;中国队则推出直拍近台快攻和长球削球的打法,较量下来,中国队在第26、27、28届世乒赛中共夺得11项世界冠军,世界乒坛的优势传到了中国。

后来,欧洲选手在世界乒坛的新形势下,弃守为攻,将日本的弧圈球和中国的近台快攻结合在一起,结合欧洲的特点,构成了一种既有速度又有旋转、两面进攻、能快能慢、能拉能打、能近能远的新打法,从此,欧洲与亚洲实力形成了对峙。

什么是“蹲踞式”起跑

“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急跑3个动作。当听到“各就位”口令之后,跑到起跑器前,屈体,两手撑地,有力腿在前,两脚依次蹬在起跑器上,后腿跪在地面上;两手四指并拢,拇指相对,两手约与肩同宽撑于起跑线后,两臂要伸直,肩微移超过起跑线;颈部应自然放松,两眼视前方半米处,同时要注意听“预备”口令。

当预备口令发出后,后边支撑腿稍抬,臀部和稍高于肩,但是后边腿不要伸直,要弯曲,两眼视前方3米处,要注意听枪响。

当枪响后,后脚应快速蹬离起跑器,两臂快速摆动,身体前倾至10米处逐渐抬起,以最快的速度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