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一定要知道的奥运知识全集
1940300000078

第78章 奥林匹克传入中国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中国是在哪一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多数人认为是1895年,国际奥委会向清政府发出了参加首届奥运会的邀请函。我国著名翻译家阮蔚村先生在其《中国田径赛小史》一书中这样说:清光绪21年(1895年)顾拜旦曾致函清朝政府李鸿章,劝说中国参加首届世界运动会(奥运会)但是当时的清朝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也不知什么是奥运会,因此,未予理睬没有组团或派人前往参加。

据说,当时的清政府刚接到国际奥委会的看邀请函时,朝廷谁也不知道“奥林匹克”为何物。当最终得知那就是包括赛跑在内的运动会后,慈禧太后不禁哈哈大笑,然后说道:那我们可以派那些在宫廷里跑来跑去的太监去了,他们跑得都很快。当然,这只是一个传闻。

中国和国际奥委会最早的直接联系

1922年,国际奥运会选举中国体育界著名领导人、远东体协的发起人、历届远东运动会的赞助人、第2、5、8届远东运动会会长王正廷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第一个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的中国人,中国首次与国际奥委会“亲密接触”至此,中国便和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直接联系,这是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互相认可和接受的里程碑。

到了1904年,一些中国报刊曾报道过第3届奥运会的消息。到了1906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

1907年10月24日,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这样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1908年,伦敦举办奥运会之后,天津的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情况,还提出了要争取参加这样的盛会,并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

1908年10月,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6届学校运动会的美籍体育干事饶柏森用幻灯放映了奥运会的盛况,并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前景,激起与会者对奥运会的极大兴趣。奖仪式上,美籍体育干事饶柏森用幻灯放映了奥运会的盛况,并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前景,这激起与会者对奥运会的极大兴趣。

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在南京南洋劝业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当时称为“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参加此次运动会的运动员共140人,分别代表5个地区:华北、华南、上海、吴宁(苏州、南京)武汉。竞赛项目有田径、足球、网球、篮球4项。运动会期间,还成立了一个同名的体育组织,设有董事25名,其中外国人占12名。虽然运动会结束后,这个组织就不存在了,但该组织中的一些人士,后来参与发起组织了远东运动会。这次运动会是中国第一次跨省、区举行的具有全国意义的运动会。辛亥革命后,正式追认这届运动会为“第1届全国运动会”它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结出的第一个硕果。

1913年开始举办的“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中国是发起者之一。在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

1922年,我国的王正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会成立后。中国陆续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等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第8届奥运会上,我国3名网球手参加了表演赛。

1928年,第9届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经国际奥委会批准,中华全国体协获准派代表团参加 。但是由于受当时的经费短缺的影响,中华全国体育协会只派出了体育干事宋如海一个人作为前往出席观摩。

后来,宋如海回国后,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撰写了《我能比呀》Olympiad)一书,对奥运会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宋如海在书中的扉页上写道:我能比呀,虽系译音,亦含有重大意义,盖所以示吾人均能参加比赛,但凡各事皆要决心毅勇,便能与人竞争。

从这以后,以举办全运会、参加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为中心的竞赛制度逐步确立。

相关链接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中国派出一个大型的代表团参加这次盛会。然而在52年以前,旧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当时的运动员只有刘长春一个人。而52年后的同一地点,参加奥运盛会的中国代表团共353人,其中运动员225人)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中国台北奥委会也派出67名运动员参加这届奥运会。这是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首次在夏季奥运会上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