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心向上,脚向前
19495700000004

第4章 该不该信仰年轻,与现实较劲儿中成长?  

花莲漂流木的哲思,在漫天反对中缔造改变

一早搭上到花莲的台铁(即台湾的火车),售票员看我是游客特意安排了靠窗的位子给我。我十分期待沿途著名的花东海岸,第二天一早便与同住的几个女孩包车去太鲁阁。太鲁阁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另外园内的高山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孑遗生物,如山椒鱼等。这里虽然是著名景点,但也是不收任何门票的。

去的路上,第一站我们在七星潭停留片刻。看着公路一望无际,右侧就是太平洋,想起昨天路过的花东海岸,终于明白,原来人生沿途的风景也很精彩。

到达太鲁阁后,第一站是卡当步道,步行其中有一种在峡谷穿梭的错觉。

而后,没有燕子的燕子口和长春祠这两个旅游团都会去的两个景点证明,来台湾真的不能跟团。在谈到燕子口时司机开玩笑说,这里的燕子是不产口水的,因此没有燕窝可采。我们台湾的口水全都在“议会”里,那些“立委”之间相互吐来吐去。想起韩寒在博文《太平洋的风》写道:“‘领导人’可以在电视里随便骂,比《快乐大本营》还要欢乐。”连一个司机师傅都很轻松地将这些作为谈资笑料,看来台湾人真的已经对这些习以为常了。

途中经过两块石头,一块很像印第安酋长,一块很像青蛙,俗称“青蛙石”。同行的女孩儿一路亲过去,我说:“你会不会亲吻出个青蛙王子出来呢?”

行至下午,午饭后很惊艳的是司机要带我们去泡温泉。你见过哪个温泉是需要遍寻深山、穿过迢迢山路、走过胆战心惊的吊桥蜿蜒而下才能寻得的吗?太鲁阁有!这里的温泉是全世界唯一的大理石温泉!一路遇到不少老人,他们经常来泡泡温泉,说能祛病。可惜水温实在太烫,我们一行人没法下水。但是一面是天然温泉,一面是激流的峡谷,这景象至今让我难忘。

在垦丁森林公园遇到的一个台湾家庭听说我要去花莲后告诉我,花莲一天是远远不够的。果然,这里的步道多如牛毛,每条都有自己不同的精彩,徒步爱好者能够在这里消磨上整整一周也不为过。难怪有人说,花莲的土是黏的。

花莲这片台湾东部的土地上,还居住着台湾少数民族阿美族。2012年夏天热播的《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初选中有一对来自台湾的阿美族姐妹,让很多大陆朋友第一次知道了这个美丽的民族。这对名叫阿巫和阿诗的姐妹演绎了一首非常欢快的《美》,自然嘹亮的嗓音及又唱又跳的欢乐气氛感染了在场的四位评委,庾澄庆评价这对姐妹时说“她们散发出的这种欢乐和热情是天生的”,或许就是花莲这片风景美、人也美的土地造就了这份原生态的美感。就像她们在歌声中唱的那样,阿美族是一个如此美丽的民族:

你这么美你这么媚

你这么美你这么美美美

你是寒冬里的花蕾

你是西施搅乱了春水

你是天使般的恩惠

世间的伤悲全都被你摧毁

你是美酒千杯我怎能不醉

当问及两个年轻女孩为什么会远道而来上节目时,这对姐妹花表示现在阿美族的部落中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很少人还待在部落里传承阿美族的音乐、手工等文化,导致很多音乐和歌曲逐渐流失。因此她们希望让这个世界看见台湾还有一个这么美的民族,希望把民族的歌曲唱到世界去。

展览中有句标语赫然醒目:消失的自然财——这是台湾很多原住民部落面临的问题。很多部落过去曾有着惊人的生命力,而现代化的冲击让他们找不到方向——特别是现在处处都需要钱,这个时代再也不是自给自足的年代了。为了挣钱,大量年轻人外流到大都市工作,而由于人数不足,很多原有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转变,部落文化就这样逐渐走向没落。在花莲的阿美族,有一个人给出了一个答案,他叫拉黑子·达立夫。从小在部落长大的拉黑子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去了台北工作,因为只有国中的学历,不会讲国语,更不会讲闽南语,拉黑子在都市里做了一名建筑工人,备尝辛苦与辛酸。当看到族人一家人窝在工地的一个小角落,孩子也没有人照顾,拉黑子说“这种生活不是我要的”。他在工作之余补习设计,自己看完全不懂的英文设计书,尝试画设计图,以跟班者的身份随设计师出去与客户谈案子,一边听业者的需求,一边听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直到有一天他的作品令公司一个棘手的案子起死回生,正式成为了一名设计师。

在台湾开展原住民运动时,已在设计圈小有名气的拉黑子回到了部落,他开始从已经熟悉到被忽视的部落生活中找寻新的创意。在经过不同的尝试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阿美族赖以生存的海洋。阿美族人的成长一直都伴随着海洋的馈赠,无论是食物的提供,还是儿童嬉戏的场所,都是阿美族少年们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而现在这片海洋又为拉黑子提供了创作的独特素材—漂流木。拉黑子是最早使用漂流木创作的艺术家,漂流木让他看见了部落与生命变迁的历程,他说,一棵树从生长、历经盛衰荣枯后由山峰跌落山谷,再经过四季冷热环境的洗礼、微生物的侵蚀分解、溪水及海浪冲刷拍打的过程,最后成了海边的一块漂流木,创作者凝视着、深思着,原来漂流是相遇的开始。而他亲自上山下海去寻找木材的过程,也被他称为“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与自我美感的养成方式”。

台湾的原住民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无论是漂流木、树皮还是香蕉丝都在他们手中发挥出特色,而这些地域性的素材,也反映出台湾的气候与风土。这些作品提醒着人们,也提醒着拉黑子,自己的族人从海洋来认识大地。在台湾,我特意去看了“原住民有机生活”的展览。展览分区展示了原住民的客厅、卧室、餐厅等生活场所,以石板、陶土、植物纤维、漂流木、香蕉丝、月桃等自然材料制作,处处都透露出一股浑然天成的生活味。客厅体现出公共场所精神,族内长老的教育、每个晴雨夜晚相聚,细数星光如织的夜幕,以心谈心的歇息,或歌或舞,围着火光映照黑暗,故事在这里一代代口耳相传。中央的树灯,灯光下朦胧的芭蕉影子,别有一番韵味。餐厅中漂流木的桌椅坐上去仿佛还能闻到海洋的味道。以竹篓为灵感制作的鱼篓灯,在夜的黑暗下暖暖地映射出自然的光影。

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自然、朴素的美感与敬天的生活态度。这些美感与态度不只在原乡才有意义,更值得推广到现代化城市中,感动你我。朴实的原材料,不只是温暖,亲近有触感,更承载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生命与故事:愉悦劳动,传承使命,追求幸福。原住民文化与美感不再以差异化的符号方式被世界看见,而是可以进入你我日常生活的美好生活态度。

但这样出色的作品,在“出道”之初却几乎不被世人接受,理由很简单:“看不到阿美族特色”。在第一届原住民艺术座谈会举办之前的四年里,拉黑子的作品一直以这个理由被否定。是时间和他的坚持让人们慢慢了解,所谓原住民特色并不仅仅是印着图腾的作品,那些符号是原住民创作的包袱,让他们只听到主流社会的声音,而忽略了自己心里的。拉黑子的漂流木座椅充满了海洋气息,他用自己的作品证明,原住民应该努力让自己的美感特长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中,而不只是到此一游的纪念品。后来,在一些像拉黑子这样的艺术家们的带动下,原住民元素的作品开始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台湾开始出现排湾族代表元素百步蛇的烟灰缸、时钟,甚至是视力表,排湾族引以为傲的玻璃珠图纹开始跳脱珠子的形体,进入杯子、U 盘、甚至是iPhone 手机壳中,越来越多的原住民元素开始进入日常用品领域,逐渐将独一无二的原住民生活美学带入大众的视线中。而在部落的“青年之父”的拉黑子带领部落青年,组织及管理整个部落,也引导部落的年轻人一起从事原住民文化创作。在他的带领下,部落仿佛找回了古老的美好时光,这一代部落的青年人不再只拥有过去族人的生活智慧与文化精髓,他们也开始成为传承者与创造者。犹如古时老首领带着族人与大自然相处留下的文化遗产供后辈学习,他们将会带着现在的年轻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处留下的共融成果与世界各地不同的原住民分享。

有些人,他们走在时代的最前端,他们往往是很寂寞、不被理解的,因为时代需要一段时间去跟上他们的思想。而世界往往是被这样的人渐渐改变的,时代的步伐也正是在这样的进程中缓缓前进。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不同于上一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化中。我们的参照体系不再是过去,而是现在。如果按照上一辈的价值观去规划未来,无疑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重点在于我们是否信仰年轻,相信年轻拥有无限的可能。我们的很多价值观注定是无法被现有社会所验证的。青春注定是彷徨、痛苦和缺乏方向的。年轻人就是在与社会化的较劲儿中不断成长的。改变者注定是活在反对声中的。很多人把中国的种种问题原因归结为缺乏信仰,如果我们缺乏宗教信仰,那至少让我们信仰年轻。

从钢琴到公关,从公益到写作,这一路上的那些反对声、质疑声此刻仿佛缄默了,我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答案。一切就好像阿美族的古老诗句般:

不要再到处奔跑了,你的视野收回来吧

当你找到了你的根,再往前走

你的视野将会看得更远

就像海洋的平行线一样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