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资源共享常态化
课程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在教师身上,“成也是教师、败也是教师”的说法有其一定的道理。为了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组内进行对话争辩、思维碰撞,对背景资料、教学设计和重难点突破、课外补充等挖掘研讨,将集体智慧转化为个人行为,让教师个人的才智升级。
(三)领军人物专业引领常态化
依靠领军人物的“辐射”,形成教师成长的“磁场”,推进整体素质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理论讲座,既有外聘专家,又有校长、骨干教师;定期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学校确定了徐彦平等十多位领军教师,随时开放他们的课堂,要求其他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通过研究——反思——跟进,有效提升了教师整体业务水平。2011年5月6号,学校大胆向全区开放全校32个班的教学情况,就是展示常态课研究的初步成果。
(四)常态课堂评价规范化
为了对常态课堂进行较好的评价,学校制定了常态课堂评价标准,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参与度,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二是亲和度,看师生之间是否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看课堂气氛是否自由轻松,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合作解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否给足;四是整合度,看教师是否科学地处理教材,学科之间、教材和生活之间资源整合怎样;五是练习度,看学生是否真正动脑、动口、动手,习题设计是否具有开放性;六是延伸度,看是否向广度和深度延伸,是否突出创新意识培养。
三、成长课堂的效果与思考
成长课堂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初步证明是有效果的,具体表现在教师、学生及学校三方面。
(一)学生成长
学生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提升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带来学生学习面貌的基本变化;2.初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活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的识字课上孩子们敢于仿照教材内容创编谜语,尽管拙劣、不形象,却表现得洋洋自得;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中学生能在老师激情点拨下为居里夫人书写热情优美的颁奖词;数学《找规律》一课中学生能在老师动情启发下设计一块块有规律、漂亮的布料和墙砖。“自由是创新的保姆”,没有真正的民主,也就不会有求异思维的萌芽,创新从课堂开始成长。
市教科所乔华老师说:“石坪桥小学的学生发言落落大方,辩论真实,表现很不错。”区进修校教研员说:“没想到你们的学生课堂参与表现还不错!”是的,这既是学校所期盼的,又是从前不敢奢望的。
(二)老师成长
教师成长也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行为发生深刻变化;2.教师角色的变化促使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3.教师个人业绩有了丰富的积累。
老师在随笔中写道:“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我们的生命在成长中得到升华。面对未来,我激情依旧。在石坪桥小学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将继续辛勤耕耘,播撒汗水。我愿意在成长课堂的春天里,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此外,老师们撰写了大量论文和读书笔记,主编了正式发行的小学作文教材,学校还集中编印了三本教学专辑,这些都是老师们成长的见证。
(三)学校成长
学校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形成了学科课堂流程。
经过实验总结,学校提炼出了成长课堂“三三制”基本模式(即三段三目标):课初交流预习——把握成长原点;课中交流互动——新生成长元;课尾反馈拓展——实现自我发展。
在基本模式指导下,学校各学科组纷纷研究,形成了各学科课堂流程:
语文课堂:做好成长准备,链接成长原点——明确成长目标,唤醒成长激情——自主合作恰当,成长主体明显——师生互动提升,促进共同成长——拓展成长空间,引导持续成长。
数学课堂:自主成长(课前预习)——准备成长(复习、导入)——合作成长、共同成长(新课)——检验成长(练习)——总结成长(全课总结)。数学成长课堂的目标:师生共同成长,学生最优成长。
英语课堂:成长准备,课前预习——成长热身,师生互动——成长学习,合作互助——成长训练,达成目标——成长拓展,总结延伸。
美术课堂: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自主探究,感知体验——初步尝试,表现自我——展出评析,展示自我。
音乐课堂:以景入情声更美——聆听旋律艺韵浓——即兴创作重探究——发展评价求成长。
体育课堂:体育常规训练——游戏导入——提高练习与游戏——小结。
计算机课堂:情景激趣,引入新课(呈现任务)——明确任务,探究悟新(明确任务)——尝试练习,自主创新(完成任务)——展示交流,小结寄语(任务评价)。
2.由成长课堂向成长教育特色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学校惊喜地发现,当课改的积极因素被调动,老师们迸发的激情令人振奋。在学校的推动下,老师们的意识已由成长课堂向成长教育特色拓展,学校的干部老师纷纷建议将教导处更名为“成长管理部”,教科室更名为“成长研究部”,教案更名为“成长计划”,课后反思更名为“成长感悟”。
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改革不仅使师生共同成长,而且使学校的精气神明显提升。课改让全体师生感叹:成长如此美丽!石坪桥小学在短短的一年内通过一次次的校内教学视导、校本教研、专题学习等,让老师们的教学激情得到了激活,从而自信地成长,并且这种激情和自信正在逐步蔓延和传递。为使课堂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起点,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创奇迹的乐园,学校将坚定而执著地继续聚集课堂,关注成长。
(薛萍)
生本课堂 幸福童年——九龙坡区第二实验小学“生本课堂”建设
这,是自信的课堂,活跃的语言,是孩子们灵动的思维在热情地绽放。
这,是分享的课堂,每个孩子都展露自己的见解,汇融一起,就是一片创新的海洋。
这,是思考的课堂,静谧之余,思维的声音在每个孩子脑海里激荡。
这,是忘我的课堂,当自信在幼小的心灵里扎根,他们知道分享、知道交流、知道创新、知道乐学,就是忘记了下课的铃声。
为什么孩子们把一堂堂课上得如此精彩,为什么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勇于表现,自信乐学?是生本的课堂给了孩子这一切!
一、追寻,让学校聚焦生本
九龙坡区实验二小历经沧桑嬗变,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近几年来,如何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让“快乐、素质、成绩”实现完美的演绎,是学校思索的核心所在。学校开始踏上了寻找教育的本真,寻找德育与教学的自然融合,寻找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厌学的秘方之路。
2008年12月,至于《人民教育》上的一篇文章《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让学校找到了解决三个寻找的“钥匙”。
2009年3月,学校教师去广州寻觅教育的春天,了解什么是生本教育,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通过学习和观摩,教师们看到了在广东、台湾、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里实践了十二年的生本教育理论与方法,这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在学习中生机蓬勃地自主发展着。
短短几天的学习,给老师们的冲击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其实,大道至简,“把学习还给学生”就是解决课堂无生机的金钥匙。
随着课改的推进,学校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师生及家长的培训。
学校先后分期组织110余名老师到广东进行生本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培训,并请广东生本老师到校进行具体指导,解决问题。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小组合作、展示方式的培训;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培训。
生本教育,短短四字,凝聚了无数蕴涵,代表着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以生为本,是内涵教育本质的回归,学校在尊重学生、尊重生命、实现爱与快乐、自信与自主中完成了科学的思考,实现了课堂教学真正的创新。
二、成长,课堂质的变化
学校因地制宜,将“生本教育”与学校实际状况密切结合,创新探索出生本课堂“一四二”教学模式。即一个理念:生本教育理念;四个课堂教学环节:前置性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总结提升;两次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帮学活动。整个课堂教学贯穿着以下一些环节。
个体先学环节: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前,先根据老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或小研究进行先学,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过程。老师在这个环节的帮学主要是设计前置性作业(小研究)。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与预习或学案的区别在于“简单、根本、开放”,不是把老师细密的想法传播给学生,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让学生被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没有在根本处真正自主。学生的数学前置性小研究,有时就是简单到学生带一个例子来研究。
小组交流环节:这个环节一般是在上课开始时,每个学生将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小组同伴分享,相互交流,补充,提升自己的认识;或者是合作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再将不能完成的上交到全班层次交流。这个环节中,老师的帮学就是了解学生先学情况,指导学生有效交流,发现学生共同性的问题或是学生有闪光点的一些思考,有时也去参与其中的讨论,为下一步的全班交流展示选择哪些组上去作准备。
全班展示环节: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小组交流的成果向全班进行汇报。汇报时首先分工明确,如数学课汇报时,“读题”“说思路”“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谁和我们交流”“谁还有什么补充”四种角色轮流上,同一个孩子这次汇报第一部分,下次就汇报第二部分,再下次就汇报第三部分等等,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其次,汇报的同学和下面的同学、老师间进行互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帮学就是:在学生思维能达到但表达不能达到处,在学习的难点和学习内容的重点处,老师均要注意引导与点拨,但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总结提升环节:在全班交流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全体学生于本节课中,能够在思想交流和知识学习的掌握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达成本节课的目标。
生本课堂教学是形神兼备的一种操作方法。前面所谈的四环节,是从“形”上来讲,而生本课堂最重要的是“神”,主要有三点:一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体现“以学定教”;二是课堂学生有思维交流与碰撞(对话包括多个维度:与人对话,即师与生、生与生,与自己对话,即自我反思,还有文本对话);三是体现学科特点(语文抓住阅读,数学抓住根本,英语等学科抓住活动)。
三、幸福,源自顺性生长
“你们的孩子真棒!”“是你们孩子的精彩成就了我们课堂的精彩!”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老师情不自禁地夸到。
“老师,老师,我们来,我们来!”课堂上,常见到一双双高高举起的小手,一双双急切地望着老师的眼睛。
“老师,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我们组还有更精彩的发言,能不能不下课?”下课铃响起时有孩子这样请求老师。
这样的场景在学校的课堂上,已很普遍。
这是一群快乐的孩子,这是一群幸福的孩子,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源于老师对他们的高度尊重,源于自己作了课堂的主人,源于课堂上个性的张扬,源于课堂外成长的自觉。
那些更多的高高举起的小手,不仅是成长的见证,更是生本课堂带来的惊喜与肯定。
六年级四班学生王腾在《我眼中的生本课》作文中写道:“今天,我不由得想说:生本,是给予我们知识的‘新老师’;生本是给予我们自信的源泉;生本是指向我们成功的路标。而且,我相信,生本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
五年级的一位家长来信说:“我的孩子现在非常喜欢看书,爱思考和爱提问。这是一个惊奇的变化!”
去年暑假,学校小记者团一行80多人到上海世博,在美国馆、巴西馆、沙特馆前,他们用稚嫩的英语和真诚的请求,获得了绿色专用通道,美国馆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是快乐的天使,我们没有办法不这样!”
学生们之所以这么幸福、快乐,是因为学校“以生为本”,顺应了学生的天性。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天性,使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学校将生本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学校的天天乐园、开心农场、向阳果园,都是孩子们课堂的一部分,他们享受着成长的快乐、童年的幸福。此外,学校还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多彩的大课间;每年新春音乐会、歌颂春天书画大赛、春季运动会、小小艺术家海选、读书节、班级足球联赛、秋季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一年级“亲亲我的宝贝——亲子运动会”、六年级“向阳花开,真情永远”的毕业典礼。
在学校处处可见学生们留下的生本教育过程的精彩痕迹,整个空间充盈着孩子们的创造,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那些精彩的片段,一串串连接起来,就是孩子们快乐生长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