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应基于学校,通过学校,并发展于学校。个性化、校本化、优质化是学校特色的固有特征。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他校做法的简单移植或模仿,而是发端于学校独特的或隐或显的办学资源。因此,特色学校建设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深入分析本校的发展基础、优势和薄弱环节,认清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握学校自身已有的优势个性。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的应为与能为,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和突破口,从而作出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特色建设战略性选择。
特色建设需要学校深刻认识特色学校的内涵和本质,科学把握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律和建设规律。要遵循学校特色建设的“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学校品牌”一般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在九龙坡区教委的领导和指引下,在特色创建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基于自身优势而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学校。这些学校坚持以校为本,积极推进自主改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而又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并找到自身特色发展的优势项目,实现特色建设的优势突破,在德育、科技教育、绿色教育、艺体教育等特色发展方面各领风骚、颇有建树。
求他山之石 立自我之新——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科技教育”实践
当今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国家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和迫切。在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坚持走优质化、特色化的道路。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九龙坡区教委的领导和组织下,经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持之以恒的实践与探索,科技教育特色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构引领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的理念文化
(一)办学理念:崇实立新
学校“崇实立新”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的行动指针。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遵循“笃实好学,赢得新进步”“躬行实践,探索新发现”“科技奠基,创造新成果”三个推进阶段及其发展要求,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遵循科技教育规律有计划、有层次实施科技教育特色建设行动。
(二)校训:求他山之石,立自我之新
“求他山之石,立自我之新”的校训遵循学校办学理念的要求,指学校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小学教育尤其是科技教育的“他山之石”的探索、追求、借鉴与运用,大力推进具有石新路小学特色的科技教育,来发展学校、造就教师,来“立”学生,实现学校之“新”、教师之“新”,最终指向学生之“新”。校训是对“崇实立新”办学理念的生动回应,展示了学校海纳百川、开放办学的博大胸襟,表达了学校通过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追求为每一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崇高教育理想,必将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的优质化发展的思想指引。
二、打造校本化的科技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第一,是拓展型校本课程,即学校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度开发,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依托各年级的学科教材内容,以小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生活现象为基本内容,相应开发普及科学知识的生命健康类、科学探究类、环境教育类校本课程。如开设科普常识类、科技史、科学家小故事等课程。第二,是活动型校本课程,即国家设置、学校负责开发的校本课程范畴。学校首先成立类别多样的课外科技兴趣活动小组,主要进行电脑天地、植物园实践、科技制作、劳技、科幻故事会、科幻绘画活动等方面的兴趣性活动。其次,定期进行专题性科技活动,如专题科普讲座,科技活动月,科技比赛,评选优秀“小实验员”“小收集员”“小修理员”“小制作员”“小发明家”等。
学校以“阅读丰富人生、科技创造未来、劳动享受欢乐、艺术熏陶美、运动焕发精神”为主题,围绕主题开发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具体来讲有:
(一)指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小小桥梁工程师”主题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桥梁知识、构造,让学生感受到“桥都”文化的丰富与灿烂。紧接着同学们又收集各种材料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桥梁,同学们三三两两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在制作桥梁过程中,他们善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一个孩子制作的桥很不稳固,容易塌,他于是将桥墩拆下来,反复摆弄发现换一个排列方式就能大大增加承重量,他带着疑惑问老师才知道这是因为增大了受力面积的原因;一个孩子在制作桥面支架时发现,只要支架成三角形的结构就非常坚固,他做完才回想到这就是我们数学中学习的知识啊。“鸡蛋撞地球”的活动中,学生设计了一大批有创意、有价值的“鸡蛋保护装置”;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做的时装——“绚丽的彩虹”绿色时装在第六届全国科技周开幕式上的表演,受到热烈的欢迎;英语科普剧《有趣的食物链》获重庆市三等奖;“我的动物朋友”主题活动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展演受到全校师生的追捧,在活动中孩子们受益匪浅。
(二)领域:科技教育课程跨各学科
在主题下教师将科学融入各学科教学中,举办了“童年幻想”科幻节,读、看、写、演科幻,还到科幻公园感受科幻;“我的低碳生活”“绿色的承诺”科技节中,各学科联系实际,开展调查、废物利用、“能源转转转”体验低碳生活等活动;在“我的动物朋友”活动中,通过阅读、看电影、写作、歌唱、绘画、制作、表演等方式人人参与,将科技教育与各学科培养融为一体。学校师生共同开发制作了藤编玲珑排球,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了打击乐器,开展的“2+2”大课间展示活动,展示孩子们良好的风貌,学校获区先进集体。
(三)方式:主题探究式活动课程
围绕主题,学生在体验中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节约、创新、发展”主题中,3~6年级学生通过观察、提问、收集信息、交流、讨论,选择“废物巧利用”“营养午餐我作主”“节约用电”“塑料袋的合理使用”为题,经过全体同学两个多月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节约的金点子,并倡导节约的意识,使全体学生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
三、初步形成凸显科技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借鉴科学探究方法,鼓励思维创新
课堂是实施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思维习惯。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创新能力。例如,学校六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在讲百分数的应用题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在相互启发下对某一题的解法达到十四种方法之多,但老师并没有停止,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并找出方法最独特的解法,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一位老师在上美术课时,让学生评价美术作品,鼓励学生说自己不同的意见,让持有不同看法的学生都把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甚至异想天开的都说出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信心,启迪智慧。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践行探究式、互动式教学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组织学生交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获得体验,增强能力。在活动中,他们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可行性的题目,通过上网查询、调查问卷、实地采访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四、搭建平台,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化、基地化
学校在校园文化打造中,注意融入科技教育的元素,营造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一)引进来——科学家进校园
学校每年都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举办科普讲座,让孩子们每年都有与科学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如航天科学家、火箭专家潘厚任教授做的航天知识的讲座,激发了学生飞向蓝天的梦想。以此编导的舞蹈《飞向蓝天的梦》参加CCTV全国各族少年儿童春节大联欢电视晚会活动,荣获优秀组织奖。学校还先后举办了“月亮的秘密”“动物的彩色密码”“环保教育”“节能减排”等多项讲座,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
(二)走出去——贴近实际生活,开辟校外科技教育基地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学习,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学会将观察到的表象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走出去,到植物园、动物园、垃圾处理厂、水厂、汽车流水线、高科技企业等去参观,让他们关注生活,观察自然,思考问题。为激励孩子学会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主动解疑,学校设计了“问题树”。“问题树”不但“开花”,还结出累累“硕果”。如学校五年级学生胡俊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在上学时,因为经常忘记拿当天要用的课本,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收集材料,反复实践,制作“书包提示器”,用自己的小发明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三)建配套——提升科技特色教育的硬件条件
要保证科技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如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查阅资料的电脑及可供动手的设施设备。即将投入使用的科技馆,将科学原理和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结合,以最生动的方式传播给孩子们,同时与校本课程结合,精心选择和设计了内容,具有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互动性。
五、建立了科技特色教育的评价体系
根据老师们的多年研究,基于最基本的科技素养,制定了易于操作的学生科技素养评价表,共五个方面:科学认识、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能力。每个方面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的最显现的行为指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科学探究过程和能力的评价,将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例如“小小桥梁工程师”,全校分高中低年级段分别制定课程标准与实践标准,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的巧思与精作,完全出乎老师们的设想,他们能够说出制作的过程和自己的思考,解释其中的道理。总之,这个评价表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极大地激发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
六、科技教育结硕果
在学校全体师生对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的深入实践和不懈追求的过程中,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实践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学校”“重庆市科技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生在市区科技活动中获得多项荣誉,学生参加市级、国家级科技竞赛活动获奖百余项,其中张露同学撰写的科技小论文《山那边的渴望》获第十九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和茅以升科学奖;罗月同学发明的“验钞型多功能票盒”获第四届宋庆龄发明基金优秀奖。周泽武老师获“全国十佳科技教师”。李云舟同学参加全国少工委、团中央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大会,被大赛组委会选拔为10位发言人之一。学校科技特色受到《少年先锋报》《重庆时报》《德育报》《少年百科知识报》《重庆商报》等媒体的关注,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
学校相信,随着科技馆在学校落成,给孩子们提供了创造的土壤,在求他山之石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探索、磨砺,科技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美丽,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自立,实现学生之“新”、教师之“新”、学校之“新”。
(宋开亮)
激发创意 鼓励创新——九龙坡区西彭一中“科技教育”实践
学校是科技教育活动特色学校,多年来,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学生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结合新时期的教育需求,把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以发展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几年时间,学校师生在市区教委、市科委、市科协组织的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市区级奖励百余人次,学校集体先后获得重庆市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优秀发明奖等多项奖励。
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但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的习惯,更养成了学生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可以说,是科技特色培养了个性学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和成功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科技特色造就出一批批优秀人才,是科技特色促进了学校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