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19623800000043

第43章 创新拓展与特色项目建设(10)

阳光心育 灿烂童年——九龙坡区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在共和小学里,有这样的一棵树,灿烂的阳光直射着大树,树干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环抱的身躯,满树红色的叶子都是心形的,旁边环绕着天使,它代表着:孩子、教师、爱与阳光……在老师和学生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时,我们就像一棵树,需要别人用爱心来浇灌;学校就像一棵树,我们要用爱心去培植它;当我们拥有一颗爱心时,就会变成天使。这就是共和爱心树,是共和小学心理健康特色教育的标志。如今,这棵树在阳光教育理念中渐渐枝繁叶茂。我们的幸福之路从这里启航。

学校将“着眼人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十二字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打造。这里的“人”,是指生活在共和小学的每一个人。学校开展此项课题研究,就是要突出“人”本,力图让校园内每一个人都能具有阳光心态,提升幸福感。学校坚持:求真、尚美、健康、向上的校风;精业务、会启发、善创新、求实的教风;自主、善思、协作、实践的学风;我能、我善、我美、我新的校训。一步步走向共和,走向阳光。

一、阳光是画笔,彩绘共和的每个角落

学校自确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以来,努力地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精心地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放飞心灵、情绪得以宣泄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开辟了心育长廊、涂鸦园以及快乐成长室,开设了心灵之窗信箱,班级爱心加油站。学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的改善,虽然经费不够充裕,但学校努力从细节入手,思考如何给师生营造一个充满阳光气息的生活环境,学校从窗帘的配置、楼道的绿色盆栽、过道橱窗的蝴蝶护角到阳光之家、宣传标语、班级橱物柜等的设计都征求师生意见。

二、阳光是船帆,童年的梦在这里起航

(一)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针对儿童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开展了各项工作,学校提出“阳光管理”的理念,学校制定了健全的制度,改革评价机制,努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学校专门成立了心育中心,出台了《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心语园地”使用制度》《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要十不要”》《快乐成长室管理制度》《做个心理健康的共和教师》等十多项制度或规划,

(二)队伍建设,力量支撑

学校致力于塑造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校请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每个老师做心理卫生测查,了解老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并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发言、讨论、案例分析,发现心理健康学习的意义。参加课题研究后,老师们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学会了把所感所悟运用到工作生活中,让自己受益,让学生受益。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减负,使学校管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实教师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学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让教师们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学校还为教师提供了休息场所,比如舒适的“职工之家”“快乐成长室”,确保教师得到充分的调养。对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安排了专人帮助教师解决。

学校内部有心理咨询机构,有心理咨询师,专门为教师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践。学校把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特色教育培训列入了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学校的教师不光要像其他学校的教师一样接受职业道德和专业培训,还要定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校2008年以“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策略研究”为题开展了学校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课题已顺利结题。主要途径有:集体培训、个人成长和实践训练。通过培训,教师心理辅导能力获得提高,骨干教师发生跨越性变化,班主任教师心理辅导能力明显提高,全体教师取得一定收获与发展。同时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使教师心态更加平和,更加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学校的微型教研工作,很多教师都选择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突破口,从发生在教师、学生身上的小事中寻找教育的契机,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仅三十几名教师的学校有60几人次在全国、市、区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比赛和赛课中获奖。邱琳老师于2008年当选九龙坡区“十佳教师”,王怡老师在2007年全国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技能比赛项目中获奖,学校也获得区培养优秀教师先进学校称号,并且年年获得区育人质量先进学校。

(三)社会参与,形成合力

学校还注重对家长的培训,由心育中心在每学期开学初主办的新生家长培训会已经成了学校对家长进行心育培训的平台。学校还与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联系,专门为学校的家长解决培养孩子的相关问题。让共和的孩子们在校六年里度过一个阳光的童年,希望他们美丽的童年之梦在这里扬帆起航也是学校最真诚的愿望。

三、阳光是翅膀,童年的快乐在这里飞翔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开展了各项富有特色的心育活动,如:“校园心理剧展示活动”“手拉手,成长路上一起走”“珍爱生命”“感恩与惜福”“家长体验日”等活动既锻炼了教师心育辅导能力,也让家长参与其中,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教师学会了把学生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爱和信任。

(一)校园心理剧

各年级同学们自导自演的《我该怎么办》《笼子》等校园心理剧得到了重庆的几家网站及报刊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二)“爱心小天使”在行动

学校在各中队设“爱心小天使”和“爱心观测员”,是学校心理预警系统的最有效的层面。每周定时开放快乐成长室,为学生开展个人辅导。

(三)在冥想时间中放松自我

每周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日,红领巾广播站定时向学生播音。宣讲“心灵鸡汤”之类的小文章,每天红领巾广播站和学校阳光电视台定时向学生宣传心理保健知识,播放“冥想音乐”,让师生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安静地休息。

(四)心灵健康操

学校还自主编创了校园心灵健康操,令师生每日能享受片刻的放松。

(五)“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周”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周”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心育常规活动。在活动周里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自我创作、自我表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正确认识并对待身边的事物,矫正不良心理品质,教师和学生还将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阳光是旋律,童年的欢歌在这里唱响

(一)主题课程:《游戏与心理健康》

学校各班用每周一节固定的校本课程《游戏与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为载体,进行的研发,形成校本课程的特色,丰富心育活动内涵,并且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班队活动、其他学科活动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置的校本课程《游戏与心理健康》主要特点体现在人文性、游戏性、创造性、愉悦性、针对性上。校本课程纳入了学校每学年的课程计划,每周一节,由心育指导中心的老师和班主任执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为载体,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校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学校自主研发的《游戏与心理健康》教材,它是教师上心理辅导课的辅助性材料,以开放式的电子文档呈现,在学校心育研究和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心育”资源库建设

随着课程资源的丰富,学校着手创建了校本课程资源库,其中包括了课本素材、心理辅导音乐、教师上课的视频资料等,为教师上好校本课提供更多的材料。心育中心承担了心育资源库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正努力使它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三)学科教学渗透

在开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已逐步使心理健康教育由单一心理辅导和心理形成训练发展为向各学科教学渗透、向德育渗透、向管理渗透的整体渗透过程。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方面,学校开展了“阳光课堂”的创建活动,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学校的“阳光课堂”就是强调师生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强调自然、生动、安全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自我能力得以施展的愉悦和享受成功的乐趣。现在老师们除了强调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与训练,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反应。学生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心理动态的反映,越来越多的老师们努力去了解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入手,更有效地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和积极起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年年获得育人质量先进学校的称号。

(何静 王怡)

绿润校园 花开一生——重庆市渝西中学“绿色校园”建设

走进渝西中学,绿柳飞絮,晓月清辉,虫唱莺啼,好一个天然的氧吧,一幅诗意的水墨画,一片润泽心灵的净土!在占地370余亩的校区,绿荫掩映中,青山绿水是那么的青翠,那么的宁静!花丛中,垂柳旁,青山下,亭台间,那张张笑脸就像盛开的朵朵向阳花;那朗朗书声就像琴键上弹奏出的美妙乐曲,任思绪徜徉、任梦想放飞、任嫩绿生长……

在繁花掩映中,一位小姑娘用稚嫩的双手为幼小的树苗培土,小树在精心的呵护下,在沃土里扎根,在蓝天下成长,一片片嫩绿的枝叶舒展有致;校园里,一块块的党员林、共青团林、少先队林、志愿者林,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点染得校园里一片片的嫩绿、碧绿、翠绿……

走在绿荫成林的宽阔广场上,师生有的手捧书本,轻声细读;有的休憩浏览,四处徜徉,或坐、或卧、或漫步、或交谈、或观赏。偶有佩戴红袖标的“护绿使者”从你身边擦肩而过,他们遇见高声说话或追逐打闹的同学给予细心的提醒,他们发现白色垃圾一一弯腰捡拾……

一、“绿色”理念引领,心系师生未来

绿色(green)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但在中国人眼中,“绿色”一词却代表健康,代表活力,代表生命力。在学校建设中,着力打造“绿色校园”,可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保障。

“绿色校园”,亦称为“可持续校园”或“生态校园”,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基础,集生态园林、环境美好与环境人文为一体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有景观园林设计型、环境友好技术型、生态化教育管理型三种类型。其建设重点落在“可持续发展”上,包括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学校50多年来的办学情况与建设实际,学校在进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主要借助于环境的优势,着力从景观园林设计、生态化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绿色校园”建设。

二、山水优势独具,大绘校园绿色画卷

科学发展观认为,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优化社会人文生态环境,弘扬人的生命个性,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发展人的自我增值能力。

渝西中学是九龙坡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校园,A区位于西彭冷家湾,青山环拥,B区位于西彭生态公园马鞍山脚,鸟语花香。全面打造绿色校园环境,用好“校园”这部无字的教科书是渝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构建自然生态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

每年三月,渝西中学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大师生参加踊跃,一些学生从家里端来花草,老师将自己多年培植的花木移栽学校,学校各个绿化带树立起了“党员林”“共青团员林”的牌子,毕业的学生捐钱栽种起苍翠挺拔的纪念树。

班级实施责任护理,挂牌养护校园的树木、花草,利用校园内的绿化地,对学生开展环境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绿地进行除草和护养。班班有责任地,每科室有管护园。

在300余亩土地上,还开辟了果园、蔬菜园、花木种植园等供学生实践的教育基地,让一批批学生体味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桃园桃花盛开、橘园柑橘飘香、梅园梅花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