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19623800000049

第49章 智慧管理与特色推进策略(1)

特色学校创建的历程,是教育智慧成长的历程。其中,管理者的智慧是最为主观能动的力量,起着核心引领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色学校创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管理者教育智慧的高低。学校领导团队的文化底蕴决定了特色建设的价值方向,其视角眼光选择了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其执行策略把握着特色建设的进程,而环境文化的品质则是其管理智慧的直接外显。因此,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是学校领导班子管理智慧的凝聚、展示、成熟的过程。这种智慧的成长与发展,外力无法强加硬拔,它是学校特色文化个性的自我生成,是在学校鲜活实践的教育精髓。它一旦成熟,就必然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

九龙坡区兰花小学、歇台子小学、高新育才学校,分别选择以“雅、礼”“尊重”和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管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传统、现代、人文等不同的角度,为学校特色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底色。白市驿小学、蟠龙小学,切合自身实际,分别选择了行为文化、班级文化作为管理建设的重点,形成个性鲜明的文化现象,使特色建设形成聚焦效应,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工艺美术学校、走马中学、西彭三小在特色创建的过程中,采取了全面扎实、灵活机动的管理策略,有效地推动了特色建设的实施和发展。六十五中和华岩小学,以渗透教育智慧的特色校园环境文化为师生营造了教育学习的浓厚氛围;铁路中学、西彭三中、高新实验一小和谢家湾小学,则顺应时代发展,以网络文化为切入口,为校园文化的创生和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阵地和渠道。

文化润泽 行为奠基——九龙坡区蟠龙小学“行为教育”推进策略

重庆市蟠龙小学地处九龙工业园区,学生中85%为打工者子女,学生流动性大,可谓“一年一小换,两年一大换,三年全换完”。这些学生的家长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上差别很大,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与隔代教育的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严重缺失。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升学生的品行修养,形成特色学校教育?学校陷入了深思。

陶行知先生说过:“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是啊,想有特色,想做大,想做强,就必须有自我,这是学校特有的文化底蕴。基于此,学校从实际出发,围绕“打造师生行为文化,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良好习惯,促进个体成长,关注师生发展,奠定幸福人生”的文化旋律,通过“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渗透“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追求“文质彬彬”的人格理想,贯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树立“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最终实现“行为兴课,行为兴师,行为兴生,行为兴校”的办学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领导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对学校的理念文化、视觉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进行完善,用文化统领全局,引领师生的行为。仅仅一年时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就带领蟠龙人积极探求,学校脱胎换骨。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先后荣获“九龙坡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九龙坡区安全稳定集体”“九龙坡区送生先进学校”等荣誉,学校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制度建设,引领师生行为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一套好的制度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说明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让制度走进教师心中,让制度融入学校文化,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学校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为此,学校先后制订完善《蟠龙小学师生行为实施细则》《蟠龙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激励制度》《蟠龙小学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制度》《蟠龙小学教师德育常规考核制度》《蟠龙小学“行为课堂”评价量表》《蟠龙小学大课间管理办法》等。学校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很好地引领了师生行为,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二、环境熏陶,助推师生行为

“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虽然学校场地有限,但学校十分注重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着力提升校园品位,精心打造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的校园人文空间,努力营造让学校每面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启智楼前《学生行为歌》《教师师德歌》规范着师生的一言一行;星光走廊上师生规范的课堂行为,学生有序活动的剪影,引领孩子们行为习惯的三字经儿歌,无不彰显着师生良好的行为;文化历史墙上展示的中国古典礼仪文化,让师生获得行为的熏陶……特别是我校的版画墙,里面有师生共同制作的漆版画。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美、巧,同时在作品中还体现了孩子们对行为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如:作品“五讲四美”“互敬互爱”“我们爱劳动”等。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中,“红星闪闪”和“荣誉栏”两大主题促进了班级“比学赶超”的竞争行为。读书角的充实利用,极大丰富了师生的精神世界,调动了师生的阅读行为,润泽了师生生命……

“读圣贤之书,开智慧之门,诵经典之美,承仁爱之心,立君子之品,做有德之人”,这种滴水式的渗透教育遍及学校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言行,助推师生行为文化的形成,引领着师生追求“做文明人,行阳光道,求真善美,立天地间”的做人目标和处世态度。

三、活动依托,承载师生行为

活动是理念的载体,活动是生命张扬的舞台,在活动中学生会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一)常规活动,规范师生行为。

如学校中午时间的红领巾广播、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主题班队活动、学校及班级黑板报月查、优秀学生评选、“流动红旗班”月评、文明班级争创等常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集体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就拿厕所卫生来说,一个学校厕所卫生的脏、乱、臭,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学校提出以四星级宾馆的标准来改造厕所。过去,学校的厕所是“进了厕所门,脚不敢踩,鼻不敢闻,眼不敢看”,因为到处是污水,学生没有如厕后冲洗的习惯,厕所门更是一月小坏,二月全坏。针对这些现象,由德育处牵头带领值周师生进行蹲点检查,对不会使用冲水阀的同学给予帮助指导,对乱扔卫生纸的同学进行教育。每天有清洁工专门负责厕所墙面清洁。经过一学期的坚持,学生的如厕习惯得到了改善。现在,师生们反映:“进了厕所门,脚不忍踩,担心将自己的影子踩碎了。”

(二)节日活动,检验师生行为

“五一”生活技能大比拼、清明传统文化宣传、“11·27”红岩精神教育活动、教师节感谢师恩活动、国庆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得到了推进。

(三)阳光运动,倡导健康行为

健康,人生的第一财富,也是教育的目标追求。过去学校课间操从出操、做操到大课间活动,整个过程总是有同学静不下、站不直、做不好、动不起。而教师们不是吹牛就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对待课间活动。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师生大课间活动的精神面貌与以前大为不同,出操快、静、齐;做操齐有力;队伍有秩序;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做操,一起活动。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具体落实“阳光体育”工程。

四、课堂呈现,彰显师生行为

陶行知说:“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文化,为校园立魂,浸润学生的心灵,滋养其成长。这样的校园文化需要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来创生,并延伸开来。

文化应有根,而根在课堂。学校围绕课堂目标的达成度和师生教学行为的转变,拉开了课改序幕,吹响了“行为课堂”的号角。“行为课堂”,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强调问,强调做,强调实践,强调行动,着力于学生阅读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历经“激行、探行、导行、行动”四个阶段的思维型课堂,是师生相互尊重、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我们以“老将新秀PK”“特色学科建设”“经典诵读行动”“教师论坛”“城乡统筹”等为活动载体,构建“行为课堂”,转变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成就高效、思辨的生本课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为;把一个行为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

今天的蟠龙小学,不是封闭的校园,也没有精细化、军事化的管理。学校追求的是:一切教育,都以师生行为文化着眼!强调师生行为文化的积淀,推动师生在追求卓越的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为生命奠基!

(安春树)

民间文化汲精华 黄葛树下是我家——九龙坡区走马小学“民间文化特色”推进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官员、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木卡拉先生,日本广岛市立大学教授、著名民间文化研究学者加藤千代女士,著名表演艺术家姜昆先生多次来到走马,和重庆市走马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唱民谣。《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全面报道……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是学校的民间文化特色建设。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市走马小学成为颇有影响的民间文化特色学校。

一、精心确定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伴随着一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特定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则是校园的核心文化,彰显出一所学校的人文底蕴。而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保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校园。这是校园文化的最高目标,代表一所学校的文化追求、价值取向、精神境界,是一种不容低估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也是师生为之追求的奋斗目标。

如今“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方针得到大家的认可。为培育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探索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之路,众多学校都开始充分利用自己的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优势,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正因为如此,走马小学也开始了用心探索自身特色之路的旅程。学校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特色学校?为什么发展特色学校?怎么发展特色学校等重大问题。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走马小学实际的特色之路。

学校地处千年古镇走马镇,青石铺就的古驿道,清晰的马蹄印,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茂密参天的黄葛树……处处都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传奇。1990年走马镇被重庆市文化局命名为“民间文学之乡”,2006年“走马民间故事”被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走马古镇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走马镇还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走马镇党委、政府还提出了“古镇文化立体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曲艺文化大众化”的文化兴镇思路。与此同时,学校借助走马厚重、丰富的文化,从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的重任出发,2000年便踏上了创建民间文化特色学校的征程。为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确立了“民间文化润心田”的学校主题文化,“驿路故事伴成长”的办学理念,“走马正道志高远”的校训,“相习成俗力鼎新”的校风,“育德益智铸民魂”的教风,“博采众长勤学问”的学风,使整个校园文化一脉相承。

二、匠心打造学校特色

(一)以民间文化保护为基础,搜集、整理民间文化

走马镇拥有一个由316人组成的民间故事家讲唱群体,其中能讲1000则故事的有2人,能讲500至1000则的有3人,能讲200至500则的有10人。学校聘请了西南大学王倩予教授、重庆市非遗中心主任段明教授、重庆文学院邓毅教授等专家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顾问,聘请著名的民间故事讲唱家魏显德、明勖、刘远洋、何清荣等为校外辅导员。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民间文化采风活动: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听讲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除开展听讲民间故事、听唱民间歌谣的活动外,还要学会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的活动;高年级学生要对民间故事家和民间歌手的传承情况进行调查,撰写有关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禁忌的调查报告等。迄今为止,学校师生已经搜集、整理民间故事3000多则,民间歌谣2900多首,民间谚语3200多条,撰写调查报告5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