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上也独具匠心,让学生在高雅的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学校门口的立体雕塑,采用红、黄、蓝三原色,暗示了色彩的本源;柔美的线条,昭著着艺术的细腻;跳跃的造型,揭示了艺术的夸张,奇特的组合,凸显着艺术的深邃。运动场四周的艺术墙立面采用多种色彩图案,初看让人眼花缭乱,细看才知精妙绝伦。艺无止境,妙不可言。校园内还有品种繁多的树木、花卉,蜿蜒的长廊等,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美的灵魂,散发着艺术的芳香。
教学楼大厅的墙面上悬挂有师生的动漫原创作品,凸显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成果;教学楼楼道及走廊上悬挂有师生的各类美术作品,借此鞭策学生在优美环境的熏陶下成为懂得艺术的一代。
班级文化的主体是由学生自制自绘的作品构成。从黑板报、荣誉榜到公示栏、卫生角等,都能体现出学生的心灵手巧和一丝不苟,个性借此得以张扬。如画廊般优美的教室环境让人耳目一新,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同时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学校拥有20余间艺术专用教室,以专家型教师命名组建了林敏动漫工作室、张俊德雕塑工作室、AK三维动画工作室、髹艺坊漆艺工作室、民间传统工艺品制作室,并成立了重庆工美博卡卡通公司,引进了沈阳奥卡卡通公司等,随时欢迎学生参观其创作、生产过程。其市场化的经营理念、一流的设施设备、前沿的工艺水平、娴熟的创制技能,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也萌生创造美的激情。
二、“用”精湛的艺术技巧培育“美”
用美于德。美育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位,它同时又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教育环节。学校确立了美育的德育观,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美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只有具备美的人格、美的心灵才能创造美的艺术、构建美的精神。学校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起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语言美”、“仪容仪表行为美”做起,规范言行举止,规范衣着发饰,不断提升个人的内在素养和气质。学画先做人,画品即人品。
用美于教。专业课教师吸收国内外美术教学新理念,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开发潜能,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美术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提炼独特的感知能力
画作是凝练的艺术语言,要求学生创作一幅作品,学生的思维很难达到“艺术”的高度,而千篇一律又不足以凸显艺术的个性。创作来自于生活,对生活认真观察才有创作的素材,而每一个学生对同一物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生活经历、经验不同的缘故,但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不会有独特的观察。所以在讲课时,教师们深入挖掘学生的独特生活感受,是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观察角度及创新性思维的前提。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了自己的创作素材,由个体开拓整体的思维,将思路集中到自己独特的所见所感上,再加以创作,以画表意。
(二)引导学生选择独特的构图角度
独特的感知是前提,积极地描绘是目的。独特的表现角度能更好地表现主题,表达作品的意味。美景美物的角度有很多,最适合你的只有一个。怎样才能培养学生选择独特构图角度的能力呢?这里笔者引用学校美术专业组长刘辛甜老师的一段话:“第一,实际观察,积极地选择。通过实例动作,学生自然会选取自认为最美的场面和动作。第二,展示优秀美术作品,介绍作品构思,提高审美意识。如罗中立先生的《父亲》,放大老人的面孔,进行细节描绘,以表现沧桑和喜悦。”一种符合心理感受的构图方式,会深化主题,强化观众的心理共鸣。
(三)造就学生多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选择的,就是最好的。教师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独特的创作手法更完美,更具有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在美术创作这个自由世界里成为一个独特、完美的自己。通过多样的表现方法,培养每个学生求新求异的艺术创造精神,在他们的审美意识中注入追求个性的艺术特质。
三、“用”延伸的艺术课堂张扬“美”
“美”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用”在课堂内,也“用”在课堂外。
(一)融“美”于文化课教学
学校以学科整合、合作性教学方式打造特色课堂,以文化教育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以艺术教育来拓展文化教育素养,使文化教育和艺术特色教育互补互惠,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一堂课由文化老师和专业老师共同完成,或者由两名以上的专业老师共同完成。这种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科之间及教师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体现学校美育特色,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及自身素质,使学生能得到知识、道德、审美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二)师生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美术专业组被授予“重庆市劳动创新岗组”“青年文明号”。该专业组拥有一支近40人的美术教师队伍,其中有世界知名的漫画家林敏、雕塑家张俊德,重庆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美协会员,高级讲师等,他们专业技能精湛,教学水平高超,特别是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了解。他们挖掘美术课程的内涵,对美术专业课程进行多样性、多层次的设置,不断推进学科兴趣类、实践类、拓展类等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并与重庆大学出版社合作,先后出版了《应用素描》《色彩设计与构成》《动漫速写》等中职教材,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弹性需求,其中选用了数百幅本校学生的作品。
(三)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师生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成立公司、引进企业、组建工作室、开办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让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通过聘请企业高管担任教学顾问、聘请一线工程师担任专业指导教师等方式,使学生在校既能了解行业现状、适应行业模式,学会了前沿的工艺水平,又使美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如学校师生与某公司合作正开展国家级课题“中职动漫专业产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民间传统工艺品制作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发出了磨漆画、烙铁画、木瓢画等10多类产品。学生即是学徒,教师即是师傅,作业即是产品,学习即是工作。
(四)丰富学生活动,检验创作技能
学校通过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书画艺术作品展、艺术鉴赏讲座,组织学生开展绘制画卷、欣赏名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市、区级的各类书画技能大赛、动漫作品大赛等,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向往美,从而表现美、创造美。如学生参与创作的白市驿《科学发展观》、巴福镇《廉政建设》等作品,至今仍是当地最抢眼的户外宣传画,获得当地干群的交口称赞。学校学生还参与创作了黄桷坪涂鸦艺术墙;结合重庆市委市府提出的“五个重庆”建设和“农转城”工作,学校学生创作了多幅作品,宣传相关政策;2010年3月,在中英(重庆—威尔士)学生职业技能交流赛中,学校学生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四、“用”鲜明的艺术个性展示“美”
多年的艺术教育历程,学校健全了美术教育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优异的育人成果。学生参加各种创作竞赛,成果显著。
2011年,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荣获全国决赛优秀组织奖,获奖师生达200余人;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优秀学生技能作品多项获奖;
2010年,第七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荣获全国决赛优秀组织奖,获奖师生达100余人;
2010年,“健康重庆”动漫大赛最佳效果奖;
2010年,川外社团“魅力重庆缤纷梦想”义卖T恤绘画作品征集活动获一等奖;
2009年,九龙坡区第五届科技创新科幻绘画比赛获一等奖;
2008年,第三届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师艺术成果展暨职业院校学生现场书画、手工制作技能大赛中,荣获全部一等奖;
2007年,素描、色彩作品获全国“金熊奖”;
2007年,设计的邮票《三峡美》获重庆市“邮票设计特等奖”;
2006年,重庆动漫嘉年华大赛中,荣获最佳原创风格主题奖;
……
总之,“致用尚美”是学校灵魂之所在。职业艺术教育,只有用没有美,只是工匠之技;只有美而不能用,则华而不实。学校只有在“致美致用”理念的引领下,培养出的人才才有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才能辨善恶、识美丑,才能创造实用而美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生活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王智慧 杨忠 王曦川)
爱满天下 乐育英才——高新区育才学校“行知思想”实践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在重庆高新区育才学校,同学们每天都要对照教室墙壁上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每日四问”检查自己的言行。
高新区育才学校的前身是重庆合川古圣寺育才学校,系陶行知先生于1939年创办,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所以,陶行知的思想是育才品牌的根。重庆高新区育才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以陶行知思想体系为核心,活用文化钥匙,不断发展创新,从校园环境、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旨在把学校打造成育人精品,实现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着力于探索学生多元发展,致力于“教育学生九年,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实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凝练办学理念,提升办学软实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没有理念就等于没有灵魂。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办学的指南。学校在认真梳理、系统学习了陶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的办学理念。一所学校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爱满天下”体现的正是一种教育大爱的宽宏与伟岸,而这也正是陶老毕生事业的灵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契合了当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意义。
爱,是陶行知先生毕生事业的灵魂。学校把全部的爱播撒在这片希望的芳草地上,让所有的孩子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孩子们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也学会怎样去关爱他人,进而学会关心社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二、外化办学理念,重铸育才品牌力
(一)用理念重塑环境
校园建筑和景物布置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形成校园文化的信息场,传递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审美品位、精神风貌、思想趋向,是学校教育理念、办学风格、精神风貌、目标追求和师生思想境界的无言表达和映射。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对学校环境进行设计、美化、优化,提高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含量和育人功能。
学校以实用、经济、美化为原则,狠抓校园绿化,打造育人环境。校园内以绿色植物为主布置景点,地面空中结合,春夏秋冬植物结合,立体化、园艺化、诗意化,并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提高环境的文化品位,建设花园式学校。
美化校园环境,浸润师生心灵。让墙壁会说话,是育才学校打造校园环境的准则。学校重点打造了“走廊文化”“楼梯文化”,把走廊、楼梯打造成“主体的画,无声的诗”,让名言警句、经典诗文、师生字画、工艺作品、班级风采等与学生亲密接触,给学生搭建科学、艺术、经典三个平台,引导学生与科学对话,与艺术交心,与经典通神。
让校园的每一寸空间都赋有教育意义,是学校打造环境的又一准则。温馨提示牌、趣味性标语、人文景观、书香长廊、音乐铃声……让师生时时刻刻都有美的享受。
培养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清洁的校园是学校文明的第一标志。每周一次大扫除,每天一次小扫除,随时垃圾捡拾是学校的常规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定时检查和随时抽查的考评制度。另外,学校还经常开展“捡拾一片垃圾,整洁一片校园,净化一颗心灵,收获一句赞誉”为主题的“弯腰行动”,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环保意识,养成保洁习惯。
(二)用理念强化制度
学校一贯倡导领导关爱教师,教师关爱学生,学生相互关爱,注重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提高师生的幸福生活指数,构建幸福教育。
学校用办学理念重塑管理制度,规范过程管理,把学校办学理念细化到学校制度、规划、计划、评价等环节,使学校在正确理念指导的轨道上办学,以科学的管理运行模式和艺术的教育运行过程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建设优质的学校。学校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形成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局面。学校创造性地把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融合,就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这种制度文化把学校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校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