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03

第3章 殷人东迁——三千年前大移民

商周以后,海外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不管是文字记载或者是考古发现,都多少透出一些中国移民移居海外的信息和密码。如:《诗经·商颂·长发》篇中就有“相士烈烈,海外有截”二句。相士是商始祖契的孙子,殷商第11代君主。据历史记载,当时他的统治势力已发展到了日本海一带。烈烈,威武貌。截,斩获。把这八个字联系起来,也就是到海外征战大有斩获。另据翦伯赞先生的考证,“截”字,是地名,也是族名。截,就是山嵎,也就是现在的北美大陆西部的地方。根据这一考证,也就是当年相士的力量,已经扩展到了北美。可见殷人此时已发展到海外了。

其次,商代航海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从出土文物中得到证明。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西北小屯村的殷墟中,曾发掘出甲骨文片有16万片之多,绝大部分都是海龟,其中一块巨龟龟甲,据考证,为商朝武丁时代所遗,经鉴定是马来半岛的产物。这些遗存,都反映了商代海上作业的规模,及其远驾的方向。说明此时中国人与海外人员往来的频繁和贸易关系了。

说中国人是最早移居美洲的民族,与其土著印第安人长相和语言有类似点外,还有近几十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可以佐证。

一、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发现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过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中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而3000年前正是殷周易代之际。科学家因此推断:“殷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航渡美洲”,这为中国人是最早抵达美洲的民族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面孔形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而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这16尊雕像的其中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众所周知,玉只有中国人才使用,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特征。全世界除中国外,只有美洲出现过玉石文化等。而玉圭上的这些象形文字,竟然许多跟商周时期的主要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一模一样,科学家破译解读出来后,发现都是殷人先祖的名号:如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士、王亥、上甲等。所描述祭祀的习俗也和东夷人相同。

三、再从民俗学的角度考察,印第安人的问候语是“yindian”即“殷地安”,科学家解读“殷地安”即言“殷地安阳”,犹言见面互问“家乡好”之意;是他们念念不忘殷地安阳,故使“殷地安”成为口头禅,相沿传袭,裔种流传,通行于中美洲。印第安人传说中的“hosi王”,科学家解读即为殷末军事统帅攸侯喜;解读“in-fubu”(墨西哥印第安人)为“殷福布”,其居住地“chi-huahua”为“羲华华”(伏羲、羲和之羲,华夏之华);解读“in-ca”(古秘鲁土著人)为“殷家”;解读“hopi”(美国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为“赫胥”(我国上古氏族);解读“NaDene”(加拿大西海岸土著)为“大地湾”(甘肃秦安县的伏羲遗址)等等。

四、印第安人和华人在风俗习惯、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甚至于日常称呼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智利等地的印第安人称小孩子为“娃娃”;墨西哥印第安人称“你、我、他”为“宁、内、依”,称“河流”为“河”;哥伦比亚印第安人把船称为“赛舨”,而中国南方一些地方的人至今仍将一种轻巧的木质小船称为舢板;秘鲁历史上著名的抵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印第安人领袖图帕克·阿马鲁有一个中国名字叫阿龙,甚至于现在秘鲁和玻利维亚境内的印第安部落日常饮食中还有一种像藏族同胞吃的青稞面的食品;而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那留着垂髻的男孩,与华北小儿毫无二致。

100多年前,康有为到美洲墨西哥、秘鲁,发现遗殿器物,都像中国人的遗殿器物。见到一处印第安古迹,有几十栋石屋,由来已有两千多年,原本二三层,大部分已倾圯,但结构形似中国的房屋。黑发黑瞳的人民见了他,也热情地以酒食招待,视为同胞。他因此确信美洲原住民是从中国移来的人种:“南北美洲,皆吾种旧地。”遂感而为诗:“遗民似是自华来。”

五、印第安文化与中华古文化之间相似乃至相同之处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灵台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殓下葬风俗;还有关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相似的洪水故事;共同的龙文化和羽蛇文化;共有的太极图和饕餮纹饰和云雷纹饰;相似的乘轿出行和击鞠游戏;相同的草药和骨针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乐上的五声音阶;甚至连喝童尿养生、吃蝌蚪以败火的民间偏方都相同……

六、印第安人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清末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居住在墨西哥中华华(chi-huahua,当时译名,今译“奇瓦瓦”)州17个地区的印地安人殷福布族(in-fubu)百余家,围着清政府驻墨西哥使馆请愿说: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印地安人750名,这些印地安人都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叫殷福布族,是3000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清政府做主出面保护,帮助他们索赔。

1863年,一位叫布·德·布尔布尔的学者,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历史学院档案馆里,发现了300年前兰达主教所记载的玛雅人的许多传说,称从“海上神路”来过十二个高文化的民族,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明。而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上居住着的玛雅人,他们自称是“三千年前由天国乘涕竹舟经天之浮桥诸岛,到科潘河畔种豆麦黍粟的农民。”

难道印第安人真的是殷人移民?要了解这一点,有一段中国历史纪录不能忽视,需联系起来考察。这就是殷商灭亡后,在东方作战的25万殷商军民突然全部失踪,下落不明,成为殷商历史的千古疑案。25万殷军民哪里去了呢?中外学者注意到,几乎就在殷军失踪的同时,在万里之外的中美洲,突然崛起了奥尔梅克(Olmeca)文明。

专家发现,这个文明具有浓烈的殷商文明特质。

从历史事实来看,商代的造船业已经有高度的发展,渡海远洋已有可能。这从周人灭商一战中,就可见一斑。

据历史记载,殷末(约公元前1066年),由姜太公指挥的那场灭商之战,一夜之间,800诸侯、300兵车、3000虎贲,4.5万甲士渡过黄河,直扑牧野,仅用了47条船,可见当时船舶的大小和载重量了。

正是发生在殷商末年的这场战争,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向美洲移民潮。

周武王攻破殷都朝歌,殷纣王鹿台自焚。而当时纣王军队的主力,正由攸侯喜和摩侯虞率领,在山东到江南一带与九夷作战。商殷亡国之后,滞留在东夷地区的商军主力以及部分随军家属,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既无法回到家乡,也不愿投降新主,因为投降新主势必为奴。穷途末路之下,商军统帅攸侯喜决定,去追寻五六千年前少昊祖先的行踪,找到理想的乐园。

于是,一幕历史上空前的大移民,便从太平洋的这一边到太平洋的那一边,威武雄壮、惊心动魄的开始了。

根据《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一书的考证,当时被西周军队阻隔在东方的10万精锐,连同林方、人方、虎方等部落的15万人,浮海东渡,去寻找新的出路。他们将25万殷商军民和东夷百姓分25个部族,分5路行动,每路中都有方夷舟师,每五族由一个王族率领。这五个王族即飞鹰族、飞虎族、飞蛇族、飞龙族、鸟兔族……为协调行动,分别由攸侯喜和摩侯虞统一指挥,率领泛海。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空前的集体大逃亡,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大移民。他们老少相携,患难与共,在茫茫的大海上,舍死忘生,奋勇前进。虽有牺牲,最终胜利抵达彼岸,也由此写下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至于商人是不是有能力横渡太平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1970年代,有个瑞典人,为了证明波利尼西亚人能横渡太平洋到达澳大利亚,曾用草绳扎个木筏,用最原始的方式,两个月时间即完成了这一壮举,这充分证明了木筏的航行能力大大出乎我们的想像。前两年他的孙子又重复了一次,也取得了同样的成功。

何况商人的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也完全有能力征服海洋。

这批漂洋过海的殷商军民,他们带去了东方的文明。在美洲登陆后,他们在扶桑日出国(近日的墨西哥),按照故都安阳的格局,重建了一个国家。把新都边上的那条河叫做洹河,与家乡的洹河比美。推攸侯喜为最高君长。后来因为地震,一部分人北移发展,而大部分人南迁到智利的安第斯山中,建立了后来的殷家(印加inca)王国。他们在异地重建了国家之后,认为故国之情不可忘,于是规定每人见面时必互称“殷地安”,就是家乡好的意思。

他们直接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成为印第安人的主要祖源。今天的印第安人仍然固守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习俗仍然充斥着神秘的“巫”的特点,凡大小事,都喜欢占卜和祭祀,保留着较多的商人遗风。他们传播着中国的文化,过着和平的生活。只是后来西方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后,才改变了殷地安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