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43

第43章 拉美华人的生存之道和政治觉醒

初涉拉丁美洲的华人,历尽艰辛,却有着不怕吃苦、奋斗拼搏的精神,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改变了被奴役的命运,生活状况和经济基础慢慢稳定,有的人还逐渐步入当地上层社会。现在,不少华侨华人在中南美政府担任要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华侨华人已经赢得了当地人的广泛尊重。

19世纪初、中期大规模到达南美的中国苦工,熬过卖身契合约(一般为8年),成为自由之身后,大都靠卖凉茶、花生米、木炭等糊口度日。之后,开始有人从中国带来工艺品,如刺绣、雕刻、披肩等在当地贩卖。由于这些商品大受欢迎,有的中国移民便开始提着包裹沿街逐户敲门推销,被称为“提包生意”。因为提包生意全家都能做,特别是妇女和小孩还会得到主顾的信任与怜爱,所以这种糊口方式在中南美洲风行一时。

其次,是开餐馆,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行业。在中南美,中餐馆的中文招牌随处可见,无论在巴西、秘鲁、智利的哪一个城市,都能吃到地道的中餐。早在19世纪40年代,中餐业已在南美享有盛名,之后继续在南美发扬光大,不断发展。如今,秘鲁有4000多家中餐馆,其中利马就有3000多家。智利的圣地亚哥也有近600家,其营业额占整个城市餐饮业的23%。

中餐在中南美的餐饮业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当地人饮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和丰富当地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中餐已经成为当地人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人节俭、肯吃苦,全家老少一起努力工作,点滴积累。第一代劳工的子女们成人后开始摆脱种植园的奴隶生活。到了20世纪40年代,孙辈们又摆脱了沿街叫卖的生活方式,在中南美洲开起了杂货店。老一辈华人备受没有文化的痛苦和屈辱,达到温饱后,马上省下钱来让儿孙辈在当地接受教育。受教育的华人后辈开始从20世纪70年代进入当地的中层社会,改变了中国人长期作为奴隶、小商贩的形象。

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优于老一辈,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南美地区的华侨华人,开始从事文化、教育、艺术、科研事业。他们不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而且逐渐走入当地上层社会,同时也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中南美洲,目前约有华人近100万,占全球华人总数的3%。其中秘鲁是华侨华人人数最多、移民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就有中国商人、工匠、水手抵达秘鲁经商、做工。秘鲁闻名于世的中央铁路及许多重要的公路、矿山、港口,都凝聚着华工的生命和血汗。

华侨华人大多居住在秘鲁西部沿海地区,仅首都利马一市就聚居着秘鲁60%至70%的华侨华人。秘鲁的华裔黄氏公司在利马开有近30家超市,占当地超市份额的70%。

老一辈秘鲁华商,大多经营餐馆及中小工商企业。年轻一代的华裔则从事医生、教授、工程师、艺术家和军、政官员等职业。

在巴西,华侨华人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抵达者,主要从事批发业和进口贸易,事业正处于起步、上升阶段。华侨华人并以勤劳和节俭赢得了巴西人的尊重。巴西“石油巨子”林训明经营的企业是巴西石化工业支柱之一,沈鹏冲的系列养殖加工企业集团则是巴西500强企业之一。

为表彰中国移民,圣保罗议会甚至将每年的10月7日定为“中国移民日”。

在巴拿马,当地的华侨华人以40至50岁青壮年为主体,第一代移民约占60%,20世纪80年代以后抵达者占70%。在巴拿马,90%的小超市(杂货店)由华侨华人所开,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阿根廷、委内瑞拉、苏里南、哥斯达黎加的华侨华人多从事餐馆、超市、杂货店、进出口贸易等行业,生活状况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准。

中南美洲华裔和华侨华人普遍事业有成,经济和生活状况优于当地平均水准。现在当地的华裔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多从事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备受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华裔和华侨华人经济在当地占有一席之地。

华人不仅经济地位得到改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秘鲁、苏里南、巴拿马的华人已经能够参政议政;巴西等一些国家华人虽能致富,但还很难进入政界;而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国的华人还没有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在阿根廷和智利等国,目前还少有华人获得政府公职,这两个国家的大部分华人从事超市和餐饮等行业。

据统计,目前在秘鲁的华侨华人地位较高,华人参政基本没有种族障碍,从秘鲁部长会议主席(总理)许会,到秘鲁北方自由省省长陈汉威,都是在秘鲁参政的华人代表人物。

维克托·许会出任秘鲁国政府总理,是华人登上南美政坛的重大事件。许会,祖籍中国开平,生于秘鲁。从1969年起出任秘鲁政府工商和旅游部长,1992年当选国会议员,1996年出任国会主席。1999年1月,他接受藤森总统的委任,出任部长会议主席(总理)。一位华人当上总理,这在秘鲁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1995年秘鲁会议选举中,有6位华人当选,占总数的5%。在秘鲁,还有不少华人进入了军界,如杨赫脱,1990年获得少将军衔。

当然,华人在秘鲁政坛表现活跃有其特殊原因。秘鲁的特殊之处在于,该国印第安人占人口总数的40%以上,印欧混血人种占30%多。这些人与华人外表相似,长期受欧洲殖民者的压迫,没有种族优越感,对华人的歧视和限制较少。这是华人在拉美其他国家只能以经营为主,而在秘鲁却能进入政、军、外交界的主要原因。

除秘鲁外,苏里南也是华人参政水平较高的国家。2000年1月1日,作为全荷华人联合会副主席的苏里南华人何天顺,被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任命为北荷兰省市市长。他是荷兰政坛历史上第一位外侨市长,迄今也是西欧,及至全欧洲第一位华裔市长。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巴拿马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引进资金、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华人人口有了显著增加。当地土生华人多受过良好教育,学有专长,又具有公民权,按照该国法律,可以担任包括政府公职在内的各种职业。目前已有多名华人当上了议会的议员、政府的部长或市长,如担任巴拿马驻美大使的叶祥生、担任政府部长的卢婉琼、李诗雅、莫新庆、马历迪、李智明等人,还有移民局局长郑道英、中央银行总裁陈奉天、大法官郑仲衡都是其中的代表。

虽然中南美洲各国华人参政还有较大差别,但是可以看出华侨华人政治地位今非昔比。进入政界的华人能更好地向当地人展示华裔不仅努力、节俭,而且认真、正直、关心社会的形象。这些都对居住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们自然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与尊重。

哥斯达黎加总统罗得里格斯的一番话很有代表性:“中国人移民哥国有近150年的历史,对哥各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在文化、艺术、科技方面贡献更为突出。拉美第一位太空人张福林就是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