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51

第51章 一战中14万华工的遭遇

“众弟兄,大家来听,你我下欧洲,三年有零,光阴快,真似放雕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与子女,天性恩情,亲与故,乡党与宾朋,却如何外国做工……”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传于威海卫的一首华工出洋歌。在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了14万多华工到欧洲战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中,几千万劳动群众被迫走上战场,充当了帝国主义的炮灰,这场无义之战,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国虽然远离大战的主战场欧洲,但是当时腐败无能的北洋军阀政府,听命于欧洲列强的驱使,致使中国人民也被卷入了这场战争,成了这场战争的直接受害者和牺牲品。

随着参战各国人员伤亡的直线上升,各个参战国,特别是法国,不得不一再发布征兵令,超过500万人赴战场。致使后方的工业、农业、运输业也面临着人手短缺的局面,维持国计民生的行业顿时陷入困境。于是,在开战的第二年,列强来华商议,自由招募更多的华工到欧洲一事。

1916年,法国陆战部的代表乔治·陶履德奔赴中国“商议”从中国招募华工赴欧洲战场事宜。5月4日,陶履德中校与交通银行经理梁汝成,分别代表中法双方,正式签订了“惠民公司招工条款”,应聘的华工年龄应在20至35岁之间。此外,留法俭学会也参与了招募华工事宜。

华工被送到法国后,在大战极端危险、艰苦的条件下,承担了多种艰苦的工作。有的被派去修建弹药库、修路架桥、掩埋尸体、清理战场等,有的被派往港口城市,在各港口装卸货物,有的甚至被派往战场挖战壕。1917年,美国参与协约国一方,应美方的要求,法国竟然把1万名华工借给美国军队使用。华工们挖战壕的地方已在敌人步枪射程之内,有些地方与敌方战壕相距不过50码。遇到雪天,满脸落满了雪花,天晴雪化之后,战壕里泥浆没过小腿,轮班睡觉时也只能站着睡。而美军士兵只会在挖好的战壕内守护阵地,至于军官和机枪手,更在后面盖好顶棚的战壕内守着,随时可坐可卧,甚至还能打打扑克。由于对现代战争一无所知,当德军飞机铺天盖地而来时,许多华工跑出战壕观看,结果敌机既投弹轰炸又俯冲扫射,致使许多华工当场被炸得血肉横飞。很多华工认为能在空中狂啸飞舞把人炸碎的怪物,就是神话里的妖怪,一些华工甚至被吓疯。

在整个大战期间,华工饮食起居均被施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在法方雇主的眼里,华工就是完全可以任意驱使的廉价劳动力,他们经常以某种借口克扣华工的工资,降低华工的待遇,惩罚华工。由于华工受到了极其不人道的待遇,死亡率非常高。当时无能的政府根本都不敢站出来为华工撑腰,华工们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犹如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华工们只得自己团结起来,在留法学生的帮助下,华工们先后组建了华工工会、中华工团、华工公会等团体。1916年到1918年,在各个华工组织的领导下,法国各地军工厂、冶金厂、海运局、工程局工作的华工先后进行了25次罢工。

非人的虐待,艰苦的条件,危险的环境和残酷的战争,使许多怀着出国挣钱发财梦的华工惨死在异国他乡。据中国公使馆统计,当时在英军服务的华工中,有名有姓的死亡者就达9900人。实际上,根据战后的清点和统计,在法军和英军中的华工死亡者和下落不明者接近两万人。目前,在法国和比利时葬有华工的公墓共有69处,只安葬了1874名华工。

由于大战期间迫切需要劳动力,华工的一些要求多数以仲裁或调解的方式解决,华工的要求多少得到了一些回报。但是也由于罢工遭到警察的镇压。例如1917年9月1日,敦刻尔克华工由于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罢工,当地警察竟然动用武力强迫华工复工,在冲突中,有两名华工被打死,八名华工被打伤。

虽然按照中法的约定,华工不上战场。但是战场上变幻不定,再加上1917年中国政府宣布对德、意宣战之后,协约国一方便迫不及待地将华工推上了战场。在无情的战火硝烟中,不时传来华工牺牲的消息。1918年,在法国伊斯伯格和努瓦等地,一共有65名华工死于德国的轰炸;1918年8月至1919年4月,在敦刻尔克和加莱工作的95名华工被炸死;法国里昂一家火药厂发生爆炸时,在那里工作的几百名华工葬身其中。

一战结束了,在 1919年1月18日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以强盗逻辑强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一切利益,战胜之日竟成国耻之日。当时,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列强代表面前厉声反驳所谓“中国没有派一兵一卒参战”的谬论:“14万多华工在欧洲战场浴血奋战,有谁敢否认他们的贡献和作用?”然而,在那个“中国不过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的年代里,中国人的声音实在是太微弱了。

中国代表团的努力最终没有唤起英、法、美等大国的同情,消息传回国内,中国人对西方彻底失望,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骤然爆发。中国最终拒签和约,第一次对西方坚决地说“不”。

随着岁月的流逝,一战华工的生命也带着他们的心酸逐渐离开人世。不过,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法国华人社会迅速壮大,在法国华人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斗争时,褒奖一战华工为法国作出的贡献也被提上了日程。1988年,以“法国华人百年史”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的廖遇常率先发起了为一战华工恢复声誉的活动。在法国华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年的11月28日,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70周年之际,巴黎市政府在巴黎华人第一个聚集地——巴黎里昂火车站,为参战华工树立了一块纪念铜牌,上面用中法两种文字写道:“公元1916年至1918年,14万华工曾在法国参与盟军抗战工作,有近万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后,其中3000人定居法国,并在巴黎市里昂车站周围形成了第一个华人社区。”

1998年11月,巴黎13区唐人街区的布迪古公园内又举行了一次庄严隆重的仪式——法国政府为一战中在法国战场上壮烈牺牲的华工与士兵建立纪念碑暨揭幕仪式。纪念碑用中法文刻着: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