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55

第55章 白色澳洲的黄种人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西方各国陷入到衰退之中,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他们往往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总要制造出一个敌人来。在美国,是人民币升值问题,在澳大利亚,则是移民问题。说到底,都是政治问题。

在澳大利亚,对移民政策持反对意见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斯通博士,他多次放言:“现如今,诸多迹象表明,本国国内的就业市场已经非常不景气,政府必须让自己停止犹豫不决,尽快收紧持续多年的移民政策。”

其实,这种论调,和种族主义者汉森在十多年前所极力鼓吹的“一个国家”的言论,是一脉相承的。而所谓一个国家言论,就是主张澳大利亚应该只属于白皮肤的人群,原本就居住在澳洲的黑皮肤原居民就应该予以隔离,而如洪水般涌入澳洲的黄皮肤亚洲移民,更应该全部被赶回自己的国家去!这在提倡种族多元化的社会里,显然是不和谐的杂音,但自有其生长的土壤。因为种族歧视现象,在西方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中国移民深受其害。虽然中国移民早在淘金时代就来到了这里,并经历了种种生活和经济上的磨难,最终才在澳洲生根。但排挤华人、歧视华人的现象依然没有绝迹。

据考证,有记载的首批到达澳大利亚的中国人,是1750年登陆的商人。事实上,中国人很可能比这更早就到了澳大利亚,并洞悉从南中国海经新加坡补给,再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航线。自1788年英国开始向澳大利亚流放罪犯开始,中国人就已经在这里定居了,不比西方人定居澳洲晚多少年。当中国的港口向外国商船敞开大门之后,中国人也加快了移居海外的脚步。

19世纪早期,先有零星的侨民、后有成群的侨民移居澳洲。当时,他们能够选择并从事的职业,是做一名牧羊人、厨子或者农场的苦力。到了30年代,更由于牧羊业的飞速发展,广袤的澳大利亚急需大量劳力,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遂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开始大批量招募华工充当劳动力。

1851年2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巴瑟斯特发现金矿;8月,又在距墨尔本不到100英里的巴拉腊特和本迪戈发现了金矿。澳大利亚于是掀起了淘金热潮,世界各地的淘金者潮水般涌来。澳大利亚转而进入了历史上最为有名的“黄金时代”,劳动力的短缺成了这个殖民国家的短板,促使澳大利亚政府再次放宽了移民政策,而勤劳、节俭、吃苦的中国人成为最受欢迎的移民。仅在广州市附近的13个县市,就有成千上万名劳工移民澳洲。1856年,全澳华侨达27272人。1881年增至3.8万多人。到了1890年,已达4.9万人。现在大家都清楚旧金山指的就是美国的三藩市,而新金山墨尔本反倒是不为众人所熟知。澳洲的淘金狂潮,其实一点儿也不逊色于旧金山的盛况。来到澳洲的中国移民,讲的是同一种语言,具有相似的体型、思维、生活习惯以及被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性格。在当地居民眼中,华人移民为人朴素、和蔼可亲,并且热爱和平,在生活上勤奋且节俭。然而,也有诸多不良嗜好,比如,很多人都有抽鸦片以及赌博的恶习。他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随之带来的还有儒教、佛教与道教的混合信仰,他们在金矿区修建了许多庙宇。他们的语言风格、衣着习惯和头上留着长辫子的癖好,甚至风俗与传统生活方式都和当地人截然不同。他们内部虽然也有小矛盾,但面临外部的压力时,他们的互助、团结精神,又令当地人不敢小觑。

这些移民队伍,就这样在澳洲站住了脚跟。但他们的出现,也潜在地威胁到了欧洲人所一力推崇的“白色澳洲”的现实。欧洲白人被这些突然而至的、人数众多、并且在当地迅速取得成就的长辫子中国人给吓坏了,他们陷入了害怕被这群人所取代的极度恐慌中。

抵制华人的情绪在白人中间潜滋暗长了。

1901年1月1日,英属澳大利亚的六个殖民州组成联邦政府,宣告正式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新成立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法案,即“移民限制法案”,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排斥华人的《白澳政策法案》。

该法案授权政府运用语言测验法,作为限制有色人种入境的一项措施。这项措施规定,所有移民澳洲的移民,必须能够听写50个欧洲文字才能获准入境。这个措施虽说是针对所有移民的,但矛头却明显指向了中国移民。由于当时非白移民中,中国人占绝大多数,况且,一般的中国移民,是绝不可能通过这项语言测验的。所以,这项措施严格限制了新华人移民入境,澳洲华人的人数开始逐渐减少。即便在语言测验措施实行之前,已经定居澳洲的华人,也在联邦政府白澳政策的阴影下,产生严重的危机感。

事实上,“白澳”的种族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当时,华人矿工的涌入就引起了欧洲人的惊恐、怀疑甚至误解。为了调查劳工入境的情况,当时的新南威尔士甚至还成立了一个移民调查委员会,对华人移民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据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表明:大批量的苦力移民,将会降低本地白人的生活水平。因此,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移民的涌入。

1857年,当地一家报纸的记者就曾写过一篇攻击华人移民的报道:“我们先不去考虑中国人将会带给金矿区的麻风病——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将这种可怕的病带到哪里去——就单纯从他们低下的心智,瘦弱的身体,还有生活习俗的半野蛮化的角度来看,我本人就强烈反对让他们进入澳洲。他们完全不配融入到我们这个文明开化的国家,我想要问问大家,他们这些对自己的偶像深深痴迷的崇拜者,能够让我们伟大的基督信仰纯洁吗?这些长着杏核眼、一身黄皮肤的东方人,能够给我们的种族带来改进吗?那些从天朝带来的生活习性和邪恶本质,能够推动澳大利亚的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完全不能够……”

而这种极端的种族主义观念,甚至弥漫着整个19世纪晚期的欧洲,也严重影响着当时的移民立法。1901年出台的这部移民入国法案,正是这种“白色澳大利亚”政策的一个集中体现。该法案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限制非欧洲人来澳大利亚定居。而他们的杀手锏,正是对每一个想入境的移民,强制进行某一种欧洲语言的听写测难,只有那些受到当局政府的特别豁免者除外。所谓的豁免证书,是由澳大利亚外交部批准的,通过澳大利亚海关颁发的、允许外国人移民到澳洲的一种特别通行证。直到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才彻底取消了推行多年的《白澳政策法案》,决定建立起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如今,旅居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已经突破65万,华人也已成为当地的第五大族群。

而在当时,由于移民法的种种限制,在金矿与锡矿开采殆尽以后,那些固守落叶归根思想的中国人,感到他乡非故乡,有很多都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继续留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的人数,急剧下降。虽说环境恶化,危机四伏,但有更多的中国人,不畏艰险,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很好地在当地扎下了根。他们一直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传统与人脉关系,并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忍辱负重,能够灵活圆滑地面对与处理周围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敌视。这些定居在澳洲的中国人,在异国他乡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家庭,并不断繁衍生息,他们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为当地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