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20189500000020

第20章 敕许之争

岩濑忠震派人先将自己的主张传达给江户,自己则随后赶到。

回到江户之后,岩濑得知各位幕臣当中只有勘定奉行川路圣谟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意,知道京都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举动,而其他人竟然没有一人关注此事。

长期以来,幕府一手执掌大权,对朝廷敬而远之。因此,也难怪他们对京都的情况缺乏了解。

让堀田正睦更加牵肠挂肚的是大名的反对。为了防止日后遭到非难,他热心地听取诸侯们的意见。

其实,堀田之所以愿意听取诸侯们的意见,是因为他深知仅凭自己的权威,还不足以震慑所有的诸侯。所以,11月15日,他还特地打着将军家定的旗号下令:

“所有诸侯,可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主张。”

几乎就在岩濑忠震回到江户的同时,诸侯们的意见书也被纷纷送达幕府。诸侯们的意见与之前佩里来航时已经大相径庭。

当时,持“开战论”的诸侯占了大多数,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开国通商乃是大势所趋,因此全都摇身一变成了“强兵论”的支持者。

其中,越中的松平庆永等人因受到桥本左内的影响,开门见山地要求破除祖宗的法令,他们认为:

“面对当今形势,锁国政策显然已难以为继。”

同时,他还直截了当地提出:

“富国乃强兵之本。今后改经商之道,开贸易之学,与海外各国互通有无,凭借我大日本国地势之利,力争一跃而成为宇内第一富饶之国。”

如今,嫡系大名的主张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期望积累财富,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富国。其他诸侯大名的态度转变应该也不难想象了。

然而,对于朝廷而言,问题就并非这么简单了。因为,朝廷是无法根据时时变化的政治需要而随便进行变革的。

岩濑忠震回到江户之后,立刻与负责海防的下田奉行一同被任命为日本的谈判代表,参加即将于12月11日开始的在蕃书调所举行的交涉。

前后共经历了13个回合的谈判,直到次年安政5年正月12日,双方终于就通商条约和贸易章程的所有内容达成一致。然而,谈判的结果是不平等的,并不能令人满意。

当时,日本国力衰弱,忍辱负重与对方进行谈判,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并不奇怪。

幕府不但被迫接受了美国公使驻留江户的要求,允许其在各开放港口自由设置领事馆,甚至还同意接受美国人的治外法权,准许美国人可以在日本国内自由旅行。

除了已经开放的下田、函馆、长崎三处以外,幕府还不得不加开神奈川(横滨)兵库和新澙三个港口,同时还开放江户和大阪作为互通贸易的集市。

由于幕府事先已经征集过所有大名的意见,大名们对自己的实力和国力均有清醒地认识,逐渐开始面对现实,所以并未出现太多的反对。

但是,朝廷就不一样了。

朝廷曾多次下达敕书询问此事,但幕府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征求过一次朝廷的意向。

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妥当呢?

第二天(正月13日)所有协商即将结束了,岩濑来到勘定奉行的衙邸拜访川路圣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苦衷。

“大人您担任奈良奉行以及当初重建皇宫时,与宫中交往甚密。依您之见,对于这次签订的条约,宫廷到底会如何想呢?”

川路圣谟沉吟片刻,注视着岩濑说道:

“无论如何,大阪离京都实在太近了。在下曾竭力主张将大阪排除在外,没想到不但哈理斯坚持不肯接受,就连老中们也自恃幕府全面负责政务,根本没有掂量在下提出的意见。不过,作为一个日本人,总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失稳妥。”

“另外,还有一件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圣谟稍稍停顿一下,接着说:

“正如大人所知,日本的朝廷乃是日本开天辟地之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等同于神。”

“不错,主上常说自己是继承了日月之辉。”

“所以,陛下就是我国至高无上的神,他的地位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时代和任何一个现实的政治问题,陛下才是判断真伪善恶的标准。”

“您说得极是。”

“佩里和哈理斯的行为有如一副毒药,药性猛烈,但也不乏利病之功效。然而,在陛下看来,此二人之行为和杀人放火没有什么两样,是十恶不赦的罪过,从心底不能容忍他们的非礼之举……这正是陛下至高无上的可敬之处……然而,如今幕府无视陛下屡次下达的敕书。如果签订了条约以后,再来个先斩后奏,恐怕将有违民心。”

“果然您也在担心此事啊!”

“……不过,反过来说,如果让至高无上的陛下参与政治,恐怕世俗的政治会玷污陛下的清明。”

“的确如此!”

“和洋人交涉免不了耍弄政治手腕,这些事情还是要交由幕府出面,是吧?虽说幕府负责政治事务,但日本毕竟不是真正属于幕府将军的啊!”

圣谟说完,恭恭敬敬地低下头,又接着说:

“所以,我们必须让哈理斯明白,双方签订的条约必须禀奏主上,获得主上的敕许之后才能生效,否则条约就无法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既维持了我国的国体,又能以外交手腕与洋人打交道,两者相辅相成。大人意下如何?”

岩濑忠震听了此话,忍不住叫好。

然而,令二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敕许”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一批满腔怒火的热血志士和一群野心膨胀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