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20189500000022

第22章 赴京请命

松平忠固坚决主张无须奏请天皇敕许,主要有三条理由。

其一,对言必称“尊皇”的水户齐昭的不满。

其二,对主上及公卿大臣能否痛快地同意签订条约缺乏信心。

关于这一点,松平在千代田城内进行辩论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

“赴京请命并无不妥。当今日本,最需要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因此,”

如果能够顺利得到天皇陛下的敕许,当然是最为理想的结果。但是,万一得不到敕许,又该如何是好呢……据我所知,现在京都方面‘攘夷论’甚嚣尘上。如果此事属实,则陛下难免受此影响,使敕许受阻。赴京请命实乃画蛇添足,反而会使幕府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有时,灵活变通才是上策啊。

松平还举例说,3代将军家光允许中国、荷兰两国在长崎开展贸易,并未事先获得天皇敕许,因此幕府可自行决断,不必向朝廷请命。

其实,这些主张的背后还隐藏着第三个原因。

这个原因的实质就是将军的继承人问题。

忠固深知,越前藩松平庆永曾明确向萨摩藩的岛津齐彬提出,让愚笨无能的家定退位,拥立德才兼备、众望所归的秀才一桥庆喜登上将军之位。松平庆永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尾张国的德川庆胜,11代将军家齐之子、现任将军家定的叔父、德岛藩的蜂须齐裕,以及安中藩的板仓胜明和宇和岛的伊达宗城等大名的赞同。

但是,随着阿部正弘去世,政权移交到堀田正睦的手中,这股势力正逐渐消退。

因为,堀田正睦与水户齐昭向来不和,不但免去了齐昭的参政资格,而且重新起用了齐昭的死对头——松平忠固作为老中。

不过,拥立齐昭之子一桥庆喜的主张并未因此而完全销声匿迹。所以,松平忠固十分担心赴京请求敕许时,主上会突然问起此事……

“关于条约一事,朝廷可酌情批准。但是,作为交换条件,幕府必须推举一个真正有才能的将军……”

如果主上钦定一桥庆喜作为将军后嗣,而且家定的无能又是不争的事实,到那时,幕府在这个问题上就彻底失去了主动权。

但是,松平忠固的主张因为川路圣谟以辞职相争而瓦解。

“目前的形势和与中国、荷兰通商的3代将军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当时所谓通商,其实名不副实,只不过允许外国人在长崎出岛的一小块地盘上进行交易,而且全部交易都必须在幕府的监督之下进行。今后与洋人的贸易将不再是以往的小型贸易。无论国内国外,各国国民均可在江户、大阪以及全国各地的港口自由贸易。因此,当今形势和多年前的情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将是我国之一大改革。如果在全国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难道不需要获得统治全国的天子的批准吗?如果未获敕许而擅自签订条约,不但无视天子陛下的地位和尊严,而且还违背了东照宫(德川家康)留下的遗训。辜负德川公遗训,破坏神圣的国体,是万万使不得的呀!”

作为当时与外国人谈判的主要大员,川路圣谟和岩濑忠震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反对意见。对此,忠固只得沉默了。而且,堀田正睦虽然深知忠固的忧虑,但是他也松了口。

“那么,还是由老夫亲自前往京城请命吧!”

堀田正睦无奈之下做出了抉择。

因为,无论派谁前去,他都放心不下。堀田正睦的如意算盘是,他作为老中笔头亲自前往京城,恐怕主上和公卿们不看僧面看佛面,都不会故意为难他,也不会特意提起将军继承人之事。

正睦当场退回了川路圣谟提出的辞呈,并决定勘定奉行川路圣谟、目付岩濑忠震、奥右笔组头原弥十朗、奥右笔立田禄助、勘定组头高桥平跟随自己一同前往京都。

安政5年1月21日,堀田正睦一行离开了江户。他们首先用幕府的军舰观光丸将自去年以来一直居住在蕃书调所的哈理斯送回下田,然后径直前往京都。

堀田正睦的决定一方面是由于哈理斯的再三催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希望以此表现自己率先垂范、决策果断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