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狼人的月夜迷踪
20463800000016

第16章 现代医学眼中的狼人(2)

3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除了在心理上会产生变狼的幻觉外,一些人类的疾病,在医学较为落后的古代,也容易使人将其归咎于某种神秘的力量。例如,在黑死病席卷中世纪的欧洲时,人们往往将其归咎于巫师作乱或魔鬼附身。所以,狼人的出现,也许与当时的一些疾病有着某种关联。

1.狂犬病流行病似乎总是与文明同时出现,且是文明相伴相随的同道者。在许多远古时期的生物体遗体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现代社会仍在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和细菌。在一些古代的动物身上,科学家就发现了龋齿和寄生虫病;在许多古埃及雕像上,也能看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影子。在众多的流行病中,世界上最早留下记录的,就是狂犬病毒。在公元前23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埃什努纳(Eshnunna)法典中,我们就能找到一条关于狂犬病的条款:“如果狗疯了,而且当局已将有关事实告诉其主人,但他却不将狗关在家里,以致狗咬伤一个人并引起死亡,则狗的主人应赔偿27个锡克尔(古银币,约重16克)。如果狗咬了一名奴隶并引起死亡,则狗的主人应赔偿15个锡克尔。”这恐怕是世界上关于狂犬病的最早记载了。

在古希腊的许多后来的文献中都能找到关于狂犬病的记载,当时对狂犬病的认识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着作《动物史》中曾有关于狂犬病的介绍:“狂犬病能使动物发疯。除了人以外,无论什么动物,只要被患狂犬病的疯狗咬伤后,都会患这种病。对疯狗本身及任何被它咬伤的动物,这种病都是致命的。”

亚里士多德准确地认识到了狂犬病的传播特点和途径,但他认为人不会感染上狂犬病,这点显然是错误的。随着狂犬病在世界各地的不断发生,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越来越接近本质。

到公元1世纪的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狂犬病病毒是通过疯狗口中的唾液传播的。罗马帝国名医塞尔萨斯最早用Virus(病毒)来命名狂犬病,viru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粘液”。显然,塞尔萨斯医生已经认识到了唾液在狂犬病传播中的致命后果。

在医学不甚发达的时期,对狂犬病的治疗是非常恐怖的。要么在伤口上撒腐蚀剂,以杀死病毒,要么拔火罐、烧灼,以高温消灭病毒,或者靠吸吮把病毒吸出来。更为恐怖的治疗方法,是古希腊一位名医盖仑(约130200年)发明的,他采用将被狂犬咬过的肢体截去的方法来治疗狂犬病。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异常残酷的治疗方法,在当时的条件下,却也不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历史资料来看,狂犬病发端于亚洲或欧洲,在这些地区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公元900年,法国里昂一只熊咬伤20人,致其中6人感染狂犬病死亡。1271年,西欧的狼群中爆发狂犬病,疯狂的狼冲进村庄袭击人畜,致至少30人死于狂犬病……

18世纪,随着欧洲殖民的足迹踏上美洲大陆,狂犬病被带到了西半球。1753年,北美弗吉尼亚殖民地首次发现狂犬病;1768年,首例狂犬病案例出现在波士顿;到1785年的时候,狂犬病已经扩散到整个美国北部;1806年,一名英国官员将这种病毒带到了阿根廷……

那些不幸传染上感染病的人,在经历过28周,甚至1年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发病时,病人会变得焦躁不安,并变得极具攻击性,会攻击周围的人和动物,惧怕水,因此,狂犬病又叫恐水症。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作品中关于狂犬病人发作时的描写:在《藏獒传奇故事》中,梅朵拉姆问父亲:“传染上狂犬病会怎么样?”父亲告诉她说:“那就会变成神经病,趴着走路,见狗就叫,见人就咬,不敢喝水,最后肌肉萎缩、全身瘫痪而死。”而在1977年的电影《狂犬病》中,患狂犬病的人会口吐绿液,双眼发光,见人就咬,很快就不治身亡。

狼人在中世纪的欧洲已经是一个妖魔化的形象,看看那个时期关于狼人的描述:狂躁,富有攻击性,残忍嗜血,通过被狼人咬伤,也可以变成狼人。这种种特征都与狂犬病发作时的症状相吻合。

那个时期的人们对狂犬病的认识还处在蒙昧状态,他们将狂犬病视为“来自上帝的惩罚”。当人们看到一个见人就咬、见血就喝的人时,难免联想起那个有史以来就在民间流传广泛的狼人。

2.卟啉症据说,最早发现卟啉症(Porphyrin)的人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ofCosII,约前460前377年)。希波克拉底被誉为西方的“医学之父”,西方医学的奠基人,他的医学观点对西方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说,古代西方医生在执业之前,都要宣读一份以希波克拉底命名的誓言,以规范医生对病人、社会的责任,即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医生当时将卟啉症归结为一种血液病或肺病。到1871年的时候,卟啉色素与卟啉症之间的关系才被德国生物化学家菲利克斯·霍珀塞勒发现。到1889年,这种怪病被正式命名为“卟啉症”。

知识链接

希波克拉底誓言

以古希腊着名医生、西方“医学之父”命名的医生执业宣言,是西方医生的行为规范。誓。

言内容如下:

依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诺神为证,鄙人敬谨直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我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授之。凡我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与吾师之子及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与他人。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柬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

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尚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实共亟之。

这一誓言可能在希波克拉底之前就已在医生中口口相传,直到希波克拉底第一次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该誓言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为许多国家医生的职业规范。

历史上,英国的乔治三世(GeorgeIII,1738.6.41820.1.29)据说就患上了卟啉症。乔治三世在他晚年的时候,备受精神问题困扰,他曾出现5次精神错乱,身体上也出现异常,跛足、声音变得沙哑,有时还伴随着剧烈的腹痛和肢体疼痛,心跳加快、失眠。他的行为也随之变得怪异起来,一向很自律、对自己的孩子谆谆教导的乔治三世性情大变,有一次竟袭击自己的儿子。为了防止他进一步伤人,人们不得不将他铐在椅子上,对他进行强制性的鸡尾酒治疗,直至后来被送到温莎堡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那里终老。他的这段历史被后人拍成电视剧和电影《疯狂的乔治王》。

其实,人们都错怪了这位尽职的国王,他的疯狂是为疾病所折磨着,这个秘密直到1970年才被揭开。

两位精神病理学家在整理乔治三世的诊断记录时,一种症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红色的尿液。这是卟啉症。

知识链接

黑死病纪念柱(Pestsaule)

又名“三位一体纪念柱”,位于维也纳葛本拉大道中央,1693年哈布斯堡王朝雷翁波特一世(EmperorLeopold)为了感谢上帝终结黑死病而建。

纪念柱由多位着名艺术家携手完成,跪于纪念柱最底层的人物为向上天祈祷的雷翁波特一世,而最上方的雕像描述的则是天使踢落代表黑死病的女巫。1679年,黑死病肆虐维也纳,造成欧洲大量民众死亡,黑死病纪念柱代表了黑死病肆虐维也纳这段灾难历史,也是巴洛克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雕刻之一,影响着奥地利的艺术风格。

的一种典型症状,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缺乏某种蛋白质引起的,有时还会引起腹痛及晕厥。

2003年,英国肯特大学的马丁沃伦教授在后世保留的乔治三世的头发样本中,发现了高含量的砒霜——砒霜被认为是卟啉症的诱因之一。至于砒霜的来源,人们从乔治三世的医疗记录中发现一种由“锑”制成的药物。锑是一种含有较大量砒霜的物质,尤其是在提炼技术尚不发达的乔治三世的时代,锑中砒霜的含量更是可想而知。乔治三世一生中大量的时间都在服用这种药物,日积月累,体内积蓄了大量的砒霜,这无异于服毒自杀。

卟啉症的症状起初表现为脸部、颈部和手背等暴露在光线下的部位轻度地多毛,色素沉着。待病情加重之后,患者会呈现出恐怖的外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