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狼人的月夜迷踪
20463800000017

第17章 现代医学眼中的狼人(3)

患者暴露在光线下会产生一系列的过敏反应,如皮肤会起水泡、疹子,甚至会出现脓包、溃烂。这主要是由于卟啉这种色素引起的。这是一种光敏感色素,大多集中在人的皮肤、骨骼和牙齿上。阳光会引起卟啉的剧烈反应,进而转化为可以吞噬人的肌肉的食肉型毒素,所以,卟啉症患者只好像传说中的吸血鬼一样生活在黑暗中。一些严重的患者,牙齿和骨骼会呈红褐色,鼻子和耳朵会被侵蚀掉,嘴唇和牙床被腐蚀后,会露出红褐色的牙根。皮肤被腐蚀的斑驳,因为贫血而显得异常惨白。卟症患者还要小心地避免大蒜,因为刺激性的大蒜会加重病情,引得患者痛苦不堪。

为了缓解症状,大多数卟啉症患者不得不输血和补充血红素。所以,当一个皮肤被腐蚀掉、露出尖利的红色牙齿的卟啉症患者,还不得不靠补充鲜血来缓解病情时,人们自然会把他与那个夜月里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狼人联系起来。

引发卟啉症的因素有很多种,基因突变、饮酒过度和环境污染都会引发这种疾病。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土耳其,曾有约5000人因食用了喷洒过除真菌剂六氯苯的小麦后,患上了卟啉症,上百人在这次事件中丧生。

1954年,土耳其政府分发了一批小麦籽粒,这些小麦籽粒本来是打算用来播种的,但由于运输途中耽误的时间太久,运到的时候已经过了播种的季节。于是,这批用含有10%的六氯苯的除真菌剂保存的小麦籽粒的用途便被改变了,人们将它用来制作食物。

到1956年初的时候,许多人都出现了类似卟啉症的症状。尽管到1959年的时候,政府已经停止了使用含六氯苯的除真菌剂,但直到1961年,患这种病的人数才逐渐减少。一些报告指出,大约0.05g/d到0.2g/d的六氯苯的摄入量就可以使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患病。后来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在摄入六氯苯到发病,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此后,六氯苯被禁止使用。

现代社会依旧不乏这样的病例,生活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女孩卡西·克纳夫就患上了罕见的卟啉症,连普通的室内灯光都会在她身上引起反应,所以她只能终日生活在黑暗中。医生诊断她的父母身上都携带着非常罕见的“先天血红球卟啉症”变异基因,卡西遗传了这种基因,一出生就表现出对光异常地敏感。

到目前为止,卟啉症依旧是医学界的怪病,至今无人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输血治疗仍是唯一的缓解病症的方法。万幸的是,这种病例并不常见,目前全世界大约只有100例左右。

3.麦角菌除了以上两种疾病之外,如前面章节中提到的墨西哥狼人家族所患的“狼人综合症”也是一种会产生类似狼人症状的疾病。麦角菌使人发病后也会引起类似的症状,也有可能被人们误认为是狼人。

麦角菌是一种子囊菌,喜寄生在黑麦、大麦等植物上,在麦粒上长成菌核,这种菌核的外形呈角状,人们称之为麦角。麦角菌有两种特性,一是坏疽性,二是惊厥性,食入了含有麦角菌的食物,会引发中毒,引起肌肉和四肢不断地抽搐,手足、牙齿、乳房渐渐麻木,失去知觉,毒性进一步发作之后,以上部位的肌肉会逐渐溃烂剥落,直至死亡。

在中世纪的欧洲,饥荒使得农民食物严重不足,许多农民用长了麦角菌的黑麦做面包,吃了这种面包的人陆续出现了各种症状,引发大规模的中毒事件,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死亡,大批孕妇流产。

麦角菌还会引起昏睡,有时还会使人产生幻觉。在墨西哥的一个偏僻村庄里,每当祭神节来临的时候,村里的阿兹蒂克人就会聚集在一间神秘的茅屋里举行神秘的仪式。一位名叫萨古那的西班牙传教士无意中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一天晚上,他听到茅屋里传来了一阵鼾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推开了茅屋的门,却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村民们横七竖八地倒在屋子里,正呼呼大睡。屋子中央的桌子上,还残留有村民吃剩下的淡紫色牛角状的食物。萨古那尝了一口,觉得又苦又涩,便将它放下了。

回到家中之后,萨古那眼前浮现出一些奇怪的景象:张牙舞爪的美洲豹、青铜色的火鸡、各种妖魔鬼怪在乱舞……疑惑不解的萨古那将这个奇怪的现象留在了日记里,未等到他解开这神秘背后的谜,他就离开了人世。后来,一对美国夫妇约翰和沃森无意中看到了他日记里的这段奇怪经历,对人种学和人类发展史颇有兴趣的约翰、沃森夫妇决定前往墨西哥一探究竟。

为了赢得村民们的信任,他们为当地村民治病,救治了不少危重病人,终于被村民所接纳。于是,在祭神节到来的时候,约翰、沃森夫妇被邀请参加。在仪式的现场,他们看到一位担任祭主的老妇人一口气吞下了20个“牛角”,然后将剩下的分发给村民,大约10分钟后,村民们又唱又跳,陷入一种疯狂的状态。约翰夫妇也吃了几个,不久便也昏昏沉沉。第二天,约翰夫妇从昏睡中醒来后,发现村民们仍在酣睡,他们取了几只牛角跑回住所,将它寄给了美国生物学家海姆博士。

据他们后来回忆,他们昏昏沉沉中,眼前好像出现了火鸡、远古时代的武士……经海姆博士鉴定,这种牛角中含有一种会使人产生幻觉的真菌,这种真菌就是麦角菌。吃了带有这种麦角菌的食物,人们会产生各种奇怪的幻觉,眼前会出现各种奇怪的事物,有时候还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像是被劈成了两半。在中世纪的欧洲,麦角病肆虐了几个世纪,在当时造成极大的恐慌。许多人也因此遭殃,成了无知的牺牲品。其中最惨烈的莫过于“塞勒姆审巫案”。

塞勒姆是家喻户晓的小镇,它的知名度不是来自于它美丽的风光,也不是来自于它悠久的历史,而是由于300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一系列惨案,至今,“塞勒姆审巫案”在每一本历史教材都有记载。事情的开端,源自于1691年一位牧师6岁的女儿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她走路踉跄,浑身疼痛难忍,还伴随着突发的痉挛,面部表情狰狞恐怖,紧接着,女孩7个十多岁的玩伴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在医生治疗无效后,有人猜测这是巫术在作怪,而这些女孩的举止看起来也的确像中了邪,她们会反复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突然尖叫起来,有时会结成一伙摆出各种僵硬静止的姿势。

是谁施的巫术呢?人们最先把目光投向了牧师的女奴蒂图巴。

蒂图巴来自巫术盛行的巴巴多斯,再加上她卑微的女奴身份,显然,她的嫌疑是最大的。于是,人们让那些“中了邪”的女孩揭发是谁对她们施了巫术。果然,蒂图巴被指认,与她一起被揭发的,还有一个女乞丐和一个孤僻的老妇人。

从这以后,小镇上掀起了一阵“巫师揭发”的风暴。在这场风暴中,有人揭发自己的邻居,有孩子揭发父母,有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揭发,还有夫妻互相揭发。小镇上一下子涌现出大量的巫师,审巫风潮也像潮水一般的涨了起来。

这场审巫风潮将19个人送上了绞架山,4个人死于监狱中,还有200多人被逮捕监禁。

到1692年的秋天,仿佛从噩梦中惊醒过来一样,人们开始质疑审巫案。波士顿着名牧师英克里斯·马瑟(曾为哈佛大学首任校长)发表《良心案》指出:“哪怕错放过十个巫婆,也不该冤枉一个无辜。”

事件引起了总督费普斯的注意,他要求定罪必须要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于是,在排除了“坦白揭发”、“巫婆的光圈”这一类证据之后,最后一批33名被告中的28人被判无罪,其余的人在后来也得到了赦免。

1693年5月,所有被指控的人都被释放,塞勒姆审巫案宣告结束。

在没有了巫师的日子里,那些曾经“中了邪”的女孩们也恢复了正常,平安地度过了一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无法找到那些少女发病的真正原因。直到20世纪的70年代,人们才发现寄生在黑麦中的真菌——麦角菌才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在那场“审巫案”中死去的人,都不幸地成了替罪羊。

由于救助这些麦角菌中毒者的人,大多为安东尼的信徒,人们又将麦角病称为圣安东尼之火(St.Anthony"sFire)。后来,随着面粉加工技术日益精良,混在小麦中的麦角被除去了,这种令欧洲人胆战心惊了几个世纪的病也得到了控制。

不仅如此,人们在了解了麦角的特性之后,对它加以合理的利用,使它们成为一些重要的药物。麦角中含有的麦角胺、麦角毒碱、麦角新碱这3类生物碱,可引起肌肉的痉挛收缩,可有效地止血,成为妇产科疗效很好的药物。

知识链接

圣·安东尼

圣·安东尼是一位来自埃及的虔诚基督徒,旷野教父的着名领袖。他在父母去世之后,将财产全部分给穷人,自己躲进墓地修行。期间,魔鬼对他施以种种诱惑,圣安东尼均不为所动。名画《圣安东尼的诱惑》就表现了在周围各种人物拼命追求欲念时,圣安东尼依旧不受影响,暗自岿然不动。许多教派都有自己的纪念圣安东尼的宗教节日,东正教和西方教会为1月17日,科普特教会为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