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新课堂:人体密码
20498200000015

第15章 食物的种类和消化

食糜从胃排入小肠,好比到达了加工厂的主体车间。在这里,食糜将得到进一步彻底的加工和消化吸收。由于不同的食物加工的方法有些差别,这里有必要首先介绍一下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大家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从营养成分分析,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称为三大营养要素。

糖类是每天的主食,其中主要是淀粉。在每天的食物中,糖类约占80%以上。糖类的主要功用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一般说,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氧化分解提供的。糖类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如核糖及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单位,而核酸是细胞的重要成分。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是供给细胞组织进行氧化以取得能量的主要物质。正常人在早晨空腹时,每100毫升静脉血中含葡萄糖80~120毫克,如低于60~70毫克,就会出现“低血糖症”;低于45毫克,将出现“低血糖休克”;如高于120毫克,称为“高血糖”,超过160~180毫克,将出现“糖尿”。

蛋白质是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材料。因此,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长和发育、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材料。长期缺乏蛋白质,人的生命就无法维持。酶、某些激素和抗体,也都是蛋白质,这些物质的合成和更新,都必须依靠蛋白质作为基本材料。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多。

此外,孕妇、乳母、病人的恢复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在饮食中要特别注意含足够的蛋白质,才能满足其需要。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目前已知的氨基酸有20多种。有些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这些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另一些氨基酸在人体内能够合成,不一定由食物供给,这些氨基酸叫做“非必需氨基酸”,如谷氨酸。食物不同,不但所含蛋白质的量不同,而且含有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为了摄取各种各样的氨基酸,食物的种类应该多样化。

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

脂肪是细胞组织内的贮能物质。人体内的脂肪有缓冲机械冲击、保护和固定内脏、保持体温的作用。脂肪大部分贮存于皮下、肠系膜、肾脏周围等脂肪组织中。在一般情况下,男性所含脂肪约占体重的15%~20%,女性约占20%~25%。

人体所需的脂肪,一般是通过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获得的。

类脂也是组成细胞的成分。最重要的类脂是磷脂。在神经组织中磷脂特别丰富。

最重要的固醇是胆固醇。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能转变为维生素D。但胆固醇含量过高会使动脉硬化和血管阻塞,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有蛋黄、猪肝、猪肾、肥猪肉、鱿鱼、蛤蜊等。

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这些食物大多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以吸收的成分,这个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把食物磨碎挤压,这叫做物理性消化或机械性消化;另一种是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食物的大分子物质变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叫做化学性消化。在这两种消化方式中,化学性消化是主要的。

消化液为什么能把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呢?这是因为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的缘故。

酶是一种催化剂,它是一种能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可以叫做生物催化剂。

酶的催化效率极高,在一般情况下,酶的催化效率比化学上应用的普通催化剂要高出1000万倍以上。酶的种类很多,但一种酶一般只能对一种物质的某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例如淀粉酶只能对淀粉的分解起作用,而对蛋白质、脂肪就不能起作用。

各种消化液里都含有酶。一般说,这类消化酶的名称是根据它是由什么消化腺分泌的和它能对什么物质起作用而确定的,如唾液淀粉酶,就是指它由唾液腺分泌,能分解淀粉变成麦芽糖的一种消化酶。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食物是怎么消化的。食物被摄入口腔,经牙齿咀嚼变成很小的颗粒,同时辅以舌的搅拌,跟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在形成食团的过程中,食物中的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食团通过吞咽经食管进入胃,由于胃的蠕动,食团得到进一步的机械性消化,而且跟胃液充分混合。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食团经胃液的初步消化,变成了粥样的食糜。

食糜进入小肠后,经受小肠的蠕动跟小肠里的消化液混合。小肠里有小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小肠液里有多种消化酶,如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蔗糖酶、肠乳糖酶和肠肽酶等。胰液里有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蛋白酶和胰肽酶等。

胆汁里不含消化酶,但含有胆盐,它能把脂肪变成微粒,对脂肪的消化有辅助作用。因此,食糜在小肠里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其中淀粉(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可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