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国家地理
2069100000046

第46章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面积为44.74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内陆国。

境内地势崎岖不平。中、西部是图兰平原、东、南部为天山山系和吉萨尔-阿赖山系西缘的支脉及山前地带。属强大陆性气候。

乌兹别克斯坦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布哈拉等。

希瓦的伊斯罕·卡拉建筑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部的花剌子模州的希瓦的伊斯罕·卡拉建筑距首都塔什干以西约750千米处。

位于阿姆河左岸的希瓦是一座美丽的绿洲城,有“中亚的明珠”、“太阳之国”之称。关于希瓦城的兴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诺亚的儿子和他的同伴在大洪水之后迷失于卡拉库姆沙漠,当他们又饥又渴时忽然发现一眼清泉,在泉水的帮助下,他们恢复了生机与力量,后来他们就在清泉边兴建了希瓦城。

地处东西文化交流要地的希瓦城由两重城墙环绕,伊斯罕·卡拉实际上是这个城池的内城,由高10米的城墙围成的这个内城的南北城墙各长650米,东西墙各长400米。

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0世纪,后经过多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于18世纪末进行的,并保存至今。213根圆柱环绕构成了清真寺的中庭,圆柱上有精致的、主要内容是用花和棕叶装饰的星星和文字的木雕。

城中有著名的帕夫拉万·马夫姆德陵,在陵内,至今还流淌着传说中的清泉。陵墓用绿色和蓝色瓷砖修成其大圆顶,门扉用雕刻精美的象牙装饰。

赛德·阿拉乌丁陵的装修非常朴素,但却以十分精美的马赛克盖在石棺上。

许多伊斯兰宗教学校建筑至今还在伊斯罕·卡拉保存着,阿拉伯古代数学奠基人——穆罕默德·伊木·穆沙于公元9世纪初在这里诞生,将印度文化介绍给阿拉伯的比鲁尼也出生在这里。伊斯兰教最高学院特鲁格·姆拉德·玛德拉萨也位于希瓦,在这幢砖结构的花刺子模州特有风格的建筑的对面,则建有阿拉库里汗-玛德拉萨宗教学校。

姆哈恩玛德·阿明·汗宗教学校是希瓦最大的学校,学校中还保存着建于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的清真塔。

布哈拉

位于泽拉夫尚河下游的布哈拉是中亚细亚的历史名城,也是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的首府。位于布哈拉绿洲中心的这座城市在塔什干西南434千米处。

布哈拉建于公元前1世纪,城名的梵文之意为“修道院”,建成后,这里长期为宗教中心。16世纪到1920年的布哈拉汗国也位于这里,因而,历代王朝修建的众多建筑物使得这里宫殿、清真寺、陵墓、神学院星罗棋布。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享有“博物馆城”之称。现尚有140处富有伊斯兰色彩的古建筑物保存下来,最著名的是伊斯迈尔·萨曼陵墓,这个陵墓修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是中亚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此外,查尔清真寺、拉布姆汗清真寺也极为有名。

原来的阿尔卡禁城现被辟为布哈拉城中的阿尔卡史志博物馆,这个禁城原由宫殿、国库、造纸厂等建筑物构成,其中占地约3万平方千米的艾米尔宫是王宫,位于勒吉斯坦广场正中的是城门,有一桥将城门与广场相连。桥下是旧时的卡纳霍纳监狱。“卡纳霍纳”一词的意思为“虱子”或“臭虫”,源于这所监狱曾养殖了许多用来折磨人的虱子和臭虫。还有建于l2世纪的卡梁清真寺,寺旁边耸立着一座塔,高达46.3米。过去的布哈拉是中亚伊斯兰教徒研究神学的中心,曾有许多神学院和伊斯兰教高等学府等极负盛名的建筑群建在这里。萨曼王朝时的文学和科学都很发达,其中有很多珍贵手稿存放于布哈拉的宫廷图书馆。地处欧亚陆上交通要道的布哈拉城自古以来就是商业、贸易中心,至今还有不少市场遗迹保留在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学院四周,其中以扎尔加兰圆顶市场和阿卜杜勒汗棚顶市场等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