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国家地理
2069100000047

第47章 土耳其

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角,地跨欧、亚两洲,面积为780576平方千米,大部分领土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

土耳其境外内多高原和山地,沿海地区有小块的平原分布。境内最高峰为大阿勒山,海拔5165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土耳其的自然风光瑰丽多姿,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旅游业较为发达。

神奇的卡帕多希亚石窟建筑

格雷梅国家公园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的火山地带,坐落在阿伐罗斯、内夫谢希尔、尤鲁长普三个城镇连接的三角地域内,面积为96平方千米左右。

安纳托利亚中部的埃尔支耶斯山和哈散山在300万年前发生火山爆发,四周平原被喷出的熔岩覆盖后形成一片火山熔岩地带,熔岩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淋变为溶洞林,形成卡帕多希亚的地貌。现在这里是一片石林,呈圆锥形或斗篷形,犹如矗立在地上的连绵不断的小尖塔。附近山谷里有五光十色的岩石,深红的、浅绿的、金黄的、淡灰的,交相辉映,绚丽多姿。

中世纪以后,这里来了许多修道士,他们修建了很多洞窟修道院和洞窟教堂。据记载,格雷梅溪谷在公元10世纪时有将近400座洞窟修道院和洞窟教堂。

卡帕多希亚洞窟修道院和洞窟教堂中有许多风格质朴的壁画,这些壁画多是用红色颜料在岩石上直接描绘形成的。蓝色颜料是在公元10世纪后半期才开始使用的,这些颜料使得这些壁画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透露出古典的优雅氛围。卡帕多希亚石窟建筑和格雷梅国家公园有狼、红狐、獾和欧亚水獭等珍稀动物。另外这里还有多种植物,其中,有100多种是此地所独有的,包括濒临绝迹的刺果豆等。

哈图沙什古城

哈图沙什古城,地处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以东约150千米远的地方,在乔姆鲁省境内。哈图沙什城地势南高北低,蜿蜓起伏,海拔1000米左右。哈图沙什的双层城墙总长8千米,城内南北长2100米左右,东西长1300米左右。四座神殿遗址和大神殿遗址在城的南部;城北有公元前1950年亚述人居住过的遗址;城西南的岩石上刻有赫梯王国舒比利乌马什二世的碑文。

比约克遗迹是哈图沙什的遗迹中较为著名的。从1906~1912年,这里出土了2万多块刻有楔形文字的黏土板,它们大都残缺不全。学者们经过解读,了解到上面是有关人民生活和宫廷内部组织情况的一些文字,另外还有一些官方契约、书信等。

赫梯王国曾经将哈图沙什古城作为首都,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赫梯王国灭亡,哈图沙什城成为了一片废墟,只有亚泽尔卡亚神殿被保存了下来。特洛伊古代特洛伊城的遗址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南端的重镇恰纳卡莱以南40公里的地方。特洛伊城遗址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脚下,北面是达达尼尔海峡,西面是宽阔的平地。这里是荷马的不朽史诗《伊利亚特》中描写的特洛伊战争的战场。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古希腊人建立了特洛伊。考古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发掘后,在30米深的地层中发现了9个不同时期的特洛伊城遗址。

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以及市场、议事厅和剧场等公元400年的建筑遗迹。这些建筑虽已残破倒塌,但仍然可以从残存的墙垣、石柱中看出当年宏伟的气势。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毁于地震的公元前3000~前2000年间的特洛伊城的断壁残垣,还有那时居民的生活用具。荷马时期的特洛伊城(公元前1300年~前900年)最为引人注目,这座城市是被烧毁的,它的石垣有15英尺厚,里面有许多生活用具,其中包括大量绘有几何图案的彩陶。据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莫斯的宝库也是在这里被挖掘出来的。

距特洛伊遗址不远有座博物馆,目前在土耳其只有这里才收藏有特洛伊文物。现在,特洛伊作为土耳其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在这里凭吊历史遗迹的同时还可以从这座城市的兴衰中吸取经验。

博斯普鲁斯海峡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土耳其的游览胜地,也是黑海沿岸国家出海的第一道关口。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最宽处3.6千米,最窄处只有708米,最浅处27.5米,最深处为120米,全长30.4千米。

在希腊语中,博斯普鲁斯是“牛渡”的意思,相传,宙斯曾变成一头神牛,驮着一位美丽的公主,从这条海峡游到对岸,因此而得名。

由于地形险要,博斯普鲁斯海峡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带领军队西侵欧洲时,曾在海峡上建造过一座浮桥。东罗马帝国时期,十字军东侵时,曾乘船渡过海峡,直捣耶路撒冷。现在,土耳其拥有海峡两岸的主权。

虽然海峡两岸分属欧亚两洲,但景色十分相似,错落有致的小屋,高楼傍着郁郁葱葱的草地和树林,水边耸立着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王宫、古堡残垣。海峡中段的两岸各耸立着一座14~15世纪的古堡。1973年,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建成了气势宏伟的公路大吊桥,桥长1560米,宽33米,桥身比水面高64米,跨越水面1074米,两端引桥分别为231米和255米。这是欧洲第一大吊桥,世界第四大吊桥。桥的两头各有一个高165米的桥塔,桥塔呈“门”字形。整个桥身仅以两根58厘米粗的钢索牵引,支撑整个桥面,水中不设桥墩。桥面很宽,可同时并行6辆汽车。整个大桥宛若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