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将源兵魂
2082300000031

第31章 江湖宗师(三)

这两人多为有血缘亲戚关系(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关系的较少,这也许是干盗墓这营生毕竟见不得人,老子即便干上这个不光彩的勾当,也要维持做父亲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儿子一块干,做儿子的后来发现了也装着不知道。两人合伙为什么要找有血缘的亲戚呢?这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

就是说,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将财物都传递上去了,他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绳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见财起意,当洞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洞下的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洞口的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

这些人长期以盗墓为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掩人耳目,并有对付墓内防盗机关的一套办法。他们在确定盗掘目标后,如果小墓不须费多大功夫,用几个晚上挖开,速战速决,取出随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以开荒种地为名,在墓葬周围种上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以青纱帐掩盖其一两个月的盗掘活动。二是在墓边盖间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从外面看不出什么问题,而墓内早被洗劫一空了。三是在古墓边修一假坟时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内盗取财物。

盗墓之人大都是亡命之徒,做事心狠手辣,如果没有一定的胆魄才干万不敢与他们为伍。显然初入江湖的张雨琦不适合这个条件,但是半年以来张雨琦一直没有混出名堂。梦想让嫂嫂过上好日子的张雨琦无奈便加入了这批盗墓团伙。

上面说了大致的盗墓过程,自春秋以来,厚葬之风盛行。这让盗墓行当着实火了一把,这些王公贵族们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光顾大多会在墓葬里设下重重机关,以避免盗墓贼破坏盗窃。

像比较著名的连环翻板陷阱。坑下分布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若盗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随之下陷,人必掉到坑内的刀锥之上。

孥箭术。在有关盗墓的电视剧中,我们常看到这么一个镜头:盗墓者进入墓道后,只要稍微碰到机关按钮,就立刻被乱箭射死。那些箭靶上大多涂有剧毒,基本是中一箭就毒发身亡。与一般的弓相比,弩的威力更大,射程甚至可以达到近千米,极具穿透力。秦始皇陵墓中藏有大量奇珍异宝,为了防盗,在门内、通道口等处安置上弩箭。盗墓者一旦进入墓穴,就会碰上连接弩弓扳机的绊索,进而遭到猛烈的射击。汉唐陵墓继承了这种方法,并发展到在棺椁内安装轮机,用来射杀盗墓者。轮机就是在棺椁内壁安装数个像滑轮一样的工具,滑轮一边置弓弩毒箭,绳索通过滑轮连接弓弩与棺椁盖板。一旦盗墓者揭椁开棺,绳索就通过轮机引发弓弩数箭齐发,射杀盗墓者。

施毒术。施毒术通常分两种,一种是水银术,另一种是尸毒术。由于水银是一种缓慢性有毒稀释气体,只有长期接触空气才会散发。所以墓葬前期铺设水银池时,对修墓者只有轻微伤害,一旦常年封闭后,毒性就会散发,逐步形成巨大的致命性的有毒气体,将盗墓者杀死。战国齐景公墓、齐桓公墓即采用水银术防盗。尸毒术其实就是在死者临死之前让其服食大量朱砂,一个是为了防腐,二个是为了防盗。因为防腐材料在体内积压过久,一般就会产生毒素,再加上人体本身腐烂会产生大量细菌和霉菌,必然会加剧毒性。如果死者是带怨恨而死的,那毒性更大,往往一点点毒质在几分钟内就能杀死一头猪,而怨气凝聚1个小时以上,其毒素可以杀死八十人以上。

悬魂梯。勾魂迷道,使人产生错觉,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这种二十三层的石阶,学名应该叫做“悬魂梯”,这种设计原理早已失传千年,有不少数学家和科学家都沉迷此道,有些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数字催眠法,故意留下一种标记或者数字信息迷惑行者,而数学家则认为,这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数字模型,身处其中看着只有一道楼梯,实际上四通八达,月牙形的记号就是个陷阱,记号其实是在台阶上逐渐偏离,再加上这些台阶和石壁,可能都涂抹了一种以远古秘方调配,吸收光线的涂料,更让人难以辨认方向,一旦留意这些信息,就会是使人产生逻辑判断上的失误,以为走的是直线,实际上不知不觉就走上岔路,在岔路上大兜圈子,到最后完全丧失方向感,台阶的落差很小,可能就是为了让人产生高低落差的错觉而设计的。

一般墓穴砌筑完后都是用土回填,而这座墓穴则是用沙回填的。17米深的墓穴,上面回填了11米厚的细沙,表层再填土封盖。细沙里放置了一千多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这就是防盗的秘密。

民国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孙连仲想效仿盗掘清代乾隆、慈禧陵而发了大财的盗墓将军孙殿英,率一团人马,在乾陵周边埋锅造饭、安营扎寨,以军事演习做幌子,动用烈性炸药炸开了乾陵墓道上方的三层坚石。但孙连仲却没有孙殿英的运气好,随着一阵爆炸声,一团黑烟腾空而起,成直立状在空中扭结。一阵大风袭来,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随着一阵龙卷风呼啸而来,现场的7名山西籍与12名河南籍官兵,在巨大的风浪中被卷入天空,又转了几个大圈后被重重地抛到20里外的荒野中,一个个口吐鲜血,气绝而亡。孙氏尽管身披戎装,手提盒子炮,但也令手下买来水果和几个肉夹馍,在陵前祭奠一番后宣布收兵。因而,乾陵成为大唐王朝关中18座帝陵中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寝。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防盗成功的帝陵个案,是一件了不起的旷古朔今的大事。

几千以来,墓葬设计者都在和盗墓贼斗智斗勇。一个新的机关虽然需要盗墓贼付出几条甚至上百条的性命,但是到最后再精密的机关也会被破解。这些盗墓贼大多是人高艺胆大,大多是走投无路之人才会干着盗墓行当。所以盗墓从来就没有在哪个朝代停止过。

散盗大多不像一些有即使有经验的盗墓贼一样只是打眼一看古墓的构造就知道哪个地方可能有机关哪个地方可以行走,他们大多都是一些放下锄头的农民,对于盗墓大多是来硬的。

之所以收留张雨琦也是存着让张雨琦来趟雷的目的,一次这伙盗墓贼盗掘了一个墓葬。墓葬是前朝一个将军的,里面陪葬品极多,盗墓头目见财起意。见张雨琦人单力薄,有没功夫,于是打断了张雨琦的一根手臂、挑断了张雨琦的脚筋便带着财宝离开了古墓,只留下张雨琦在古墓里自生自灭。

张雨琦万没想到盗墓头目会这么对待自己,张雨琦心中怒火中烧。想起外面还有关切自己的嫂嫂,还有那些面目可恶的盗墓贼们,张雨琦也是个硬汉子,靠着棺材里的积水还有墓葬里的一些地鼠勉强活了下来。伤势稍好之后张雨琦费劲千辛万苦从墓葬里爬出来回到了家里。

嫂嫂看到小叔子几个月不见变成了这副模样,顿时伤心欲绝。她比张雨琦年长不了几岁,张雨琦对她来说是介于丈夫和儿子之间的一个角色。而且自从张雨琦长大以来外面对他们的风言风语就没有断过。虽然两人并没有像外面说的那样,但是两人毕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张雨琦长大之后对于男女之事了解的也越来越多,狭小的屋子总是让他看到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慢慢的张雨琦看嫂嫂的眼光也不像从前那样纯洁了。

张雨琦想的很简单,嫂嫂是自己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嫂子这辈子过得很苦,他必须奋起才能让嫂嫂脱离苦海、过上好日子,这也是张雨琦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初混江湖便落得这番田地,让张雨琦几尽想到自杀。但是想到孤苦无助的嫂嫂还有害的自己落下一身残疾的那群盗墓贼,恨意和柔情混杂着,激荡在张雨琦的心中,张雨琦含着泪水活了下来。

回到家之后的张雨琦经过嫂嫂的精心照料恢复的很快,不过断了的左臂却是无法恢复,腿也变得残疾了。获得重生之后的张雨琦变得冷血、寡情、残暴,他要让害自己的人后悔来到这个世上,要让自己不再被欺负,不再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