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将源兵魂
2082300000032

第32章 江湖宗师(四)

伤愈后的张雨琦不知道从哪里学习了一身好功夫,练就了一支神臂,虽然她的双腿有残疾,但是却丝毫不妨碍他的速度。他的轻功在江湖上也是少有敌手,武功大成之后的张雨琦将当日把自己陷害的盗墓贼一个个都逮住之后挑断脚筋、打断手臂,扔进了当年的古墓。

后来这些盗墓贼的尸体被人发现,虽然找不到是谁做的,但是江湖上的人却都认定这件事是张雨琦做的。武功大成之后的张雨琦凭借一支右臂行走江湖,无数的实战经验让其武功更加精进,他“神臂张”的称号便由此而来。

另一位就是夺命书生赵恒了,赵恒应该说是这几位宗师中家境最为殷实的了。赵恒是西北赵家人,赵氏宗族在西北一带屹立足有数百年。在前朝赵家就是名门望族,后来天下大乱,赵家几名子弟投靠开祖皇帝,立下赫赫战功。大汉朝建立后,赵家辉煌强盛更胜往昔。赵家就曾出过一代皇后两位嫔妃,可谓富贵之极。

赵家是武将世家,这些年随着朝廷重文轻武的局面,赵家老太爷让其子孙参加科举做文官。这些年赵家虽然没有培养出宰辅,但是朝廷里倒也有不少文官出自赵家。文官武将,赵家皆不缺。再加上圣眷极隆,赵家可谓是大汉朝少有。

赵恒是赵家老太爷之嫡孙,从小酷爱练武,本来赵家老太爷是想将自己的嫡孙当成未来宰辅培养。但是赵恒叛逆的性子作祟,总是和老太爷逆着干。后来赵家老太爷一气之下便把赵恒扫地出门,本来赵家老太爷是想让赵恒出去吃点苦头,回来之后好好的给自己走自己给他规划的宰辅之路。

但是没成想赵恒也是个要强的主,无论在外面多苦多累都坚持不回赵家。后来赵恒被当时的武林高手王一刀选为嫡传弟子,将毕生所学都交给了赵恒。赵恒悟性极高,再加上刻苦好学,没几年就学会了王一刀的毕生绝学。

赵恒在武林中的称号叫做“夺命书生”,之所以有这一称号,一来是因为赵恒的武器是一支判官笔。

判官笔是武术杂兵械之一,属暗器类。又称状元笔。器形似笔,笔头尖细,笔把粗圆,也有两端均为笔头的,笔身中间有一圆环,形状比较接近峨眉刺,环套在手指笔可以旋转,还有的只是一端有笔头在笔的尾部有环也是可以让笔旋转的。判官笔前端稍重于后端,多以硬木或金属制成。主要用法有穿、点、挑、刺、戳等。动作招势有穿喉、仙女引针、白猿献果、叶底偷桃,双蝶舞花等。

唐朝大内三大高手之一的宇文通所用的判官笔只有七寸长,实是短得不可再短,因此每一招都是欺身进搏,凶险万分。而更绝的是他这对判官笔在对敌时能陡然暴长七寸,原来他的判官笔共有四节,每一节长度七寸,一按机关,便可以一节一节的伸出来,全长仍是与普通的判官笔一样。但他这判官笔能瞬间暴长,威胁极大,不是武艺惊人之士难以躲避。

武当七侠中的张翠山也曾使一柄镔铁判官笔,使对手闻风丧胆。他使判官笔在石壁上使倚天屠龙功刻出“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二十四个大字,令武功盖世的金毛狮王谢逊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赵恒把一支判官笔使得是出神入化,判官笔在他手里就像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一般,无论什么招式在他手里使出来感觉是那么的自然。判官笔看似不像刀剑一样锋利,但那只是表面。就像是九节鞭一样,判官笔在常人手里可能只会自伤,但是在赵恒这样的高手手里绝对是杀人的利器。

赵恒虽然好武,但是自小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是一名难得的文物奇才。再加上赵恒长相儒雅,因此有书生一说。但是赵恒虽然长相儒雅,但是对待敌人却是从来手下不留情,死在他手下的鬼魂绝对不下百人。因此赵恒又有“夺命”一说。

除了那一支判官笔之外,赵恒还有一神器,或者不能说是神器,因为它是一活物。赵恒有一只宠物,这只宠物却对不是任何人都能有资格拥有的,赵恒的宠物是一只大雕。赵恒的这只大雕体型巨大,攻击力强,和中原的鸟类比起来绝对算是鸟中的航空母舰。赵恒得来这只大雕也纯属偶然,原来赵恒在野外云游,当时这只大雕受伤落地,赵恒为大雕疗伤。当大雕伤愈后,感念赵恒的救命之恩,便跟随赵恒身边,再也没有离开过。所以说有赵恒栽的地方就有这只大雕的身影,这也在江湖上成为了一段佳话。

后来洛川见到这只大雕后,发现人们口中的这只大雕并不是中原鸟种。赵恒的这只大雕学名叫康多兀鹫,又叫安第斯兀鹫,也有人叫它“安第斯神鹰”或南美神鹰。这是因为此鸟是鹰科大家族的成员。

康多兀鹫一般大者体长约两米,两翅展开的宽度为三米,体重可达二十余千克,确实是鸟类中的庞然大物。因为康多兀鹫是一种猛禽,因而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康多兀鹫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飞鸟,还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

康多兀鹫在南美洲最高山区的岩石突出部筑巢,常在高山上空盘旋巡视。它目光敏锐,可以监视周围15千米内同类的动向。一旦发现同类盘旋的范围正在缩小,就知道它已找到了食物,于是便向那里靠拢,以便共享美餐。如果此鸟在俯视中发现了死去的鱼、鲸、海豹和陆栖兽类等食物,就先在它们的上空饶飞,然后下降啄食。一顿饱食以后,可以连续两个星期不吃东西。

最后一位就是五殿阎君宋万了,这一位别看是江湖中宗师级的人物,但是年龄却不过三十岁。而且这宋万据说还是少有的美男子,很多闺中少女见过他都倾心于他,真是羡煞人也。”说到宋万的情史,林克禁不住一阵羡慕,看的洛川好笑不已。但是念道场合不合,忙喝了一口酒咽下。

林克接着说道:“这宋万为什么三十岁就荣升江湖宗师,这个我也很是疑惑。对与他,我只知道他为人奸诈狡猾,因此又有“玉面狐狸”的称呼。

宋万使用的武器也很特别,名字很奇特,叫做“血滴子”。这血滴子究竟是什么东西,或者说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完全没有记录可循,所以也没有人知道,也所以值得研究。宋万的这种武器杀人的方式,是专门把人头从人的脖子上取下来。可以使人头和脖子分开的武器很多,大刀砍、利斧挥,都可以达到目的。而这个血滴子却不是寻常的武器,它在使用的时候,是“放出去”的。然而它又不是可以“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的飞剑。

它使用时,和目标的距离不会太远,把血滴子放出去(或者是抛出去),它会把目标的头罩住,然后割下目标的头,再收回来。割下的人头,就在血滴子里面被带了回来,所以被害的目标,就成了无头尸体,十分恐怖。这血滴子的使用过程如此,可是它的具体形状如何,又如何一下子就可以把脑袋割下来,已经没人知道。由于这些故事都很动人,所以曾不止一次被拍成电影。电影和说故事、写小说不同,是要有具体形象给人看的,于是电影工作者就各凭想像去创造。于是我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有的血滴子像一顶草帽,有的血滴子像一个鸟笼,有的在放出去的时候会“呜呜”怪叫,有的会旋转,有的有许多牙齿一样的利刃,有的有像照相机快门一样的装置--“喀喳”一声,人头分离。

血滴子杀人时据说是带着绳索被放出去,如鸟笼般罩在敌人的头上,拉动后便可取下首级的一件暗器。形状就如同一个鸟笼,完全超过成年人头颅的大小而且据说不同版本的传说有材质的差异。有的是皮革,内藏短刀。有的是金属,内有机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杀人的方式可以说手段非常残忍。对于血滴子的使用还是有一定的要求。与小说中动辄百步之外取人首级相比,在现实中的与敌人的间隔应该都不会太远。

宋万的这件杀人利器不可谓不残暴,此物使用必有人头落地。血滴子的出处没人知道,江湖上除了宋万以外没有第二个人使用。这就是江湖八大宗师的故事”

当林克说道血滴子的时候,洛川想到了历史上血滴子的来历。血滴子两个说法,一是雍正登上皇位的时候觉得粘杆处的人知道了太多可能威胁到他皇位的事,所以对粘杆处进行了一次清洗,并另行组建了血滴子,一是增加皇权的力量,二是为了对一切知道他丑事的人的监视。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严政治的强权统治者,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世人眼里,这位皇帝夺位前老谋深算,即位后冷酷无情。他屡行大狱文网森严,广布耳目,令人谈虎色变……凡此种种都为他的统治蒙上了一层诡秘的色彩。

至于历史上雍正朝的血滴子和宋万使用的血滴子是否是一物,洛川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