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将源兵魂
2082300000060

第60章 构想(二)

关于解州盐池民间有很多传说,最出名的就要数麒麟造盐池了。

在上古时期,盐由上天垄断,人类吃不上盐,个个无精打采,面黄肌瘦,萎靡不振,没有一点精气神。玉皇大帝就起了恻隐之心,下旨把一只盐麒麟流放到人间。

盐麒麟在空中慢慢地降落,好像金色的丝带飘扬。它飘过山清水秀的江南,不愿意落下去;飘过风吹草动的草原,也不想下去。不知飘了多久,它还在空中打转转。

阳春三月,冰河解冻,成群结队的鲤鱼逆流而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门狭窄如门阙,水流湍急,如渡得上去成龙,否则点额而还。盐麒麟飘到了这里,被这独特的景象所吸引,就飘落下来,占据了黄河龙门河口一块乱石滩。当地人见它非驴非马、非猪非羊四不像的怪样子,都以为是哪里来的妖怪,拿起棍棒去赶,拿起石头去砸。这只盐麒麟,眼泪汪汪地离开了那里,那里就成今天河津龙门河口盐碱滩的麒麟岛。

受了伤的盐麒麟慢慢地往南走,走到万荣的张瓮村,走不动了,就在张瓮村门口卧了好几天,村民不知是何怪物,便召集许多人用扁担把它打跑了。麒麟负伤后跑到南山脚下,实在跑不动了,就卧在那里撒了泡尿,那地方就变成了白花花的盐池。张瓮人知道后非常后悔,就在麒麟曾经卧过的地方挖了个池泊,名叫麒麟池。说也奇怪,这池泊的水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清澈的,几时喝都是清凉可口、甘甜醇香的,一次喝饱余味悠长,能持续半天之久。张瓮人还听说这只盐麒麟是从河津龙门看“鲤鱼跳龙门”下来的,就在麒麟池南边,修造了一座高一丈、宽十丈,由彩釉砖瓦镶边压顶,内贴彩色琉璃瓦烧制的九条神态各异的飞龙的九龙壁,以示纪念。九龙壁四角都有一只四蹄飞起的麒麟。据说,不管你从什么角度看,都能看到九条龙和四只麒麟正面对着你似飞似舞,充满灵气,非常诱人。这就是“担打麒麟四张瓮”的美丽传说。

盐麒麟迈着步子继续向南走。这天,它来到了解州的长乐滩,回想起几天来发生的事情,加上自己身负重伤,它伤心地流出了眼泪,眼泪滴到地上变成了白色的盐粒,风一吹雨一淋又化成了盐雾,撒遍了长乐滩,因此长乐滩也成了一片盐碱地了。

它继续向南走,走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又被高大的中条山挡住了去路,只好在中条山北麓的盆地卧了下来。玉皇大帝知道后,心里特别难受,又动了恻隐之心,就让中条山上风洞神风伯,给它吹吹风按摩按摩,又让万荣县境内孤峰山的雨师给它下下雨洗个澡,好让它美美地解解乏,睡个好觉。这风伯雨师一吹一淋,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结果盐麒麟在风雨中不仅走不出来,而且化在了里面,结果这里就成了著名的运城盐池。

盐池边宿沙村有个牧羊人叫盐宗,他第一个在盐池里面发现了盐,捞回一把,拿一点点放在菜里吃着怪香。这还不算,他连续几年出生的儿子,一个比一个高大、英俊。因而一传十,十传百,盐池被人们认识了,盐池被人们利用了。人间也就有了“麒麟送子”一说,并为第一个吃盐的盐宗盖了一座庙,就建在安邑附近的庙村。庙村因此而得名。盐宗就成了盐池、盐商、盐业最古老的盐神,人们无比敬仰,顶礼膜拜,长年香火不断,祈祷盐神为人类造福。

民间流传着神牛造池的传说。很早以前,天宫里的神牛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盐,而被赶到下界,它流落到江南水乡,塞外草原,想为人们造个盐池,但那里的人没有收留他。后来,它到黄河之滨的中条山下,受到这一带人民的热情款待。为了报恩,它就卧下,身躯化成了宽阔的盐湖。这个传说中的主角为牛,人们用自己最为熟悉的牲畜解释了盐池的起源。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耕社会里牛的重要,以及人类与牛至为密切的关系。

关于解州盐池还有个传说是,南方部族首领蚩尤,到中原和黄帝争天下,黄帝在天女帮助下,斩杀蚩尤和他的头领鲜血流入解池,因血是咸的,便化为盐池的卤水,供人食用。因为在这里尸解蚩尤,故名解池。在盐池附近的蚩尤村,相传是当年蚩尤葬身的地方,现在这个村改名为从善村,即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之意。相传蚩尤死去数千年后又复活,到了宋朝大中祥符年间化作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为害百姓,人们祷告关公神灵,让关公伏魔降妖,经过一场鏖战,关公借用当地田野里许多农夫的魂,战胜了蚩尤。但因没按时归还农夫魂灵,农夫身体经烈日暴晒而腐烂,无法回生,只好把尸体掩埋,坟址就是现在的原王庄,谐音为怨枉庄。在盐池附近的蚩尤村和原王庄有个奇异的风俗:从来不敬关公,从来不上演关公戏。

虽然都是一些神话传说,但是无不体现着古代人对盐池的崇敬之情。

洛川和孙继田一边聊着一边观察周围的地形,洛川观察的很仔细,看到险要的地形都要在纸上写写画画。

孙继田疑惑地看着洛川的举动,好奇的问道:“大人,您在干什么?”

洛川没有抬头,淡淡的回道:“我准备做一个沙盘,把我大汉与西夏、突厥交界处的一山一水都描述出来,这样到了战时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出全境。”

“沙盘?”孙继田疑惑的看了洛川一眼,没有明白洛川的意思。

这时候还没有沙盘,作战时将领一般只是靠地图。于是洛川便将沙盘解释给孙继田听,虽然孙继田不知道沙盘有何用,不过看洛川如此重视,孙继田心中也对沙盘充满了疑惑。

到了晌午,几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粮简简单单的补充了下体力。洛川和孙继田几人继续观察周围的地形,这一带的地形很空旷,因为有黄河流经的缘故,这一代草木倒是比之前有些旺盛。不时的还可以看到几只野兔梅花鹿什么的猎物,天空中不时飘过几片云,为清澈的天空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洛川所在的这一带属于大汉和大宛两国边境的过渡地带,并没有两国兵丁把守。但是一到了战时,这一带便变得重要起来。

庆州府属于大汉边境上的第一道防线,而庆州府后面便是平原,无险可守。由此可见,庆州府对大汉的重要性。也正因为此,庆州一直被朝廷所关注,而庆州知府品级虽然不高,但是能够担任庆州知府的人大都是皇上信任之人。

虽然洛川所处的这一带是过渡地带,但是大宛的骑兵探子经常回来此打探消息。虽如此,但是这里风险并不是很大。因为两国近些年交易繁忙,而与大汉的交易是大宛重要的赋税收入,所以大宛国更为重视,不但不会抢掠汉人商团,反而会保护他们。

洛川几个人边看边走,已经碰到了好几拨商人,有汉朝人也有大宛人。洛川所处的地带属于泾河镇德西北地带,这一地带主要和大宛人交界,而庆州府和突厥人的交界处则要靠东一些。因此,洛川看到的大多是大宛人,突厥人则要少上一些。

突厥人和大汉也有交易,而且交易的规模比起大宛来要更大一些。突厥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和富饶程度是大宛不能比的。而突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对于汉朝的商品推崇备至,所以突厥和大汉的交易也很繁荣。虽然两国时常有冲突发生,即使是战争,但是两国的贸易却一直未间断过。

庆州府面积辽阔,和突厥、大宛两国接壤,虽然庆州府地处大汉北部边界,没有江南水乡的富饶。但是庆州府却很是繁荣,来往于庆州府的商人络绎不绝,因此又有“塞上苏杭”之美誉。

虽然如此,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大汉和大宛、突厥两个恶邻就会长此以往的和睦相处。突厥建国百余年,大宛也近百年,长达百年的历史告诉中原人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可能你早上还和这些蛮子有说有笑,晚上他们可能就兵临城下了。

站在这片土地上,洛川的思绪却又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还得先从宋宝元元年说起。这一年,本来臣服于大宋王朝的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10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延安一带。这一兵变让多年没有战事、边防不修的宋朝从高枕无忧的美梦中清醒过来,愤怒至极的宋王朝一气之下与他们宣布关系破裂。

正是在这一历史、军事背景下,宋仁宗与吕夷简商议,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复又采纳时为副帅的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赴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就这样,52岁的范仲淹在相继恢复了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后,一路西进,戍守边关,开始了他的军官生涯。初至延州,范仲淹选拔了一批将领,从当地居民间选录了不少士兵,加强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在防御工事方面,范仲淹采纳了种世衡的建议,先后在延北地带构筑城堡寨,久之,宋夏边界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宋仁宗庆历元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的身份知庆州,开始了他四年的庆州生活。

次年3月的一天,范仲淹密令长子纯佑和蕃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庆州西北的马铺寨。当时的马铺寨,虽然因地理之便有报警通讯的作用,但范仲淹下决心在马铺寨修建一座城堡,以彻底掐断西夏南下关中的交通线。而西夏人也认识到马铺寨的重要性,派人日夜防范。两军对敌,在西夏的眼皮子底子修筑城堡,其难度超乎今人的想象。

但范仲淹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他先派一支先遣队悄悄抵达山顶先据其地,然后亲率将士抵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利用短短10天时间,在这里筑起城堡。范仲淹筑城成功的消息传到东京,宋仁宗看了城堡的图纸后大为惊叹,赐名大顺。这也就是大顺城的来龙去脉。然而,1000年后的今天,当我沐浴着一派灿烂的阳光,慕名抵达这座城堡时,已经物是人非了。出华池县城一路往东,沿着张川河谷而行,先要到达老爷岭。

从老爷岭上看过去,久仰其名的大顺城不过是群山怀抱中的一座光秃秃的山头,只留下几堵土墙孤伶伶地立着。当年范仲淹笔下“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壮美景象已经被时间幻化成几许苍茫。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里曾经上演了无数次宋夏之间的激战,且宋军屡屡得胜,自然,这与大顺城可防、可守的地理之便息息相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范仲淹修筑大顺城的意义何其深远!同样意味深长的是,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经典地表达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贤还给这座城堡留下了一首苍茫的《渔家傲》。

他在此词里是这样描写塞上秋景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不难想象,这一定是范仲淹于一个秋阳高照的下午登临大顺城时写下的。同样不难想象,他笔下的“塞下秋来”“四面边声”“落日孤城”“征夫泪”一定能在大顺城的方圆找到相呼应的景色。

自从发现如今大汉和历史上宋朝处境有些相似之后,洛川就在思索历史上宋朝是怎么应对西夏和辽国的。虽然宋朝羸弱,但是好在没有让洛川失望,范文正公给自己了一个应对大宛国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