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将源兵魂
2082300000059

第59章 构想(一)

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半年多了,但是洛川对于泾河镇周围环境并没有多少熟悉。这一次洛川带着孙继田几个人边走边看,一边欣赏着周围的风景,一边查看着四周的地形。

泾河镇处于大汉西北部,据洛川的印象应该属于后世的山西陕西一带。西北的风景和江南水乡的风景差距悬殊,相比江南水乡,西北风景更加狂野剽悍。如果把江南水乡比作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那么西北则更像是一个彪形大汉。

远处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这时候旋风突然就出现了,风夹裹着黄沙,构成了风的形状。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巨大的底版,与游曳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的行人。洛川几个人骑在马上,旋风夹杂着风沙从身上掠过,一阵火辣辣的疼痛。洛川不禁一皱眉,这感觉很不好,就像是冰雹打在身上一般。

一路往西走,绿色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泥沙般的黄色,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针叶状的骆驼草总是自顾自一丛丛生长着,周围聚起一个个小沙堆,略略地高出沙地,远看就像是一座座小小的绿岛,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沙海之中。却没有一棵绿树。

出泾河镇,一路上,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魂。

昏沉沉的洛川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洛川眼睛为之一亮——那是海么?灰蓝色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洛川向身旁的孙继田问道:“那是个什么地方?”

“是海市。”孙继田看了一眼,并没有多少新奇感,平静的答道。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样啊?

洛川再是睁大了眼,也看不出这实际上虚无缥缈的海市,同实实在在的风景,有什么区别。虽然远在天边,那水中的倒影,却是明明白白的呵。洛川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嗨,海市很害人,不知道害死了多少迷失在沙漠中的人畜。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孙继田显得有些感慨,似是为以前死在沙漠里的行人感到可惜。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被它骗了。都以为那是真的,奔着那水去,奔着那好风景。可你走它也走,越走越远,一辈子也走不到头……

听着孙继田的介绍,洛川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和理解,会如奇迹般出现……

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

然而,海市没有罪过。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海市本无意。

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一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赖于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着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

但如果是一些备足了水的人,为另一些缺水的人,刻意造出一个人为的海市来呢?造出一个连他自己也并不相信、更不会以真情和生命去抵押的神话。那人造的海市,便是一种真正的罪孽了。

海市是一个陷阱。误入其中的猎物就成为海市下一个猎物的诱饵。

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临近中午,阳光越发炽烈,金色的戈壁要燃烧起来。不知不觉间,洛川几个人已经走了几十里的路途,离国境线也越来越近。

远处出现了一个马队,里面不光有马还有不少骆驼,骆驼上驮着不少货物。那些人大都穿着大宛人服饰,洛川这倒是知道,因为大宛所处之地地处贫瘠,所以有不少商人专门和大汉进行贸易。从大汉贩运布匹、茶叶、瓷器等等,在大汉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到了大宛都成为贵族争捧的对象。

突然洛川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洛川看着身旁的孙继田,道:“继田,你是解州人,你应该比较熟悉大宛的青盐吧。”

孙继田有些疑惑洛川为什么突然提到青盐,不过还是点了点头,说道:“青盐是大宛人的特产,也是大宛商人运到大汉最主要的商品。他们把运来的青盐换我们大汉的货物,以此赚取巨额利润。因为其中利润巨大,所以近些年来大宛贩卖青盐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是因为盐铁是官府专营,所以一直以来青盐的贩卖都是私下进行。虽然官府曾经多次打击,但是见效不大。青盐价格要比解州盐便宜很多,所以在百姓当中很有市场。”

听了孙继田的话,洛川点了点头。其实洛川感觉自己所处的朝代和大宋朝倒是有些相似,大宋朝无疑是华夏几千年封建王朝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王朝了。

大宋朝一开国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解了跟自己打天下的元勋们的兵权,后来逐步确定了拱卫京师的决策。其后实行重文轻武策略,武将地位低下,在朝堂上甚至没有多少发言权。随之未来的就是国家军队战斗力低下,进而三冗局面造成。

大宋朝北面强敌辽国,西北西夏国,西南吐蕃,南方还有大理部不安分。而如今的大汉朝,局势和大宋局势相似,北方有虎视眈眈的突厥,西北则有秣马厉兵的大宛国。

历史上,宋朝和西夏边境设有傕场,两国进行贸易。西夏用青盐和牛羊换取大宋的瓷器、布匹、茶叶等物资,虽然两国时常交战,但是傕场却一直很繁荣。西夏国很注重傕场,因为正因为傕场的存在,才能让西夏贵族将族中的牛羊贩卖出去,换来巨大利润。后来范仲淹、韩琦这些大宋宰相看出这一点,时常以关闭傕场作为要挟西夏的手段,效果屡试不爽。

当年大宋朝对付西夏给洛川以启示,大宛国跟西夏一样,对大宋贩卖的货物最多的就是青盐。也因为质量高价格低,所以很受大汉百姓的青睐。每年青盐的收入占到大宛国收入的一半还多,大宛贵族的主要收入也大多依赖于青盐。换句话说,就连大宛国的数十万军队也在靠青盐带来的收入养活着。

而产自大汉朝的解州盐池相比之下逊色不少,而洛川心中有一个构想,这个构想可行性极大。

解州盐池产的盐之所以销量比大宛青盐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价格高。盐铁实行官营,而大汉的主要收入也依赖于盐铁。而洛川心中的想法就是将解盐价格降下来,起码价格不能高于青盐。解盐价格低下来了,自然青盐销量也少了,没了利润的诱惑,走私青盐的商人自然也就少了。

短时间内大汉可以承受,可是大宛却承受不了。只凭这一点,大宛的脉门就被大汉把在手里。抓住了大宛命脉,大宛国就成了如来佛祖手里的孙悟空,任他一身本领,也跳不出来。

这个想法冒出来之后让洛川兴奋不已,虽然这几年大宛还算平静。但是照洛川这些天以来对大宛历史的了解,这只不过是因为大宛王忙于平定国内叛乱没有时间顾及罢了。根据消息,大宛王现如今已经基本稳定了国内局势,恐怕过不了几年,大宛与大汉边境见的平静不知道还能持续多长时间。

洛川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因此便向孙继田仔细询问起解州盐池的情况来。孙继田自幼在解州长大,对于解州盐池很是熟悉,洛川问什么,孙继田倒也答得上来。不过孙继田心中却对洛川疑惑不已,不知道洛川为何对解州盐池这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