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VIII: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21001900000013

第13章 从心开始突破自己(3)

天已经很晚了,他们躺在木板上,每个人都在想心事,确切地说是什么也不想。安德鲁的朋友忽然变得不安起来,他朝那只箱子爬去,拿出蜡烛。黑暗中,安德鲁清晰地看见它的白颜色。“他准备吃了,”安德鲁想到,“但愿他别忘记我。”朋友走出屋外,从看守那儿借火点燃了蜡烛,放在床头。

没有人说话。不久,黑影一个接一个溜到他的床边。这些半裸的难友们,双颊凹陷、目光饥渴,悄然无声地在蜡烛旁围成一圈。主教和牧师也围了过去,没法认出他们是神职人员,只不过同样也是两个虚弱的囚犯而已。

牧师用沙哑的声音说:“圣诞节来了,光明在黑暗中闪耀。”

“黑暗征服不了光明。”主教接道。

这是《约翰福音》里的语句,但那个夜晚,这已经不是几世纪前的书面语句,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给每个人的神圣启示。

安德鲁从没见过如此洁白的蜡烛。尽管他很难描述当时的情景,但他们肯定从这光焰中见到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他们被关押在沼泽和丛林之中,但他们听到了来自成千上万只自鸣钟发出的声响和天使的合唱,烛光的火苗越蹿越高,像利剑般刺破黑暗的牢笼。一切都沐浴在如同白昼的光明之中,从来没有人见过这般明亮的光芒。人们自由了,意气昂扬,不再饥饿。

有人轻声说:“明年圣诞节我们可以回家了。”大家都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光明本身给了他们这样的启示,那是用火焰书写的文字。

蜡烛烧了整整一夜,普通蜡烛是无法燃烧这么长久、这么壮美的。人们齐声歌唱,迎来了曙光。人们确定无疑,一个温馨的家在等候他们。

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们中一些人在第二年圣诞节之前就回到了家里。另一些人呢?是啊,他们也回到了家里,安德鲁帮着把他们掩埋在集中营后面的泥土里,可他们向世界告别时,眼睛不再像从前那样暗淡无光。他们的眼睛充满着光明,那根蜡烛发出的光明--黑暗征服不了的光明。

困境对于悲观者来说,就是一堵黑漆的墙面;之于坚定信念者,则会看到高墙之外的世界。陷于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与信念的时刻。

邂逅

为别人尽最大的力量,最后就是为自己尽最大的力量。

--罗斯金

天开始放亮了,长途汽车在路边一家旅馆门前慢慢停下。当售票员宣布“停车10分钟”时,用毯子裹着身子打盹儿的乘客纷纷起身,下车吃早点。

旅馆大门上方“恒河旅馆”四个大字非常醒目。走进旅馆,一股檀木香扑面而来。

一个三十多岁、身着洁白衣服的男子正对着墙上的一幅画像祈祷。画像前的供台上摆放着鲜花,铜制香炉里燃着檀香木香。这不是母亲的画像吗?怎么到这儿来了?海勒感到奇怪。男子祈祷完,在肖像前放了一杯咖啡,回到服务台。海勒要了一份糕点和一杯咖啡。他一边吃早点,一边盯着墙上母亲的画像。吃完饭洗过手,他找坐在服务台后面的男子结账,显然他就是这家旅馆的老板。

“15卢比,先生。”他说。海勒打开钱包取钱时,他一直盯着海勒看。突然,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握住海勒的手,激动地问:“你不是海勒吗?”

“我是,”海勒回答道,“你是谁?”

“你还记得捡破烂的卡利吗?”是的,海勒记得……捡破烂的卡利。那时海勒12岁,卡利大概八九岁。他每天捡废品,卖废品。他捡回废品就在他们家外面的树下分类--旧报纸、碎铜烂铁,破衣服,然后分别将各类废品装袋。

卡利没有父母。海勒的母亲每天供他吃饭,他成了他们家的一员。不用支使,他每天都会把他们家院子和屋后的小花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经常浇灌园子里的植物。偶尔,他也有事离开。一天,卡利说他要回老家照顾他的舅舅。海勒的母亲祝福他并送给他一些钱。从此他们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卡利。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海勒问。

“说来话长,海勒。我在你们那儿捡破烂时,只要我到废品回收中心卖破烂,那儿的老板都要多给我10~15个卢比。阿妈管我吃,管我穿,管我住。当我告诉废品回收中心的老板我要回老家时,他出于同情也给了我一些钱。

“回到家后,我舅舅送了我这所房子,我在这儿开了一家茶馆,所有路过这里的车辆都要停下,生意很是红火。后来,我又从银行贷款建起这家旅馆。我妻子唐加姆--我舅舅的女儿,帮我经营。”说着,卡利喊妻子:“唐加姆,快来。这是海勒,当年管我吃住的那位阿妈的儿子。”唐加姆向海勒行触脚礼,他感到很是窘迫。

“我离开你们时,你的母亲送我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她的一张照片和一些钱。钱我至今未花,现就放在她老人家的画像前。这是她向我祝福的见证。当年,每天早上,我不喝过咖啡、吃过早饭,她是不让我出去捡破烂的。现在每天早上,我都要把第一杯咖啡首先供奉给阿妈。我是从报纸上得知她去世的消息的,可我却未能与你一起哀悼她老人家。”卡利难过地说。

这时,售票员吹响了哨子,汽车又该上路了。海勒要结账,卡利却摇了摇手说:“我怎么能收阿妈儿子的钱呢?”海勒双手合十,在母亲的画像前默立了一会儿。卡利挽起他的胳膊,将他送上汽车。海勒感觉泪水就要涌出眼眶。

因为有了感谢之心,才能引发我们那颗惜物及谦虚之心,使生活充满欢乐,心理保持平衡。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拿破仑的不幸

命运并不存在于一小时的决定中,而是建筑在长时间的努力、考验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基础上。

--罗曼·罗兰

拿破仑的父亲是一个极高傲但很穷困的科西嘉贵族。父亲把拿破仑送进了一个在布列讷的贵族学校,在这种环境中,一些人在他面前极力夸耀自己富有,而讥讽他的穷苦。这种一致讥讽他的行为,虽然让他非常的愤怒,但也只能一筹莫展,屈服在威势之下。

后来实在受不住了,拿破仑写信给父亲,说道:“为了忍受这些外国孩子的嘲笑,我实在疲于解释我的贫困了,他们唯一高于我的便是金钱,至于说到高尚的思想,他们是远在我之下的。难道我应当在这些富有高傲的人之下谦卑下去吗?”

“我们没有钱,但是你必须在那里读书。”这是他父亲的回答,因此而使他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种嘲笑,每一种欺侮,每一种轻视的态度,都使他增加了决心,发誓要做给他们看看,他确实是高于他们的。他是如何做的呢?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点也不空口自夸,他只心里暗暗计划,决定利用这些没有头脑却傲慢的人作为桥梁,使自己得到技能、富有、名誉的地位。

等他到了部队时,看见他的同伴正在用多余的时间追求女人和赌博。而他那不受人喜欢的体格使他决定改变方针,用埋头读书的方法,去努力和他们竞争。读书是和呼吸一样自由的。因为他可以不花钱在图书馆里借书读,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他并不是读没有意义的书,也不是专以读书来消遣自己的烦恼,而是为自己理想的将来做准备。他下定决心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因此,在他选择图书时,也就是以这种决心为选择的范围。他住在一个既小又闷的房间内。在这里,他脸无血色,孤寂,沉闷,但是他却不停地读下去。他想象自己是一个总司令,将科西嘉岛的地图画出来,地图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应当布置防范,这是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来的。因此,他数学的才能获得了提高,这使他第一次有机会表示他能做什么。

他的长官看见拿破仑的学问很好,便派他在操练场上执行一些工作,这是需要极复杂的计算能力的。他的工作做得极好,于是又获得了新的机会,拿破仑开始走上有权势的道路了。这时,一切的情形都改变了。从前嘲笑他的人,现在都涌到他面前来,想分享一点他得的奖励金;从前轻视他的,现在都希望成为他的朋友;从前揶揄他是一个矮小、无用、死用功的人,现在也都改为尊重他。他们都变成了他的忠心拥戴者。

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也许会对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使他充满一股热忱,想闯出一番事业来。

烈马和女孩

爱是理解的别名。

--泰戈尔

一天早晨,当泰姆波拉计划骑马出行的时候,雇工马赫告诉她这样一个消息:“它太倔犟了,泰姆波拉夫人。我花了一个小时去费劲地抓那匹撒野的马,可还是没有成功。”

正在这个时候,泰姆波拉夫人12岁的小女儿出来了,她叫詹妮。小詹妮活泼可爱,长着棕色的头发,连眼睛也是棕色的。听到母亲和雇工的对话,詹妮说:“妈妈,你就放心吧,我可以让那匹马听你的话。”

但是,那个雇工用了那么长的日子也没有驯服那匹马,他甚至声称那匹马根本就无法驯服。泰姆波拉夫人疑惑地看着詹妮,担心她会做什么傻事。

詹妮微笑着说:“马赫肯定是不能驯服它的,但是我能。”

“我的孩子,你可要小心些,他们说那匹马发起怒来就像一头野兽。不要在它身上花太多的时间,否则就耽误你去学校上课了。”泰姆波拉夫人警告詹妮。

“不会的,妈妈,我会让它像一个听话的小狗一样自己来到你的身边。”詹妮一边快乐地说着,一边戴上她的大草帽,然后就独自去了马场。

一匹小马听到詹妮衣裙的沙沙声,便竖起了耳朵,它用鼻子嗅了嗅,那甜甜的味道正是小女孩儿身上的味道。它挺直了头,打着响鼻迎接小姑娘的到来。

“派林!噢,派林!”詹妮一边摸着小马的头,一边大声朝远处呼叫着她要找的那匹马的名字。这匹漂亮的马听到她的呼唤,立刻就把头转了过来。当它看到小詹妮的时候,快步跑到篱笆边,低下头亲热地蹭着小姑娘的肩膀。

马赫对它那么粗暴,它才不会听那个人的话呢!它能明白,眼前的这个小女孩儿曾经用她那柔软的小手抚摸过它,现在它要用爱来回赠这个小女孩。

派林跟着詹妮来到泰姆波拉夫人跟前,它低着头乖乖地等待着夫人下达出发的命令。

美丽心灵的灿烂不但能够照亮别人心中的阴暗,甚至能把语言互相不通的人和动物之间的隔膜消除掉。

坚持的力量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一位黑人母亲带女儿到伯明翰买衣服,一位白人店员挡住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试穿,傲慢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母亲根本不理睬,她冷冰冰地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间试衣间,我就换一家店购衣!”女店员为留住生意,只好让她们进了这间试衣间,自己则站在门口望风,生怕有人看到。那情那景,让女儿感触颇深。

有一次,女儿在一家店里摸了摸帽子而受到白人店员的训斥,这位母亲再次挺身而出:“请不要这样对我的女儿说话。”然后,她对女儿说:“康迪,你现在把这店里的每一顶帽子都摸一下吧。”女儿快乐地按母亲的吩咐,真把每顶自己喜爱的帽子都摸了一遍,那个女店员只能站一旁干瞪眼。

对这些歧视和不公,母亲对女儿说:“记住,孩子,这一切都会改变的。这种不公正不是你的错,你的肤色和你的家庭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无法改变也没有什么不对。要改变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只有做得比别人好、更好,你才会有机会。”

从那一刻起,不卑不屈成了女儿受用一生的财富。她坚信只有教育才能让自己获得知识,做得比别人更好:教育不仅是她自身完善的手段,还是她扞卫自尊和超越平凡的武器!

后来,这位出生在亚拉巴马伯明翰种族隔离区的黑丫头,荣登“福布斯”杂志“2004年全世界最有权势女人”宝座,她就是美国国务卿赖斯。

赖斯回忆说:“母亲对我说,康迪,你的人生目标不是从‘白人专用’的店里买到汉堡包,而是,只要你想,并且为之奋斗,你就有可能做成任何大事。”

自尊是一种神奇的品质,就像品德之母,它能有效调动其他诸多才能和品德,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不致堕落。

你的微笑

只有心甘情愿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才能从中得到不可言喻的安乐。

--马蒂尔

那天是他们戏剧公寓练习的头一天。到了晚上,雪莉却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告诉我们说她必须放弃演出。可是,此刻距公演只剩两个星期的时间了。

尤金·比斯利为了雪莉那句话,想了好几百个理由:也许她突然生病,也许她家里有人过世,也许是家里有了什么危机。

雪莉看到尤金脸上的表情,赶紧进一步解释,她吞吞吐吐地说:“我男朋友大卫要我放弃的。他说彩排占了太多时间了,我们没有多少在一起的时间。他现在在足球队,练完球后,我要送些三明治给他吃。”

雪莉的男朋友是个足球选手,后来加入了职业足球队。大卫的哥哥丹恩当时也是高中校队的一分子,个性平易近人,很有幽默感,身边每个人几乎都很喜欢他。可是大卫的个性刚好与他相反。大卫好像常常生气,总需要别人来管。

“雪莉,”尤金对她说,“再过两个星期我们的公演就要开始了,那个角色你演得很好,我绝对没办法找到可以取代你的人。”

“真的吗?”她大叫。

“真的。”尤金回答,而且尤金真的这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你是个好演员,大卫应该了解这一点。我想你也知道,他自己也很爱玩足球的。”

“没错,”她同意尤金的说法。“但我还是得退出公演。”

“我打赌,你是大卫最忠实的球迷。”

她听了以后,思考了一下,告诉尤金:“没错,我是。”

“大卫是否曾经参观过我们星期六的彩排呢?他知不知道你演得很好呢?”

“他不知道。”

“他该知道的。”尤金对她说,“他应该是你的头号戏迷才对。”

第二天一早才6点,就有人轰然一声打开尤金的房门,大卫大步向尤金冲来,他120公斤重的庞大身躯,看起来有尤金的两倍大。他的手臂晃啊晃啊,大大的拳头握得紧紧的,好像要过来勒住尤金的脖子似的。

他往尤金的书桌靠过来,脸红得像紫红色的甜菜。他结结巴巴地说:“你……你……你……”

“我可以帮什么忙吗?大卫。”尤金边说脚边发抖,可是尤金希望自己的声音没有发抖。

大卫没把话说完,一转身就夺门而出。尤金一直在注意听他的脚步声,他重重地踩着楼梯,下了楼,就出了大门。

雪莉后来还是参加了演出,而且凭良心说,她的确把自己在艺术上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尤金也发现她更爱微笑了。偶尔看见她,也发觉她能泰然自若地和人相处。

后来,听说大卫换了一个女朋友。

人们追求快乐的同时感受着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快乐本身,而是在追求快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以及我们时刻拥有对快乐的向往和期盼。一个真正实现自己价值的人就是找到并拥有它们的人。

勇气和快乐

要坚强,要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愁压倒你,要保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与平静。

--亚米契斯

比尔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机器故障导致他的右眼被击伤,抢救后还是没有保住,医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

比尔原本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为总是有那么多人看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