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朝歌之血:战与祀
2125000000003

第3章 ,巫教

第二章,巫教

“那东征之事如何?以我大商之力,林孟二国应当已经剿灭吧?”

幽静的院子里,一个年轻少妇身着浅色罗裳,袖角精致的凰饰显示着主人的不凡,携着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坐在凉亭中轻声谈论着什么。少年听到东征之事,显得兴奋不已,昂首跳了起来。

“若以实力而论,结果应该是这样。”年轻的少妇轻轻摸摸少年的头,精致秀丽的脸上写满了怜爱:“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林国灭,孟国逃出生天。辛儿你猜这又是什么原因?”

“莫非他们还有援兵?”少年闻言,有些稚嫩的脸上露出了意外之色。

“三年,庸卜:林国已灭,欲征孟国,不祥。就此作罢。”

“这些卜官到底在做什么……难道没人管得了他们了吗?”少年露出了不解之色。

“自上古以来,巫教便一直作为神在人间至高无上的代言者而存在着,早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大商能取夏而代之,也要得益于巫教的助力,成汤讨伐夏桀,便受到了当代大巫伊尹的鼎力支持,你看那太庙之中,伊尹与诸先帝同席而奉,成汤天下,伊尹之功当有半数!数百年来,巫教也在无时不刻影响着大商的走向。不过不知何时开始,巫教渐渐有了变化,至高的神权,被一些有心人控制,便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开始影响朝纲,掌控王权,甚至勾结异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双方渐渐走向了歧途。”

“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巫教废除?”少年很是迷惑。

“你看那水中的鱼儿,为什么将其抓上岸就会死去?他们离不开水。我们就是那池中的鱼儿。巫教代表的是神明,而神明则影响天下百姓。周人作乱,为安抚周人,帝上斩瑾,又赏奴,赐婚。这才作罢。自武乙以来,诸位先帝已经逐渐摆脱了巫教的掌控,帝上得到太卜瑾的忠心,本以为一帆风顺……立太卜庸对方必然早有预谋。可惜了帝上的谋划。”美貌少妇轻抚着少年稚嫩的脸颊,有些思绪飘飘,过了好一会,终化为一声轻叹:我们回去吧!今日早课你还没有完成呢。

“母上,为什么还要送我入巫教?”少年牵住母亲的手,不解地仰头询问。

“入巫,这不是谁能选择的,不论是谁都无法左右的,至于能不能进去,就要靠你自己的力量了。巫教本就是各方势力共同汇集的宗教。这是连帝上也不能决定的事,你的兄长子启,还有子衍,都会同行前去。”他的母亲摸摸少年的头,似乎在安抚少年。毕竟入巫对这个年方十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件看似很遥远的事。

少年子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对于他来说,这一刻的巫教就如同巨大的蛛网上的毒蜘蛛,正一步步向他爬来。不过此刻的子辛似乎并没有畏惧退缩的意思,小小的躯体中仿佛蕴藏了无尽的力量,那就来吧!

入巫是巫教的入门仪式,远在夏朝立九州之前,便已经有了巫教,这个看不到形体的庞然大物,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天下诸事,从普通的生儿育女,直至诸多方国之间的征伐,事无巨细。巫教的徒众,从天下百姓,到方伯,甚至一朝天子。巫教之所以盛行天下,并非什么蛊惑之术,而是所谓的巫,就是每个人死去的先辈。

巫教在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宗庙,通过层层选拔,将各地优秀的人才汇集到一起,组成了巫教的真正核心系统:巫宗。这些人在进入之前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进入巫宗之后,依旧具有原本的身份地位,不过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在巫宗的地位是要远高于原本的身份的,巫是一个能影响王权的特殊存在。这就能解释为何天下千百方国,为何这般拼命往里面挤,甚至连大商的世子都无可避免地要入巫。

子辛尚未走进大殿,就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摔砸声音,庄严的宫殿上立满朝臣,此刻却是诡异的鸦雀无声,帝乙立在大殿宝座之前,背对着诸臣,身后散落一堆甲书骨文,看来东方战事又遇到不顺了。

“自八月至今已有月余,东夷人方猖獗,犯我山河,东疆战事正酣,费族屡次求援,而诸君呢?一再拖沓!卜筮不吉,难道偌大的大商朝堂,就无以为战了吗?”此刻的帝乙怒发冲冠,堂下大臣噤声不语,震耳欲聋的吼叫声直震得子辛双耳嗡嗡作响。

沉默了许久,似乎是气消了,帝乙重新回过头来,冰冷的眼眸自盯着太卜庸:“再卜!”冰冷的目光中仿佛燃烧着熊熊烈火,只要稍不注意就能将其焚烧殆尽似的。

太卜庸倒是很坚决,手中握着已经裂开得到卦象的龟甲:“帝上,卜筮已经结束,怎可一而再,再而三?”

“太卜大人,此乃国之大事,依我看,还是再卜一次吧!”这一次太祝先站了出来,目光与太卜略微相交,然后看向帝乙。

“吾等以为,也是如此。”这一次不少人都站了出来。太祝既然如斯说,想必也就是巫教的意思,一个个都急着站队表态了。

这……太卜庸得到了命令,也就妥协了,很快让人重新取了玄龟宝甲,帝乙亲自篆刻,在龟甲上凿出数个孔洞,将龟甲放入火塘,闭目不再言语。

熊熊火焰在空气中扭动着奇异的形状,一阵甲壳烧裂的轻响之后,太卜庸取甲,冷却,终于呈上了龟甲:

帝乙十岁,甲午之年,卜:沂方犯境,帝欲伐于沂方,吉兆。

闭目危坐的帝乙双目微不可查地抖了一下:“命攸侯喜为先锋,率军先行,王军随后,征伐沂方!择日出征!”

“帝上,入巫之日在即,今年的周祭已经进行到第三旬,这些都需要帝上的参与,东征之事……”太祝的声音不合时宜地响起。

“依照往年同期而行,由太祝主持周祭,一切从简。至于入巫祭,王弟,此事由你来办。”帝乙没有看太卜,而是看向了太师比干,相比这些外人,他的弟弟显然更能让他信赖,而对方似乎也无可辩驳,很快结束了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