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辨经》学生活
21767100000043

第43章 七缪第十(5)

孙膑的回信竟被魏国人搜出来交给了魏王,魏王便找来庞涓说:“孙膑想念齐国,怎么办呢?”庞涓见机会来了,就对魏王说:“孙膑是大有才能之人,如果回到了齐国,对魏国十分不利。我先去劝劝他,如果他愿意留在魏国,那就罢了。如果不愿意,他是我举荐来的人,那就交给我来处理罢。”魏王答应了。

庞涓当然没有劝孙膑。他对孙膑说:“听说你收到了一封家信,怎么不回去看看呢?”孙膑说:“是哥哥让我回去看看的,我觉得不妥,没有回去。”庞涓说:“你离家多年了,一直和家人没有联系,如今哥哥找到了你,你应当回去看看,见见亲人,再给先人上上坟,然后再回来,岂不是两全其美吗?”孙膑怕魏王不同意,庞涓一力承揽,孙膑十分感激。第二天,孙膑就向魏王请两个月的假。

魏王一听他要回去,就说他私通齐国,立刻把他押到庞涓那里审问,庞涓故作惊讶,先放了孙膑,再跑去向魏王求情。过了许久,才又神色慌张地跑回来说:“大王发怒,一定要杀了你,经我再三恳求,大王总算给了点面子,保住了你的性命,但必须处以黥刑和膑刑。”孙膑听了,虽非常愤怒,但觉得庞涓为自己出力,还是十分感激他。

孙膑被在脸上刺了字又被剔去了膝盖骨,从此只能爬着走路,成了终身残废。

庞涓倒是对孙膑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孙膑觉得靠庞涓生活,就想报答他,有一天,孙膑就主动提出要替庞涓做点什么,庞涓说:“你那祖传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写下来,咱们共同琢磨,也好流传后世。”孙膑想了想,只好答应了。孙膑只能躺在那里用刀往竹简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刻,他虽背得滚瓜烂熟,但若想写下来,却不容易,再加上孙膑对受刑极为愤慨,所以每天只能刻十几个字。这样一来,庞涓沉不住气了,就让手下一个叫诚儿的小厮催孙膑快写。诚儿见孙膑可怜,便不解地向服侍孙膑的人说:“庞军师为什么死命地催孙先生快写兵法呢?”那人说:“这还不明白,庞军师留下孙先生的一条命,就是为了让他写兵法,等写完兵法,孙先生也就没命了。”

孙膑听到了这话,大吃一惊,前后一想,恍然大悟,霎时间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等别人把他弄醒时,他已经疯了。

阴谋家和军事家是并不相同的两类人。在政治阴谋中,孙膑不是庞涓的对手,但在战场上,庞涓肯定是孙膑的手下败将。材有偏至,不可混淆。鲁迅说过:“捣鬼有术,业有效,然而有限。”用在庞涓的身上,此话合适,但用在那些成功的阴谋家,就值得推敲了。

只见孙膑捶胸拔发,两眼呆滞,一忽儿把东西推倒,一忽儿又把写好的兵法扔到火里,还把地下的脏东西往嘴里塞。从人连忙奔告庞涓说:“孙先生疯了!”

庞涓急忙来看,只见孙膑一会伏地大笑,一会又仰面大哭,庞涓叫他,他就冲庞涓一个劲地叩头,连叫:“鬼谷老师救命!鬼谷老师救命!”庞涓见他神智不清,但怀疑他是装疯,就把他关在猪圈里,孙膑依然哭笑无常,累了就爬在猪圈中呼呼大睡。过了许久,还是如此,庞涓仍不放心,就派人前去探测。一天,送饭人端来了酒菜,低声对他说:“我知道你蒙受了奇耻大辱,我现瞒着军师,送些酒菜来,有机会我设法救你。”说完还流下了泪水。孙膑显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怪样子说:“谁吃你的烂东西,我自己做的好吃多了!”一边说,一边把酒菜倒在地下,随抓起一把猪粪,塞进嘴里。

那人回报了庞涓,庞涓心想,孙膑受刑之后气恼不过,可能是真的疯了。从此,他只是派人监视孙膑,不再过问。

孙疯子白天躺在街上,晚上就又爬回猪圈,有时街上的人给他点吃的,他就哈哈而笑,而又嘟嘟囔囔,也听不清他说些什么。这样久了,魏国的都城大梁内外都知道有个孙疯子,没有人怀疑他了。庞涓每天都听人汇报,觉得孙膑再也无法同自己竞争了,就没再动杀他的念头。孙膑活了下来。

有一天夜里,有个衣着破烂的人坐在他的身边,过了一会,那人揪揪他的衣服,轻声对他说:“我是禽滑厘,先生还认得我吗?”孙膑大吃一惊,经过仔细辨认,确认是禽滑厘,便泪如雨下,激动地说:“我自以为早晚要死在这里了,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你。你可得小心,庞涓天天派人看着我。”禽滑厘说:“我已经把你的冤屈告诉了齐王,齐王让淳于髡来魏国聘问,我们全都安排好了,你藏在淳于髡的车里离开齐国,我让人先装成你的样子在这里呆两天,等你们出了魏国,我再逃走。”

禽滑厘把孙膑的衣服脱下来,给他手下的一个相貌与孙膑相近的人穿上,躺在那里装作孙膑,禽滑厘就把孙膑藏到了车上。

第二天,魏王叫庞涓护送齐国的使者淳于髡出境,过了两天,躺在街上的孙疯子忽然不见了,庞涓让人查找,井里河里找遍了也未见踪影,庞涓又怕魏王追问,就撒个谎说孙膑淹死了。

孙膑到了齐国,陆续打听到自己的几位堂哥都已无音讯,才知道原来送信的人也是庞涓派人装的。前前后后,这一场冤屈全由庞涓一人导演而成。

齐国的大将田忌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人也非常的正直和厘道,他经人介绍,知道孙膑入齐,便亲自出迎孙膑,将孙膑请进自己的官邸,用上宾的礼节款待他。一经谈论,田忌更加佩服孙膑的才能,并暗暗庆幸自己喜遇良才,日夕与他相处,并经常向他请教。

当时,田忌经常跟齐国的王族们赛马打赌,田忌马力不足,屡次失败,并因此输了许多钱。有一次,孙膑见田忌的马力与王族们的马力相距不远,便对田忌说:“来日比赛,您尽管下最大的赌注,我定会设谋使您取胜。”田忌虽然不理解,但他十分信服孙膑,便回答说:“闻先生言,我当请于齐王,以千金为赌。”临近比赛,孙膑对田忌说:“齐之良马,聚于王廷,您若按马的等级,依次与王族们决赌,恐难取胜。现在请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这样一来,你虽然肯定要输一场,但可能会赢两场。”

赛毕,齐威王及王族们只胜了一场,田忌却胜了两场,赢了齐威王千金。齐威王大为惊奇,询问田忌取胜的原因,田忌便以实相告,齐王对孙膑敬佩不已,田忌乘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见孙膑才智出众,愉快地接见了孙膑,并向孙膑询问兵法军旅之事,孙膑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孙膑对战争以及当时国际形势的分析使齐王折服,齐威王认为孙膑乃是争霸天下、兴邦定国的栋梁之材,便毕恭毕敬地拜孙膑为老师,不久,又拜孙膑为齐国的军师,将军国大事委以孙膑。

魏惠王十七年(前353年)十月,魏军经过与赵军长时间的鏖战,终于攻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但此时的形势已对魏军十分不利,秦国的军队乘魏国后方空虚,已攻占了魏国的少梁,楚国的军队乘机攻占了魏国的南部睢等地,攻打赵国的魏军实力已大大消耗,军力也疲惫懈怠。齐威王见攻打魏军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派遣大军去救赵。齐威王通过孙膑为将军田忌策划赛马赢了千金之事,已深知孙膑的才能,又曾与孙膑谈论过兵法,见孙膑不仅熟谙兵法,而且对指挥作战有一系列独到的主张,便想拜孙膑为大将,去救赵国。孙膑推辞说:“我是受过酷刑的人,不可以为大将,如果我当了大将,不仅会遭到敌人的笑话,也显得齐国没有人才。我请求大王您任用田忌为大将,我来帮助他就可以了。”齐威王采纳了孙膑的意见,便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统兵八万去救赵国。

孙膑因在魏国时遭到庞涓的陷害,被魏惠王处以刖刑,失去了双脚,所以便乘坐在有篷帐的车子里,随军出征,为大将军田忌出谋划策。

田忌打算统率大军直接扑向邯郸,以解赵围。孙膑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田忌说,应该采取“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军事谋略来解救赵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避开正面强劲之敌,攻击敌人的虚弱之处,调动敌军,变被动为主动,寻找机会以战胜敌军。孙膑还对田忌说:“想要解开乱丝,不能握紧拳头用劲,劝解彼此斗殴的人,不能手持武器帮着击刺。只要采用避实就虚的策略,敌人就会因形势受阻而有所顾忌,就自然会主动解除对赵国的包围。”田忌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认真思考着孙膑的意见,准备采纳他的建议。孙膑进一步解释说:“如今魏国猛攻赵国。精兵锐将在国外苦于征战,必定会精疲力竭,守在国内的老弱残兵因忙于防务也会疲乏不堪,将军您不如乘魏国国内空虚,兵力缺乏之机,率领大军火速地攻取魏国的都城大梁,占据魏国的交通要道,攻打魏国防务空虚的地方,魏军必定会放弃赵国,回军来救魏国。兵书上说:‘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之将。’这样,齐军既可以救赵,又可以调动魏军跋涉奔走,乘魏军疲惫之时击败魏军,我们的军队又可以避免同敌军正面作战,减少损失。”田忌对孙膑所得出的“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军事谋略大为赞赏,便依照孙膑之计,率领齐军主力向魏国的都城大梁进军。庞涓得知了这个消息,惊慌万分,在攻下赵都邯郸后,顾不得部队的休整和喘息,被迫留下少数兵力留守邯郸,抛弃辎重,急忙率领拯车锐骑,昼夜不停地急行军回救大梁。庞涓这样做,虽犯了兵家大忌,却是无可奈何的事。他当然知道,这样日夜行军百里,以求谏胜,敌方若乘势攻击,那么,三军之将,就会为人所擒。但为当时的形势所迫,却只能如此。庞涓仓皇回救大梁,当魏军退回到桂陵附近时,田忌及孙膑早已派遣齐军主力在那里等待伏击魏军。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很快就将疲惫不堪的魏军打得大败。这样一来,魏国已经取得的军事上的成功就丧失了,被迫与齐国议和,将都城邯郸归还给赵国。

在“桂陵之战”中庞涓侥幸没有丧命,但在十余年后的“马陵之战”中,他就呜呼哀哉了。魏惠王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经过休整,见魏军兵力又日渐强盛,乘齐威王听信谗言,解除了大将军田忌兵权之机,于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又派遣庞涓统率大军去攻打赵国。赵国便联合韩国共同攻打魏国,但屡战失利,韩国急忙派遣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询问群臣说:“是早救韩国好还是晚救好呢?”有人主张坐山观虎斗。此时,田忌已经恢复了大将之职,主张火速发兵去救韩国。田忌说:“如果不赶快发兵救韩,韩国兵败便会屈服于魏国,魏国的势力强大,就会直接威胁齐国,所以不如及早发兵救韩。”诸大臣各持己见,争执不下。齐威王便征求孙膑的意见,他对孙膑说:“军师一言不发,您是什么看法呢?”孙膑说:“魏国以强凌弱,攻打韩国,韩国受挫,便会屈服于魏国,这样对齐国不利,所以不可不救韩。但现在魏、韩两国仅是刚刚交锋,士气正盛,如果在魏、韩两国的军队都没有疲惫的情况下去救韩,就等于是齐国代替韩国来承受魏军的攻击,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不是齐军指挥韩军,反而是韩军指挥齐军,所以过早发兵救韩,也是不好。”齐威王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进一步询问孙膑说:“依军师的意见应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说:“魏国自恃其强,早就有攻破赵、韩两国的意图。我们可以先答应发兵救韩的请求,韩国恃有齐国的救援,必然会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这样一来,就能极大地削弱魏国的军队。魏军见韩军顽强抵抗,也会尽全力向韩军猛攻,韩国必然向齐国求救,我们可以趁机与韩国结盟,韩国就会依附齐国。魏军经过与韩军的激烈拼杀,实力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去救韩,既可减少损失,也可以乘势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最终战胜魏军,达到救韩的目的。这样,齐国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获得最好的名声。”

齐威王听后,大有豁然开朗之感,采纳了孙膑的意见。齐威王培地里派人将发兵救韩的打算告诉给韩国使者,然后送使者回国。韩国恃有齐国的支持,便拼命地抵抗魏军,先后五次与魏军激战,均遭失败,便火速向齐国告急,投靠齐国。齐威王乘势起兵,派田忌、田婴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统率齐军去救韩。

孙膑早已筹划得当,大将田忌按照孙膑的计谋,并不直接去救韩,又把十多年前的故伎搬来照用,统帅大军逼向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又是无可奈何,只得放弃攻韩,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回救魏国。

但这次与上次有所不同,那就是魏国的军队还有强大的实力,由于打败了韩国,士气还很高涨,所以,庞涓似乎并不惧怕孙膑。孙膑获悉庞涓回师魏国的情报,并不主动迎击魏军。孙膑对田忌说:“魏军强悍勇猛,一向轻齐,齐军被号称为胆小怕事,善于用兵的人就要利用这样形势,使其有利于自己。兵书上说:‘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阵的样子来引诱魏军。”田忌问孙膑说:“如何引诱魏军呢?”孙膑认为应该利用魏军自恃骁勇,轻视齐军,急于与齐军决战的心理,建议田忌采用“退兵减灶”来引诱、消耗敌军,在马陵设伏。孙膑说:“可以用退兵减灶的办法,命令齐军在魏境先筑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五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三万人煮饭用的灶,庞涓见到齐军锅灶顿减,就会认为齐军胆怯,士兵逃亡众多,就会趾高气扬,盲目自傲,拼命地追击齐军,我们可以乘势伏击魏军。”

庞涓统率大军回魏,本想与齐军决一死战,不料齐军掉头东撤,便命令全军紧紧追赶。庞涓追踪了三天,发现了齐军锅灶的数目倍减,非常高兴,说道:“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怕事,进入魏境仅仅三天,齐军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了。”便命令放弃步兵丢下辎重,只率领轻车锐骑,将两天的路程并做一天走,马不停蹄,拼命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晚上当到达马陵。又见马陵道路狭窄,地势险要,两旁是山,林多树密,恰可以伏击魏军。便命令士兵伐木塞路,留下一棵大树,剥去大树的外皮,在白色的树干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又派遣一万名射箭高手,埋伏在山路两旁,对他们说:“夜里看见火光亮起,就一齐放箭。”

当天夜晚,庞涓果然率领魏军赶到马陵,军士向庞涓报告:“有断木塞路,难以前进。”庞涓一面上前察看,一面指挥军士搬木开路,忽然见到前面有一棵大树,上面白木显露,隐约有字,便令人点起火把,亲自来到大树下察看,在火光的照耀下,庞涓看到上面的那行字,大吃一惊,急忙命令魏军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埋伏在山路两旁的齐兵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四散奔逃。庞涓身负重伤,自知智穷兵败,便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回国。

智慧金言

这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著名的战例,包含的道理十分丰富和深刻,以致后来有了“围魏救赵”这个直到今天人们还经常使用的成语。从中也可看出孙膑是真将材,而庞涓是假将材,孙膑能战胜自我,做到心如止水,他冷静而客观;相反,庞涓则名利熏心,妒忌成性,他狂妄而贪婪。因此,在政治上,孙膑输给了庞涓,但在战场上庞涓的弱点,却被孙膑利用,终于让他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