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颐和大官僚士大夫“党人”陈蕃、李膺相好。陈蕃、李膺被宦官杀害后,何颐因此受了牵连,在被拘捕之列,于是改姓名逃到汝南躲了起来。袁绍慕其名,暗地里与其交往。何颐经常潜入洛阳与袁绍计议,解救“党人”。
曹操在这期间也和何颐有来往,谈孔学,论百家,说《诗经》,讲兵法,头头是道。分析评论现实的派别斗争、党锢之祸,十分有见地。表现了学识渊博而且有济世之才。何颐暗地对别人说:“汉家将要灭亡,能够安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了。”曹操听到后,十分感激。从此以后,曹操在士人中的名声就越来越大。
在当时的诸多名士中,许劭是一个十分有影响的人物,谁要是获得他的好评,则对自己的仕途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曹操为了取得许劭的好评,先去拜访在评议界享非常有声望的大名士桥玄。
桥玄,字公祖,梁国雅阳人。历任县功曹、国相、太守、司徒长史、将作大匠、少府、大鸿胪、司空、司徒、尚一书令等职。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以刚毅果断着称,敢于打击豪强贪官。自己则廉洁自守,虽然身居要职,子弟宗亲但是没有一个凭借关系做上大官的。家贫而且没有产业,去世后,竟然难以殡葬,当时的人们为此将他称为名臣。桥玄礼谦下士,善于观察和品评人物,在清议界也享有很高的声望。曹操慕名前往,桥玄同他接谈后,感到曹操非常不平常,说:“现在天下将要变乱,不是经邦济世的人才是不可能使天下安定下来的。能够安定天下的,只有你了。”
停丁一下,又说:“我见过的天下名士非常多,没有一个是像你这样的。你要好好努力。我已经老了,想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你。”
曹操听了,十分感激,把这位老前辈引为知己。桥玄觉得曹操无名气,又劝他去结交许劭。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以名节自我尊崇,不愿意应召出来做官。善于辨别、评述人物,当时人们推举清议的权威,没有不把他和太原郭泰作为代表的。谁要是可以得到许劭的赞誉,谁就能够“声”价倍增。许劭常在每月的初一,把本乡的人物重新评议一番,叫做“月旦评”。曹操因为桥玄的推荐,也由于自己对许劭慕名已经很久,所以不只一次带着厚礼、陪着笑脸去拜访许劭,请求许劭对自己称誉一番。
许劭一方面感到曹操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大概对曹操那些飞鹰走狗的的作法有所了解,不大看得起他,所以拒绝没有回答。曹操却是决不放弃,坚持着自己的要求,最后还找了个机会对许劭进行胁迫。许劭没有办法,只好说:“你是一个太平时代的能臣,动乱时代的奸雄。”
曹操听了这个评语,感到十分得意,哈哈大笑着离去了。
由此可见,曹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甚至是有些不择手段的。不过,他在寻觅“知己”的过程中.也有碰钉子的时候。南阳宗世林,非常看不起曹操的为人。
曹操20岁时,几次登门,想同宗世林交个朋友,因为宾客满座,没有说话的机会。后来,宗世林起身外出,曹操乘机上前将他拦住,握住他的手,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不料宗世林一点情面也不给,直接拒绝了曹操的要求。后来,曹操当了司空,总揽朝政,大权在握,又把宗世林请来,得意地问道:“现在我们可以交个朋友了吧?”
宗世林却不动声色地回答:“松柏之志犹存。”
可见,宗世林对曹操是一直抱有成见的。
曹操能够得到众多名士的推许,也不是偶然的。汉代清议的标准,尽管以名教为依归,也就是一个人一定要读经习礼,砥砺品行,随时注意修饰自己的言谈风度。但是一个人才能突出,也能得到清议的重视,尤其是在经学日渐衰微的汉末,才可以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价值。
曹操在品行方面是没有很多的东西值得称道的,但是他的才能在当时十分突出。他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他的机警、智慧和谋略,他的干练和果敢精神,都是一笔令人羡慕的财富,在乱世十分有用。他手不释卷,但是不读那些没有作用的书,尤其不愿走成千上万的汉儒曾经走过的那条皓首穷经的道路。他不专读儒家的书,诸子百家的书他全都要浏览一番,把有用的东西加以吸取。尤其喜欢兵法,当时在军事方面已经发表过很多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是他获得清议好评的原因。
此外,当然还跟他个人不懈的努力有关。曹操力图改变自己的形象以及社会地位,打进在统治集团中虽然一时还没有占据优势但潜力却非常大的士大夫集团中去,千方百计寻求同名士交往的机会,竭力争取他们的理解以及支持。
由于争取到了众多名士替自己激扬名誉,曹操导致了士大夫集团非常广泛的注意,这对他步入仕途、崛起攀升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曹操入流之所以成功,就是善借人脉关系。能这么说,人脉关系在任何一个年代都不可以忽视。所说的借力就是要在人际关系中左右开弓,把朋友变成一种资源。关键时刻,得其相助,为自己的仕途发展推波助澜。
在古代官场,一个人的声誉好不好可以决定他的官运浮沉,曹操初入官场时,千方百计寻求同名士交往的机会,树立自己全方面超群的形象,采取良好的清议评判,使自己成功地迈入社会名流之列。
不要忽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正确地找到自己的博弈对象是一场博弈完美进行的必要条件。在一些重大的博弈中我们都十分清楚地知道谁是我们的对手,从而能够非常好地进行决策。但是你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你的对手很多了,就算是你的朋友,也说不定已经变成了你的对手;还有那来自不是人类的博弈对象再加上一些潜在的博弈对手,如此繁杂,你能十分清楚而且丝毫不差的同时应付如此之多的博弈吗?
看过《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是一个孤独者,他生活在一个孤岛上,但是就算这样,他的博弈对象也是很多的。开始时是他和孤岛上的野兽、丛林和莫可名状的自然力在博弈;再后来又加上了礼拜五;再后来……随着他逐渐摆脱孤独,他的博弈对手差不多是呈几何倍数增加。
不然你绝对地封闭自己,要不你永远都没办法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对手是谁?其实这个问题在哲学上是很好解释的,因为万物都生活在矛盾之中,寻找你自己身边的矛盾,你就是在寻找你的对手。
而且更让你头痛的问题是:谁将成为你下一个对手?这个问题还可以说成是谁是你的潜在对手。潜在的对手也就是隐藏着的对手,他隐藏起来的,是因为在你看来,他对你无足轻重,或者你对他充满着厌恶和鄙弃。这是很危险的做法,潜在的对手是比你强大的多的对手更能让你痛苦的对手。
周勃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从刚开始就参加了刘邦所领导的起义,是最早的从龙大臣之一,从此以后随着刘邦千里转战,几次立了奇功,被封为绛侯(绛,古县名,在今山西侯马市一带)。他为人质朴敦厚,刘邦认为是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结果,在刘邦死后,他为刘氏王朝立了一个非常大的功劳。原来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重用吕氏子弟,而对刘氏后代,或杀或贬,眼看着刘氏江山将要被吕氏取而代之。周勃此时尽管身为太尉,握有兵权,但是被吕氏子弟架空,而且他不动声色,暗地里串联一些拥护刘氏的大臣,等吕后一死,他便率先起事,闯入军营,号召道:“我奉皇帝密诏,扫除吕氏,众位将士,效忠刘氏者袒露左臂,效忠吕氏者袒露右臂!”
一时间齐刷刷举起的都是赤裸裸健壮的左臂,他就率领这一支军队,清除了宫禁,迎来了刘邦的第五个儿子刘恒为皇帝,这就是汉文帝。可以说,导致刘氏江山重新稳定,皇统得以继承的,就是周勃,如果没有周勃,刘恒根本不会当上皇帝。
公元前180年,吕姓诸王被诛杀,文帝即位。这时绛侯周勃为丞相,位高权重,被文帝猜忌。公元前177年,周勃被免丞相。
汉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厚道的皇帝,可他对周勃这样的大功臣难免有所猜忌。即位的时候,他不得不对周勃予以丰厚赏,任命他为丞相,赐金5000,将他的封邑由8280户增加到万户之多。但是不久他就对周勃说:“我命令全部被封为侯的人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有的人十分不愿意离开京城,你是丞相,地位最为尊贵,你带个头吧。”
周勃回到绛县(今山西侯马),在家中养老。一旦遇到河东(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守尉巡视绛县,他都感到内心不安,担心被害,常常披甲迎见,家丁持械相护,以防不测。守尉只要见到这种情形,都感到惊疑。其中有一人,认为周勃心存反意,于是上书告发。文帝对周勃原来就有防范之心,看见书后非常生气,马上诏令廷尉,将周勃捉拿入都,下狱候审。
周勃原无反意,被冤入狱,心中本含冤气。没想到,狱吏还常来勒索钱财。小小的狱吏竟敢来惹前任相国,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周勃十分生气,当然没有办法出钱。狱吏见他不肯给好处,开始虐待他,给他吃粗食淡饭,经常打骂。周勃无奈,只得拿出千金,分别贿赂各位狱吏。
狱吏得到重金,面目立刻大改,对这位老丞的态度转了180度。他们偷偷给周勃出主意,在一副竹简的背面写上几个字:“请以公主为证。”周勃的大儿媳是文帝之女昌平公主,即薄太后的孙女,狱吏给周勃出主意,要他想办法打通薄太后这一关节。周勃得到提醒,便给公主写信,公主又去向老太后求情。
薄太后去见文帝,同他说:“周勃为什么会谋反呢?他要是想谋反的话,当年诛杀吕氏之后就直接当皇帝了,还会轮到你吗?现在他屈居一个小小的绛县,手中既没有兵也没有钱,他还会谋反吗?”
文帝也觉得加给周勃的罪名非常勉强,接着说道:“我已经调查过了,周丞相确实没有谋反之意。”周勃这样才保住性命。
周勃出狱后,想起这次遭遇,当然是百感交集。特别是狱中的遭遇让他感慨:“我曾经统兵百万,但是不知道狱吏如此骄贵!”
对每个人来说,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当他不能成为你的朋友,那么他非常有可能就成为你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