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谋略全集
22108200000014

第14章 以德立业,才能长久(2)

王安石博览群书,钻研了大量经史典籍和政治、经济、军事、文艺等着作,同时还研究了佛学和道学。孜孜不倦地学习读书,使王安石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学识越来越渊博,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司马光、王安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不是靠手段,更不是靠运气,而是长期坚持不懈的修业进德,一直提升自己缘故。这样,他们的水平达到了那种程度,并且有一种积极向上、旷达圆融的精神支柱,所以他们会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人的一生虽短,但生命的成长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很多人都在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却忽略了作为人一生中一切事务的根基的进德修业功课,以至到头来才发觉自己的一生其实都处于昏昏噩噩的状态中,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绩。

自我完善,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前提条件,更是充实生命的需要,因此,需要时刻勤奋努力。不能放松懈怠,更不能自弃,没有人可以在自己的生命之外,找到真正能安身立命之处。

事业越大,越要注意名声和信誉

事业越大,就越要注意名声和信誉。对于一家有规模的公司来说,信誉是它长年经营积累起来的一项巨大资产,就特别需要精心维护。否则,信誉一旦被毁,就会一损俱损,损失惨重。

如果想把事业做大,不能有流寇思想,必须意识到做事业是个过程。要讲信誉,才会有人缘,才能挣到大钱。

在2003年2月的一天,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与意大利客商签好了一笔订单,双方谈好产品单价为23块美金,而且也签订了购销合同。可是在产品投产时,他们发现生产部门在计算成本时将皮料的价格算得过低,若按实际成本计算,出口价格每双鞋最少还要增加一块美金。意大利客商知道这个消息后,表示要严格恪守合同,并没有做出让步的准备。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公司总裁王振滔,并询问他是否继续与外商洽谈加价,王振滔这时表示:一美金是小事,商业信誉是大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既然签了合同,即使亏本了,这笔买卖也不能停止,要继续做下去。

这一消息后来传到了意大利客商的耳中。听说奥康主动做出了让步,意大利客商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表示很感动,于是主动提出在价格上增加了一美金。可是这一举动被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婉言谢绝了。王振滔表示:奥康多赚一美金还是少赚一美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恪守信用。

意大利客商对奥康诚信经营的做法大为感动。他们当即决定追加订单,将原来20多万美金的订单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万美金。客商表示:接下去要和奥康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将在单鞋和休闲鞋方面的更多的订单下到奥康来。在商界中,此事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奥康总裁王振滔曾在一次营销会议上,总结出了自己的15条心得,其中有一条说的是:要赢得胜利,小处不妨让一让,很多时候退一步可以进两步。事实证明,王振滔的确是以此获得了成功。

所以,成功的商人非常注重信誉,有时甚至为了信誉,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实,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暂时的忍让吃亏往往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关键就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的需要,即把对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

成功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

曾国藩刚进入军界之时,坚持的是“不妄保举,不乱用银钱”的原则。原本用意是好的,可结果却导致“人心不附”的局面,对湘军的壮大和团结十分不利。

咸丰四年(1854年),湘军大胜太平军,占领了武汉,是一次影响全局的大胜仗,但是曾国藩只保举了300人,受到嘉奖的人仅占百分之三。咸丰五、六两年保举了三次,总共加起来也仅几百人。和他不一样,胡林翼在攻占武汉之后,一次就保奏了3000多人,受到奖励的人数也有百分之二三十。

此消息一传开,很多人就认为,要想得到提拔,应当投奔胡林翼,这样许多人纷纷投奔到胡林翼门下。曾国藩当时并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决,还以为是自己的德行不足以服众,后来才明白,是因为自己保举太少,使手下感到升迁无望才会如此。

由于曾国藩的这种做法,很多较早投靠他的反而没有得到朝廷的重任,如郭嵩焘、李元度、甘晋等,长期和曾国藩患难与共,因他不轻易保举,结果长期居于下位。就这事,曾国藩的好友刘蓉曾向他多次劝说,并举楚汉之争为例,劝他更换做法;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也诚恳进言,劝他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曾国藩自己也认识到,自己成功,也要让别人成功,才是驭下的硬道理。

至此,曾国藩一改前志,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起,开始效法胡林翼,积极主动地保举手下人。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现象:最早追随曾国藩的,升迁得很慢,而后来加入的,像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却在几年中迅速崛起,都成为封疆大吏。

曾国藩的保举也非常有特色,他举荐手下,主要有汇保、特保、密保三种方式,各不一样,各有侧重。其中密保最为关键。

汇保一般只能得到候补、候选、即用、即选之类的虚职,唯有密保才能得到实缺。曾国藩对主要的情况,一般采取密保的形式。

咸丰十一年(1861年)奏保左宗棠、沈葆桢和李鸿章等人,他的考语极有力量,他说李鸿章才大心细,劲气内敛,说左宗棠取势甚远,审机甚微,可独当一面,说沈葆桢器识才略,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因他采用了密保的方式,又有极高的评价,朝廷马上批准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李续宜出任安徽巡抚。这样两江四省,全部成了湘军的势力极限。

不过,曾国藩在保奏实缺官员的时候,依然十分谨慎,他按级别大小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采取不同方法。保奏巡抚一级官员,曾国藩只称其才堪任封疆,并不指缺奏保;对于司、道官员则指缺奏荐,不稍避讳;对于州县官员更有不同,曾国藩不仅指缺奏荐,还对因资历不符而遭吏部议驳者,据以力争。

为了让广大候补府县都有补缺之望,他还特别制订委缺制度,使出类拔萃之才尽快得到实缺,一般人才亦有循序升迁之望。对于幕府的保奏,曾国藩其实也采用此法。跟随曾国藩多年的幕僚,才高者像李榕、厉云官等早已位至司道,而方宗诚等则到同治十年(1871年)方得任实缺知县,估计这就是区分酌委与轮委的结果。这就使中才以下只要勤恳敬业,忠于职守,人人都有升迁之望。力争做到,让每个人都能分到好处。

在保奏的同时,曾国藩还鼓励下属走出去,自己发展。这是曾国藩高出同时代人的才华之一。早期在事业刚刚起步之时,他坚决反对另立山头的情形,为此,他把不服调遣的王璞山开出门户。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他却调整了这种做法,开始鼓励有能力的下属独当一面。左宗棠投奔他的门下时,没过几天,他就命他回乡招募军队。

左宗棠回乡后,以王璞山的旧部老湘营为根基,拉起了一支5000人的队伍,由王璞山的侄子王开化等率领。这5000人初战告捷,并为曾国藩处理了一次重大危机,令曾国藩另眼相看。后来这支军队就成了独立于曾国藩系统的武装,尽管接受曾国藩的统一节制,但实际上的领袖是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转战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迅速扩展,最后发展到七八万人。这便是左系湘军。后来镇压捻军与回民起义,以及平定新疆,都是靠了这支军队的力量。因为有了这支力量,左宗棠才成为几乎和曾国藩齐名的中兴名将。

曾国藩让李鸿章编练淮军,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淮军的发展远远超过左系湘军,最后甚至也超过了曾国藩本人的曾系湘军,成了晚清政局中的主导力量。

后来曾国藩还把这种方法传授给李鸿章,他曾写给李鸿章说提醒他要对下属放开手脚,让他们能独当一面,自己发展。

曾国藩提倡自立门户,鼓励下属独立发展,由此看出他的胸怀之宽广。其实,从曾国藩的经历中也可以发现,放开下属的手脚,不但自己没有损失,反而由于他们的实力增强,也大大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这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

所以,自己成功后,不要忘记是下属把你推上去的,也要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时机。

以德以礼,天下自治

宽法度、重礼仪、安民心等,这些都符合儒家思想的为政政策,只要能够落实到施政方针中去,而不拿它来招摇撞骗,一般都能取得卓有成效的结果。历史上许多有成绩的统治者的事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汉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明君,他即位的当年年底,君臣之间就围绕着是严刑峻法还是宽法度、重礼教展开了一场讨论。汉文帝说:“法律是整治国家的准则,用它来禁绝残暴,引导人们向善。现在犯法定罪后,无罪的父母、妻子、兄弟要连坐,收没妻子儿女为官府奴婢,这种做法是不是合适?”许多大臣都说:“百姓不能治理自己,所以制定法律来管制他们。互相连坐,收没妻子儿女为官府奴婢,以此来使百姓畏惧,让他们不敢轻易触犯法律,这种做法历时已久,是合适的。”

汉文帝说道:“我听说法律公正则百姓忠实,论罪量刑适当则百姓顺从。况且管理百姓而引导他们向善,是官吏的职责;如果官吏既不能加以引导,又参照不公正的法律去论罪,这反而有害于百姓,使他们为非作歹,法律怎么能禁止得了呢?朕看不出这种法律有什么合适之处。”大臣们见文帝不同意严刑峻法,就说:“皇帝恩惠浩荡,德泽天下,不是我们臣子所能比拟的。让臣等谨奉诏书,废除一人有罪而妻室收没为官府奴婢和一些互相连坐的法律。”由此废除了连坐法。

为了广开言路,提倡规谏,汉文帝又废除了以“诽谤罪”惩罪敢于直言犯上者的刑罚,他说:“古代治理国家,朝廷设有进献善言的旌旗和供书写诽谤言论的木柱,以此来维持治国之道的畅通,使直言敢谏的人都来发表意见。如今法律上有诽谤妖言之罪,这就使大臣们不敢畅所欲言,皇帝无从听到自己的过错,这怎么能使远方的贤才来到朝廷呢?应当废除这一法令:百姓当中有的人诅咒皇帝,约定互相隐瞒,而后来又相互揭发,官吏就认定是大逆不道,若还有其他言论,官吏又以为是诽谤。其实这些都是小民的愚昧无知,据此治以死罪,我非常不赞成。从此,有犯这种罪行的,不要审理和治罪。”

在执政十三年后,汉文帝又下令废除了肉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