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2211200000106

第106章 桑榆晚景 王炽身后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七日(1903年12月25日),一代富商巨贾、钱王王炽在昆明的“同庆丰”商号内与世长辞,走完了他人生的68个春秋。王炽死后归葬故里,灵柩运到弥勒县五山乡的烟子寨,后人为其举行了彝式葬礼。弥勒西山区的阿细人派出近千人组成大号队、鼓乐队、阿细跳月队、猫猫队、虎舞杈杈队等,为王炽举行了弥勒县有史以来最隆重、最欢乐的彝式葬礼,阿哲老毕摩翻开羊皮书为其念诵《指路经》。

云南政商文各界士绅贤达纷纷前往凭吊,一时间祭幛遮天避日,挽诗挽联纷披如雪,凄婉哀乐声碎天地。其中,云南文化名人、贵州提学使陈荣昌挽诗:“一生任侠真无愧,三从成品迥不犹。”云南状元袁嘉谷挽诗:“当代论豪杰,斯人特异常。”赵藩挽联:“是豪侠人材,固瑕瑜不掩也;当商战世界,宜中外共惜之。”这些,公允地为一代钱王王炽的一生作了“盖棺定论”。

五年后的1908年1月10日,王炽之妻李氏亦在昆明“同庆丰”病故,亦归葬于烟子寨,和王炽合葬,夫妻俩生死不离。

王炽去世,由长子王鸿图承传同庆丰大业。王鸿图与其弟王尧图为尽孝,对王炽归寝的墓地,煞费苦心,不惜工本。他们请地师(风水先生)前往王炽出生地弥勒虹溪镇堪舆后,延聘能工巧匠开始设计建造王炽墓陵。两兄弟之所以把烟子寨作为父亲的墓地,是有所考虑的。这里是绵延几千公里的乌蒙山的龙头,满目青山,风景优美,用“风水”先生的话说,是龙脉福地。整个墓陵占地一千余亩,包括王炽之母及其妻李氏的墓陵及牌坊、墓标、祭祀神道,以及位于烟子寨村中的祠堂。墓陵建筑历时30年,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始告竣工。王炽墓的主碑高近三米,为清朝年间流行的大转五碑制式。王炽墓全部采用上好的白云石、青石錾磨成公母榫扣合,并用洋灰(水泥和糯米浆拌沙石)浇铸,关键部位甚至在现场熬铁水浇实,坚固无比,气势恢宏,仅墓碑前的阙室就能够置一张八仙桌供奉。后人评说,王炽墓陵规格及耗时耗资堪称滇南古墓葬建筑之冠,无愧滇南乃至全滇古墓建筑艺术之大观,气势超过昆明园通山上的云南都督唐继尧墓。

王炽墓陵四周伫立着300多棵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松树,松树冠如伞盖,繁枝苍劲,日复一日在风中伴随着鸟儿的欢鸣和放牧的山歌,或浅吟低唱,或在暴风雨中摇枝呼啸,忠实地守护着“一品”巨商王炽长眠的灵山吉地。

王炽墓建筑完成,历来为王氏庄子的烟子寨村佃户自然成了王炽墓陵的守护人。村中百姓在山间劳作,打猎放牧,捡柴拾菌,采摘山花野果,总会避开王炽的墓陵,即使绕不开走过路过也恭谨慎行,生怕惊扰逝者安息。

后来,当地有人觊觎王炽墓葬,遂起不良之心。于是,有组织地指挥墓地所在地青壮年劳力,用烈性炸药将王炽墓用铁水铸实的围坟石摧毁,随之逐层剥开墓冢。掘墓人将王炽棺内的陪葬品悉数取出盗走,有的掘墓者连王炽身上穿的绫罗绸缎也不放过。王炽遗骸被随意抛弃在墓旁的林地中。王炽墓惨遭毁灭的同时,其母及其妻李氏墓也被盗毁。能工巧匠精心錾磨的墓碑、墓志铭、墓围石,跪守在祭祀神道两旁的猪、牛、羊、虎、象等活灵活现的石刻,要么被搬走,要么被捣毁。光滑厚重的墓志铭碑额竟然被人抬去垫在门槛下,供出入时踩踏。墓地周围的大松树也未能幸免,被盗墓者砍伐得一干二净。

大约十年后,王炽夫妇的墓地再次被人用炸药爆炸,据说因之仍搞得很多丝绸和其他宝物,是用几匹马驮的。作者猜想,那些炸墓者肯定是有点历史知识的不法之徒。

据说,炸墓事件还帮了烟子寨人的忙。当时连包谷饭也吃不饱的烟子寨人很早就垂涎着这一块肥地,但迫于对一代富商巨贾的敬畏而不敢“下手”。这下好了,他们借机扒平了坟包开荒种地。

“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荣耀与没落的伤怀。每每触景生情,王炽生前‘急公好义’的善举便会一幕幕在眼前回闪。王炽生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箴言般的话:‘什么都可以出卖,就是不可以出卖良心!’面对眼前多次遭盗毁的断碣残碑,唯有风中的荒草,日复一日向已然湮灭于愚昧之手的墓葬文明鞠躬致歉。悲愤心境下,著诗一首感怀:‘一代豪商恋故台,归根落土烟子寨;精雕墓陵呈祥瑞,立坊树标兴壮斋。可恨掘金盗玉贼,撬石开棺敛阴财;生前荣耀享一品,死后化尘遭劫埃。‘载锡之光’蒙地霾,‘急公好义’任人排,枯藤野草伤悲甚,‘义重指囷’岂不哀?’”(资料及引文摘自《只有荒草在废墟上致哀》——云南日报数字版2016.10.30.)

注: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自称“阿细璞”,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

注: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下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市西山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在弥勒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上,多彩多姿的民歌像山里的泉水一样甜,绚丽浪漫的舞蹈像山里的流岚一般美。居住在西山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集体舞蹈“阿细跳月”,是出落在这歌舞海洋中一枝独秀的山茶花。它像清爽的山风,像欢快的山溪,像燃烧的火把。

注: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毕摩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

注:清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的军款数目巨大,一时难以筹措。此时的王炽已富敌半个云南,他审时度势,义不容辞大义出资,前后共垫支白银60万两,清朝廷诰封王炽“资政大夫二品顶戴候选道”衔,赐赠“急公好义”、“义重指囷”匾,隆重旌表王炽的义举。

图一,王炽墓地碑坊遗迹——乐善好施坊(摄于1999年)

图二,王炽墓地碑坊及古树.

图三,王炽墓地碑坊遗迹

图四,王炽墓地墓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