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2211200000073

第73章 赞助革命 护国运动(五)

附:梁启超题写给岑春煊的信

乐斋先生鉴:

、别后惘惘。廿一抵沪,小野同行,本拟小住三日即东渡。既至,乃审此间人所相视者何如。盖不问派别,万喙一声,同尼其行,因此旅沪。日人亦生疑沮。仆非敢负公诺责,然事势既不许,耿耿而已。要之,仆千万死罪,在既钻营作都参谋,又钻营作政务委员长,犹不知足,复钻营办外交,怙权贪位如此,罪浮于袁世凯宜也。仆之志事,数月来不肯语人。前在广州鸿门宴席上,发愤之极,无意流露谓我氏名三字苟利用焉而可以有益于国家者,随在可供人利用,无所顾惜。若虑吾操夺某人某处之实权、实力,请千万放心,吾非惟志愿不及此,即才力亦不逮此也,此言印泉在席间亲闻之。吾在肇庆钻营此两美缺之丑态,肇庆诸贤亦共见之,今袁逆已确成冢中枯骨,灭亡在旦夕,胸中孤愤亦已略泄。担当国事自有人在,仆可以从此辞矣。蓄志办一中学校,久而未成,今当着手。惟袁逆一日未去国,则我氏名三字仍一日甘供利用,决不肯爱惜毛羽而授敌以瑕,此所以报国亦所以酬公也。公为万流所宗,行矣自爱,翘首南望,缱绻何极。

启超叩头。五月廿四日。

(是信实质为一封表明辞职意图的信,收录于中华书局与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所编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书信》。信中所称“乐斋”即为岑春煊。)

此信的写作背景:

1915年12月16日,梁启超启程由天津南下,从事倒袁运动,12月25日,其弟子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

1916年的1月到5月,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相继宣布独立。

1916年5月1日,在梁启超的推动下,两广总督司令部成立,举岑春煊为都司令,梁启超为都参谋,章士钊为秘书长。鉴于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的设立只能解决两广统一领导的问题,而其他独立的各省还没有统一领导的机构,为此,两广护国军都参议梁启超提出设立军务院的主张,并草拟《军务院组织条例》。1916年5月6日,军务院成立,举唐继尧与岑春煊为正副军长(实际为岑春煊主导),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军务院的成立,对袁世凯继续担任总统是沉重的打击。为了与冯国璋等势力协调反袁运动,梁启超于5月21日抵达上海,旋赴南京。冯等乃在南京举行会议,谋劝袁退位,袁已陷于四面楚歌之中。此信即写于此时。梁启超被举为政务委员长及抚军之后,时论或有梁启超钻营官位、怙权贪位之传言,沪上人士颇多攻击者,梁遂写此信向岑春煊表达反袁决心

此信除了向岑春煊表达反袁的决心,也有对人事纷争的担忧。为了表达自己的反袁决心,梁启超甚至在信中不惜将自己说成是贪恋权势的政客,只要能反袁,他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节,他梁启超的名字可以任意使用。意思就是,不管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可以被你们任意利用,只要能反袁,你们怎么看待我都行。也正是有鉴于此,梁启超才要在信中表态,等护国战争一旦胜利,自己即辞去全部职务。

事实也证明,梁启超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就在1915年的5月17日,也即军务院刚成立不到20天时间,梁启超即再离肇庆,20日抵上海。5月30日,自沪致电肇庆岑春煊等,请辞全部职务。也就是说,自军务院成立不到一月时间,梁启超即辞任军务院政务委员长诸要职。尽管梁启超在护国军任职时间十分短暂,但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梁启超,便没有护国战争,也即没有袁世凯的倒台。

图一.梁启超给岑春煊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