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年夫妻。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以原则为纲的,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原则,不遵守原则,不按规矩办事,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系统功能紊乱。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有其特定的原则的。虽然大多数人都清楚这些规矩和惯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能够很好地遵守的。他们就像那位留学生一样,常在自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时候忽略这些原则的重要性,不仅给别人添堵,也给自己制造麻烦。
不要把“世故”当作“成熟”
生活中,青年人总觉得为人处世难,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来,可往往又无法分清成熟与世故的界限,陷于世故的泥坑。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熟与世故呢?
成熟者能看到社会或人生的阴暗面,却不被阴暗面所吓倒;表面上沉静而内心却有一腔热血。因为,面对黑暗面,有不平而不悲观,既坚信希望在于将来,又执着于今天的努力。世故者也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但他们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他们因为曾在事业、理想、生活、爱情等方面遭受打击或挫折便冷眼观世,觉得人生残酷,社会黑暗。他们自以为看透了社会和人生,以“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自居。在生活中,成熟与世故的具体区别表现为:
①真诚与虚伪。成熟者知道社会是复杂的,因此人的头脑也应当复杂些。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轻信、不盲从;与人交往,考虑复杂些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如果遇见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因为这样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可以多听少谈,真正了解后才可以敞开交流思想。这是鲁迅先生待人的经验之谈。世故者由于过多地看到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因而错误地认为人世间没有真诚可言。与人做“披纱型”的交往。犹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妇女披上自己的面纱一样,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对人外热内冷,处事设防,奉行“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处世原则。同友相交,虚与周旋,别人的事自己探听尤详,自己的事隔墙难闻,说给别人听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
②互助和利用。成熟者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坚持互惠互利,互帮互进的态度,有福共享,有难共当,患难时见真情。世故者对周围人采取于己有用者交往之;于己无用者疏远之的态度。交往的热情,则同于己有用之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对同一个人也不例外,尤如果戈理小说《死灵魂》中的主人公乞乞可夫一样,在刚当小职员时,百般讨好、巴结上司的麻脸女儿,当博得上司的好感,当上了科长,站稳了脚跟之后,便马上翻脸不认人,那个痴情的姑娘便成了他愚弄的对象。
③坚持原则与看风使舵。成熟者遇事头脑冷静,坚持原则,有主见,自己该干什么仍干什么。世故者观风向,看气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人所好,八面玲珑,采取“随风倒”的处世方法。就如有人所刻画的那样:当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际时,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说话时,眼睛里有时还会泪光闪闪;转身同性格多疑的人交际时,他又会俨然装得深沉起来,与对方一起分析别人如何有可能损人利己,奉劝对方应采取的态度和对付的方法;而同率直爽情的人谈话时,他又会马上变得嫉恶如仇,真想马上为朋友打抱不平,即使两肋插刀亦不顾;然而同喜欢息事宁人、凡事调和的人在一起时,又显示老谋深算,久经风霜的样子,把那些正直的举动,说成“简单”和“幼稚”,仿佛发生的一切麻烦都是因他不在场而造成的。逢人迎合不吃亏,他中有我成“朋友”是变色龙者的秘方。
④直面现实和玩世不恭。成熟者对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做敢当,有“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往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世故者游戏人生,采取滑头主义和混世主义态度,专搞中庸,惯于骑墙,他们和人可以谈天说地,但只是摆现象,不下结论,迫不得已时也有些不言而喻、“大家早已公认”的结论。遇有原则问题需要辨明时,则不问是非曲直,要不然就是模棱两可,怎说怎有理的话;与人意见不一时,便以“今天天气……哈哈哈”的态度加以回避。对于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嚣张行为,虽知其隐秘,却不露声色,做冷眼旁观者,既可明哲保身,又可留条退路。
⑤奋进与沉沦。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许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人生的磨难。但前者把挫折当成奋飞的起点,重新认识社会与自我,奋进不已;后者则或者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巨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或者干脆对一切无所谓,企求超脱社会,也许还会同恶势力同流合污。
成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志,世故者只能把人生引入歧路。世故在人际交往中留下的印象是不可信、不可靠和不可近。一个这样的人,自然很难在人生舞台上有出色的表演。
苛求完美就是虐待自己
人生是没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存在于理想中。生活中处处都有遗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因为追求完美而苦恼,可能会留给我们更多的遗憾和痛苦。
在印度佛教的《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体态婀娜、面貌娟秀的太太,两人恩恩爱爱,是人人慕羡的神仙美眷。这个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温和,美中不足的是长了个酒糟鼻子。柳眉、凤眼、樱桃小嘴,瓜子脸蛋上却长了个酒糟鼻子,好像失职的艺术家,对于一件原本足以称着于世间的艺术精品少雕刻了几刀,显得非常突兀、怪异。
这位丈夫对于太太的鼻子终日耿耿于怀。一日出外经商,行经贩卖奴隶的市场,宽阔的广场上,四周人声鼎沸,争相吆喝出价,抢购奴隶。广场中央站了一个身材单薄、瘦小清癯的女孩子,正以一双汪汪的泪眼,怯生生地环顾着这群如狼似虎,决定她一生命运的大男人。这位丈夫仔细端详着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间,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极了!这个女孩子的脸上长着一个端端正正的鼻子,他不计一切买下了她!
这位丈夫以高价买下了长着端正鼻子的女孩子,兴高采烈地带着她赶回家中,想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惊喜。到了家中,他把女孩子安顿好之后,用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着血淋淋而温热的鼻子,大声疾呼:“太太!快出来哟!看我给你买回来最宝贵的礼物!”
“什么贵重礼物,让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太疑惑不解地应声走出来。
“喏!你看!我为你买了个端正美丽的鼻子,你戴上看看。”
丈夫说完,突然抽出怀中的利刀,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时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赶忙用双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贴在伤口处。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那个漂亮的鼻子始终无法粘在妻子的鼻梁上。
可怜的妻子,不但没有得到丈夫苦心买回来的端正而美丽的鼻子,反而失掉了自己那虽然丑陋但是货真价实的酒糟鼻子,还受到无端的刀刃创痛。而那位糊涂丈夫的愚昧无知,更是让人可怜!
有些事,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有些事,无论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对于我们不能改变的,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只能接受它们,不要抗拒。世界就是这样,事情就是这样,他人就是这样,我们应当把这些当成水分子结构、当成地球形状、当成宇宙组成一样的自然事实来接受。我们可以心生怀疑或好奇,可以保留提问的权利,但不要试图去改变什么。因为有一些方面,像我们的国籍、父母、遗传基因、肤色,家境、幼时所受的教育以及将要生长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在我们出生之前就注定了。
完美主义者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能克制自己追求完美的激情与冲动。他们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当然是可取的,但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想使客观条件和自己的能力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才去做。因而,这些人的人生始终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之中。他们没有做成事情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去做,而是因为他们一直在等待所有的条件成熟,结果就在等待完美中度过了自己不够完美的人生。
完美主义者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缺点和不足,非常挑剔。有的人没有什么好朋友,总也找不着对象,跟谁也合不来,经常换单位,为什么?那是因为他谁也看不上,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其优点。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更不能容忍自己紧张时不自然的表情,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控制越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不允许自己身体有丝毫不舒服,总是怀疑自己得了重病,经常去医院检查。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都会有紧张、不适的体验,这是正常的表现,必须学会接受它们,顺其自然。如果非要抗拒自然规律,则必然会愈抗愈烈。
完美主义者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很少看到优点,总是关注缺点,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所以缺乏自信,当然会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乐,痛苦就常常跟随着他,他周围的人也一样不快乐。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反倒使人清醒、催人奋进,是好事。没有皱纹的祖母最可怕,没有遗憾的过去无法连接人生。
人生确实有许多的不完美,但我们可以选择走出不完美的心境,而不是在“不完美”里哀叹,当然,也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完美。
看上去完美的人容易遭人嫉妒和忌恨,因此,比其他人看上去更好往往是非常危险的,而所有的危险最严重的就是看上去没有任何缺点,因为这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而嫉妒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烦恼。为了使别人的嫉妒发生偏转,最好让自己显得更加富有人情味、平易近人,偶尔表现出自己的缺陷和弱点,并且承认那些没有害处的建议是聪明之举。
美国有位政治家,平生洁身自好从无任何污点,几乎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他在民众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同时也引起了新闻界的兴趣。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他,目的是想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未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想质问他的记者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用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用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放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风度翩翩、高高在上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政治家有了一种亲近感。
其实,这整个过程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怀疑和抵触情绪就会消失,而且由于受同情心的驱使,还会对对方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有亲近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完人”,就能使他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与你为敌。
一个深谙生存之道的人懂得成全别人的好胜心,会让别人更加喜欢你,让自己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还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偶尔暴露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就可以了。
既要敢冒险,又要减少风险
无可否认,所有的冒险都会令人感到兴奋,同时也会产生焦虑。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冒险既然是不可避免的事,何不干脆让自己奋力放手一搏?而且你越是恐惧,就越不敢尝试,不敢尝试就会丧失很多珍贵的机会。
这点我们可以从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玫琳?凯的奋斗故事中看出来。
“我首次举办玫琳凯化妆品销售展时碰了一鼻子灰。我当时急于想证明可以让许多女孩子购买我们公司的护肤产品,我希望自己举办的销售展能一举打响公司品牌。但是那天晚上我总共只卖了一块五毛钱。离开销售展地点后,我开车拐过一个街角,趴在方向盘上哭了起来。‘那些人究竟怎么了?’我问自己,‘她们为什么不要这种奇妙的护肤品?’一阵恐惧感掠过我的心头。我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怀疑自己是否太冒险了,或许准备得还不够充分。我之所以忧心忡忡,是因为我把毕生的积蓄全部都投到这项新产品的研发中了。我对着镜子问自己:‘玫琳,你究竟错在哪里?’这一问却使我恍然大悟,因为我竟然从来没想过请人订货。我忘了向外发订货单,却只是指望那些女人会自动来买我的东西!”
“是的,我失败过,而且几度差点崩溃。但是分析了前因后果之后,我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我数千次向玫琳凯公司的员工们讲述这段往事。我要他们知道,我首次举行化妆品销售展时的失败经验,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志。那次的失败是我后来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我确信生活就是一连串的尝试和失败,我们只是偶尔获得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尝试,勇于冒险。”
有人说冒险是一种赌博,其实并不完全正确,一些人把冒进和冒险等同起来,这是不对的。冒险迥异于冒进。
冒险是这样一种东西,你经过努力,有可能得到,而且那东西值得你得到。否则,你只是冒进,死了都不值得。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冒险都能取得成功,失败的几率仍然是存在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不敢去冒险了。这就需要你对自己首先要有一个了解,在决定去冒险的时间地点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包括你在人生奋斗中所处的确切位置,以及那个位置对你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你必须考虑,若以现在的条件,假设失败了,是否还有后路可退,你有多少筹码等等。
冒险之前的准备做好了,就没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大胆地下注了。而且一旦筹码落地,你就不能再想着输了。你要全力以赴去争取赢的机会,即使你的赌注全输了,你也不用过于灰心丧气,因为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情,是非常正常的。冒险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决策时就应该把这种代价考虑进去。总之,既要敢于冒险,又要尽量减少风险成本,这才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