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2134900000012

第12章

刚愎自用的人自尊心极强,一点都冒犯不得。谁若是当面顶撞了他,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了他,他就会火冒三丈,认为这是在故意和他过不去,故意让他下不了台,是故意在寻衅。他就会从此记在心上形成伤口,而且这个“伤口”很难愈合,往往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掉。以后,他一有机会就会对“发难者”进行打击报复。

刚愎自用的人一般都是好大喜功的人。这类人喜欢自我肯定、自我表彰,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就沾沾自喜,到处表功,唯恐他人不知道。这类人也只喜欢听吹捧的话,不喜欢听不同的意见,更不喜欢听反对的话,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帮献媚于他的小人。这些小人会投其所好,在他的面前搬弄是非。

刚愎自用的人大都是从来不认错的人。这种人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从来都不怀疑,有时明明是自己错了,却就是不承认;明明是自己将事情搞得很糟,但就是不认账;明明是自己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却偏偏说是他人将他的思想理解错了……总之,黑的说成是白的,错误变成了真理,成绩永远是自己的,错误永远是他人的,即便是他有错,也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是“七分成绩和三分缺点”,因而经常是倒打一耙,反诬批评者不怀好心。不仅如此,为了彻底杜绝批评者的反对声音,还会利用权势大整特整那些批评者。这类刚愎自用者不肯悔改、又不听他人劝告的特点,往往会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结果就会与自己原来美好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

刚愎自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坏毛病,它可以使人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离真理越来越远,离逆境越来越近。那么,怎么纠正或消除刚愎自用这一坏毛病呢?

一是要谦虚,虚荣心不要太强,应尽量听取别人的意见。心太满,就什么东西都装不进去;心不满,才能有足够装填的空间。

二是学会理解别人、体贴别人,尽量减少盲目和偏执。要善于发现别人见解的独到性,以便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观察问题。无论如何,不能一听到不同意见就勃然大怒,更不能利用权势将他人的意见压下去、顶回去。这样做是缺乏理智的表现,是无能的反应,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三是要有宽容的心态。只有互相宽容,才能做到彼此之间的平等和民主。学会宽容,就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尊重领导,人们一般都容易做到,而尊重比自己“低得多”的人,尊重被自己领导的人,却很难很难,尊重就必须从这一点开始。而什么叫尊重呢?就是认真地听,认真地分析,对的要吸收,并要付诸行动。即便是不对的,也要耐心地听,耐心地解释,做到不小气、不狭隘、不尖刻、不势利、不嫉妒,从而将自己推到一个新的思想修养高度。

总之,一个人若不能克服刚愎自用这种坏毛病,他终有一天会碰得头破血流,后悔莫及。

卖弄才学不可取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聪明人首先要学会保全自己。

一群猴子住在江边的一座山上。这座山飞瀑流泉,树木繁茂,风景十分秀丽。

有一天,吴王带着随从乘船在江上游玩。当他发现这风景秀丽的猴山时,感到异常兴奋。吴王令随从在猴山脚下泊船,他要带领他们下船登山。

山上的猴子们往日平和与宁静的生活,突然被这么多上山来的人打破了。它们吓得惊惶失措,四下逃走,躲进荆棘深处不敢出来。

一只猴子却与众不同,它从容自得地停留在原地,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手舞足蹈,满不在乎地在吴王面前卖弄着它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这只猴子并不害怕,吴王射过去的箭都被它敏捷地抓住了。吴王有些气恼,便命令随从一起追射这只猴子。面对这么多人射过来的箭,猴子难以招架,当即被乱箭射死。

这只猴子,倚仗自己的灵巧,不顾场合地卖弄自己,就这样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做人应以此为戒,千万不要恃才傲物,在人前显示和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否则,必将作茧自缚,甚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随着秦统一战争的不断胜利,吕不韦的权势也一天比一天大,甚至盖过了秦始皇。秦始皇亲政后,以吕不韦私通叛党之名,免除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让他去河南就职。

吕不韦到了河南之后,河南就变成了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是文化中心。各国使节或是来访大臣到咸阳之前,都会先到吕不韦那里停留议事。到达咸阳见秦始皇时,他们所提出的往往是在吕不韦那里得到的结论。在咸阳的大臣遇有重大问题和疑难事件时,也会和吕不韦书面往来商议,甚至亲自跑到河南求教。秦始皇闻知,心中越发担心了。谁知吕不韦一点也没有收敛的迹象,他召集门客吟诗着作,议论时事,俨然成了首脑。吕不韦的门客到处游走,希望为他重新选一个主人。也有的国君,极力要求吕不韦到他们的国家担任重要的官职。

吕不韦越来越大胆了,还企图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再次发家。这次秦王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能坐视吕不韦的风头盖过自己,也无法容忍吕不韦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秦始皇送给吕不韦一封信,信上写道:“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要封你河南十万户?你与秦王是什么亲属关系,可以称为‘仲父’?你和你的家属还是滚回蜀地去吧。”

吕不韦已经年迈,怎么能够走到四川呢?吕不韦知道事情已不可挽回,便饮鸩而亡。

吕不韦的悲剧就在于他超越了做人的界限,他声势显赫,“傲”字当头,给秦始皇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从这个层面来说,吕不韦的悲剧不可避免。

智慧的人都知道藏而不露,有了一点点本事就喜欢卖弄的人是愚蠢的。在职场上,这种人往往狂妄自大,树敌太多,与同事之间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语言表达、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以致影响到他人。

这种锋芒好比额头上长出来的角,如果你不想办法自己磨平,时间久了,必会被人折断。那时候,你受的伤就重了。

把握露与不露的分寸

初入社会时,也许你会觉得一定要全面展示自己,这样才能在同辈中脱颖而出,是千里马就应该跑在最前头!但是,也有人会告诫你:“年轻人切忌锋芒太盛,所以应当藏而不露!”其实,这两种说法都走了极端。如果你能学会儒家的中庸之道,半藏半露会让你更加出色。

或许你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才能,甚至还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没有人了解你。领导看你就像一张白纸,文章做得怎么样就看你的发挥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要想怀才而遇,就必须才华外露。不露,就没人知道你有这种才能;领导不了解你,也就没法重用你、提拔你。如果你把自己的能力一直隐藏起来,时间一久,领导就会认为你是无能之辈,不再理你了。

“露”还要看你的领导是怎样的人。上司开明,他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重用你。如果你在嫉贤妒能的领导面前“露”起来没完,就要走背运了。有些领导不愿意把风采和才华俱胜于己的人留在身边,因为他们要防着不让人取而代之。在这样的领导面前乱露而走背运的例子从古至今比比皆是。

《庄子》中的“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挺拔的树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人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把握好露与不露的分寸,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战胜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这样你才不会被别人当靶子打。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也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还是暂时收敛起锋芒、掩饰起才华最为明智。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处世不留余地,办事咄咄逼人。他们虽然也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过于天真,没有把握好露与不露的关系。有一位分配到某单位的大学生,他从下车间开始,就对单位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写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他一一综列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骄傲乃至神经病,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借别的理由将他退回学校再做分配。两年之内,他因同样的情况,换了好几个单位,而且一个比一个更不如意,他牢骚更甚,意见更多。

此人作为锋芒毕露的典型,在新的人际交往圈子中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级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妨碍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能,还招来了妒忌和排斥。这种人就是看不到社会的复杂性,把社会看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而且不懂得及时改变自己的思想。他们往往不是因为锋芒毕露走向成功,却极易因屡受挫折而一蹶不振。

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旧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他们的才能又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滥杀功臣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

锋芒是非常扎眼的,会让许多心胸狭窄的人受不了。一些急于显露自己才能和实力,处处张扬自己的人,往往会“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一些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却往往能抓住时机,一举成功。含蓄节制乃生存与制胜的法宝,需要你在为人处世中慢慢修炼。

哥们儿义气害人害己

某单位火车司机和副司机两人,工作上是长期搭档的伙伴,生活中是亲如兄弟的“哥们儿”,可就因为“哥们儿义气”太重,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一天,两人当夜班执行调车作业,副司机在下半夜精力不济,打起盹来。司机出于“兄弟情谊”没有吭声,心想,自己多辛苦点就是了。谁知,睡意也渐渐向司机袭来,仅一分钟,机车就越过关闭的信号机,造成挤岔事故。事后,两人在总结事故教训时,都后悔不迭地异口同声说:“哥们儿义气害死人!”

所谓“哥们儿义气”,就是为了朋友私情而抛弃原则的一种狭隘义气,说到底,是建立在利己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你对我有恩,我对你有义,你给我好处,我给你报答,就是这么一种交换关系而已。因此,给有“哥们儿义气”的同志送上陈毅元帅的一句诗以劝勉:“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下面同样是一个因为讲哥们儿义气而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的事例。

曹某某,男,51岁,原北京市门头沟区某镇财政所所长、小康办主任。2002年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提起曹某某,在门头沟区有很多人都知道。他担任镇财政所所长多年,又负责该镇招商引资工作,手中着实有点权力。为人又喜欢交朋友,愿意给朋友帮忙,因此,他在社会上交了许多“朋友”。“朋友”们提起曹某某也都竖起大拇指,认为这个人“够义气”。

2000年8月的一天,曹某某的一个朋友找到他,提出借一笔钱,为朋友帮忙注册一个公司,并许诺,该款用不了几天就还。曹某某虽然心里为难,但为了给朋友帮忙,还是从镇财政所提取了一张50万元的支票交给了朋友,朋友用此款为他人注册了个人公司后将款归还给他。2002年此事被揭发。

在检察人员对其进行讯问时,曹某某说出了心里话。他本人从事财务工作多年,明知将公款借给个人违反财经纪律。但出于哥们儿义气,为朋友帮忙,丧失了原则,做了糊涂事。此时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至此,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干部,为什么会沦为犯罪分子呢?曹某某从一个农民到国家干部,靠的是自己的积极努力和群众的信任。刚当上财政所所长的那段时间,他也确实是兢兢业业工作的,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肯定。他的变化是从负责该镇招商引资工作开始的。工作性质决定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经常需要请客送礼吃饭,也经常被别人请。在迎来送往之中,曹某某找到了被追捧的感觉,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时间长了,有些人就成了“朋友”。但这些朋友其实看中的是他手中的权力,图的是能帮忙办事。可曹某某当时哪里会想这些,他倒是真的拿这些人当起了哥们儿,反把纪律和原则放到了脑后,哥们儿有事哪能不帮忙?为了给哥们儿帮忙,他不惜违反制度、纪律甚至法律。他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将公款借给他人使用,在赢得了面子和“朋友”赞誉的同时也把自己送进了牢房。虽然此时此刻曹某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法律的威严,甚至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法律是无情的,他不得不咽下自己酿造的苦酒。曹某某一案再次向世人敲响了警钟,要慎用手中的权力,哥们儿义气要不得,违法犯罪的事干不得。

真正的朋友不是讲哥们儿义气,而是患难与共。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在你受伤时,会在第一时间找到你,然后什么都不说,就静静地陪在你的身边。等你哭完,他会告诉你,让你擦干眼泪,然后坚强面对。

真正的朋友会给你你的空间,他不需要你在他面前像张白纸。但他却会努力地了解你,直达你内心深处。在你愿意把秘密跟他分享时,他会静静地听,并且为你守口如瓶。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骄傲自满时,毫不留情地泼你冷水;会在你沉溺于美好的幻想中不能自拔时,残忍地将你拉回现实;会在你功成名就时,默默地替你祝福。

真正的朋友在彼此面前,是不需要隐藏什么的。开心时,你们会夸张地大笑;悲伤时,你们会毫不掩饰地大哭;受了委屈时,你们会生气地破口大骂那些人。因为你们知道,在彼此面前,你们不需要矜持,不需要坚强,不需要忍气吞声。你们知道,在彼此面前,只要做自己就好。

真正的友谊,好似一杯醇酒,越久越浓;好似一杯淡水,越淡越真。

真正的友谊不需要频繁的接触来维持,即使不见面,彼此心中牵挂祝福,不也很美吗?真正的友谊不需要华丽的点缀,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即使只是互赠一片落叶,彼此心中也已能深刻体会到友谊的可贵。

最真的友谊莫过于彼此坦诚相待,倾诉心中的喜忧;真正的朋友是互相帮助,患难与共。

请记住:朋友之间需要真正的友谊,但不需要哥们儿义气。

不讲规则的人不会受欢迎

一个曾在德国留学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件事,她说:

“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但没想到的是,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变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