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王永民在地下室受穷的时候,DEC掏出20万美元购买了五笔字型专利使用权。1987年3月6日,王永民从地下室搬到远望楼宾馆。
有一位足球教练,生来就杞人忧天,凡事都从最悲观的角度来看。
有一次,他带着足球队,坐车到另一个球场去和某一大学的足球队比赛。一路上他对体育记者不断抱怨:“我们怎么会赢呢?坐车坐那么久,早已使我们的肌肉僵硬,全身酸痛。而那里的学生却以逸待劳,天天操练。”
几个星期后,有一支球队到当地和他的球队比赛。这次教练又抱怨道:“我们绝无获胜的把握!你看,我们天天操练,每个人都精疲力竭,他们却在车上养精蓄锐,下了车立刻生龙活虎,个个勇猛异常。”
可想而知,这个教练所率领的球队是一支很少打赢的球队。
世上没有上帝,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怨天尤人。拯救苦难、拯救自我,最终必须靠自己。记住: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二十几岁的人,为了刚起步的事业,总是要奔走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的心理预期与岗位实际收入难免落差很大。对于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企业和求职者的共识就是:二十几岁的人,普遍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难以在短时间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换句话说,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的学历,远没有经验来得重要。
近日,上海、浙江、安徽以及省内的80家优秀企业抛出1000多个中高层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在南京招揽优秀人才。这些企业的高层人员均表示:中高级人才的工作经验远比学历更受企业重视。
这次交流会是江苏省和南京市联合举办的第十七届经理人才交流会。招聘部门经理级以上岗位700多个,其中副总、总监级的有200多个。主办方事先有针对性地邀请了省、市高层人才信息库中3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会,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500多名MBA学员也进场求职。
让人惊讶的是,招聘企业对学历要求并不高,大多数岗位仅以大专学历作为底线,对年龄要求也比较宽,很多中层岗位45周岁以下都可以。现场招聘的一些企业老总也说,学历并不能说明个人能力,企业最需要的是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
介强是一名财经类大专毕业生,现在是一名国家公务员。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历低并不是影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只要你有丰富的经历,并以自己的实力去冲击求职目标,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难事。
介强的各门专业课都学得很棒,还参加了法律专业本科段的全国自学考试,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公开发表过一些文章,是学生会干部,在校时也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因此,介强对自己的求职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当介强踏进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场时,却傻了眼,只见每一个摊位的展板上都写着“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介强第一次觉得我这个专科生是如此没有分量,于是连递简历的勇气都没有了。
第二天,介强调整了心态,认真打理了一下外表,决心以自己丰富的经历和特长去说服招聘方,赢得机会。介强鼓起勇气去应聘省内一家知名企业集团的会计。好不容易挤进人堆,递上求职材料,对方一看是专科生,立即把材料递还介强,说:“没看见展板上写的吗?我们要本科以上学历的。”介强赶紧说:“您别急,您看我有外语、计算机的等级证书,有很丰富的社会实践的经验,很多的本科生也许还赶不上我呢!”趁对方一愣的瞬间,介强又跟上说:“您看,我还发表过不少文章,还是学生会干部,法律本科也快修完了……”招聘人员又接过介强的应聘材料认真看起来,最后说:“你这小伙子还真够有韧劲的。你留下来吧,待会儿我们再谈谈。”介强终于以一名专科生的身份挤进了这家大企业,而且是唯一的一个。
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低而苦恼、自卑,与其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不如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拓展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筹码。毕竟,大多数用人单位更看重人的能力,而非学历。
对于二十几岁的人,还必须要说的是:经验不等于能力。
二十几岁的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干什么?学习是毋庸置疑的。只有通过大学的刻苦学习,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个人修养等方面才能全面提高。但是近些年来招聘单位强调工作经验,特别是对一些人文等很难量化的学科,工作经验更被看重。所以不少二十几岁的人为了积累足够的令招聘单位满意的工作经验,经常耽误正常的学习去打工,甚至托关系、找熟人伪造相关经历。
但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真的就如此之重要吗?所谓的经验就是一个人具有干某项工作的经历,但一项工作是否能干好,干得很出色,这与干活者的个人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关系。
所以说所谓的工作经验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对于二十几岁的人更是如此。
选择能真正鼓舞你的理想职业
《圣经》中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人是有福的”,特别是对现代人来说,竞争更加激烈,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已非易事,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更加困难。因此,这句话更带有真理性,并且更耐人寻味。但是,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东西,在几乎所有民族中,在几乎每一个年龄段,你总会发现,总是有一些人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表示不满和抱怨。
对于有的人来说,不管他们所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他们都不喜欢。因为他们是一些喜欢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对一个不喜欢工作和劳动的人,你能指望他做出什么呢?除了失败和平庸,他们一生之中是不会做出什么成绩、创下什么事业的。懒惰乃是万恶之源,一定要牢记:一日劳作,可获一日安眠;终生劳作,可获一生幸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没有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并不是因为他们好逸恶劳,而是因为他们在开始生活的时候,迈出了错误的一步,选择了错误的职业。人们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对某一工作“不合适”或者说“不能胜任”。
能自由自觉地选择职业,这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有着神圣的使命和职责的。这个使命和职责究竟是什么?这必须由他自己去寻找、去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里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有了这盏明灯,我们就有了一个可靠的精神支柱,在岁月的黑暗与迷雾中,你就有了选择正确道路的根据,而不至于徘徊不前,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迷失方向。如果没有目标或者说目标不明确,那么,人生就像一条燃着的湿绳,烟雾缭绕,没有亮光。
在确定目标时,也许,我们的理性会陷入迷误,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这种受到蒙蔽后理性的所选择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的整个希望也就毁灭了。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理性的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在求职择业的时候,进行比较长远的考虑也是非常必要的。对现在的你来说,十年后是个遥远的未来。但是,何不试着预测一下十年后的你会如何呢?十年后你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否幸福、满足呢?一旦考虑到这些长期性的问题,就必须列出一串对你而言具有魅力的职业清单。接着,还要把几项主要的因素考虑进去,然后了解这些职业的生活形态,有什么样的特征。例如,会不会像海洋生物学者和考古学者一般,就业机会很少?有无地理上的限制?地质学者为了要找寻新的矿床,必须长期离开家庭,那样的条件和你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协调吗?如果你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职业领域,我建议你选择工作机会不受地区限制的职业。那样子,即使搬去别的地方,学到的技艺还是伴随着你。大多数的医生都体验到移民到外国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医生的教育有很严格的规定,并且几乎所有的其他国家都不相同。
在求职择业的时候,一定要多听别人的建议,避免以下误区:
①只注重收入。有些人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去从事那些低贱的、甚至其正当性还值得怀疑的职业。这样,他们就出卖了自己,出卖了自己的人格,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出卖了自己的才智,甚至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世界上确实有许多年轻人,他们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可是他们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和快乐,自甘堕落,甚至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这种不明智的选择是极为可悲的。
②追求虚荣。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但是,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分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③超越体质的限制。在我们所能选择的可能性范围内,不要从事那些损害你的健康的职业。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无异于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有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让素养帮你打赢第一仗
应聘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第一次亮相,它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决定了我们进入社会的起点,这个起点将会影响我们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
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打赢第一仗至关重要。
不要认为在工作中说话得体、做事眼明手快就可以了,如果没有职业素养,可能连入门的机会都会失去。
作为公司老总,我经常会亲自招聘员工,曾有两名应聘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是研究生,有才气,文笔也好,尽管我很欣赏她,但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录用她,因为虽然她已经30岁了,但却处处显示与她年龄不符的幼稚。
她说她曾经当过一天老师,但一天下来她因为学生的顽皮而委屈得大哭。这让我很担心她的承受能力。接着她又说自己正在进修英语,犹犹豫豫地问我,她如果到公司上班,英语要是落下了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一个老总,面对这样没有主心骨的应聘者,你会录用她吗?虽然我觉得她很幼稚,但看在她很有才气的份上,决定给她一次机会,让她回家好好准备一下,第二天8:30来复试。
第二天8点钟我到了办公室,可是到了8:30,还不见她的人影,又等了十来分钟,我接到了她给我发来的一条短消息:
“对不起,路上堵车,我要晚到半个小时,请您等我一下。”
就在这一刻,我决定,哪怕她才气再高,也不会录用她,因为她连基本的职业素养都不具备。守时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哪有应聘者会让老板等她?
另一个到我公司应聘的女孩是一个本科生,在和我谈话的时候,她很自然地将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公司的需要结合起来,告诉我她的特长是什么,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做哪些贡献。
这个本科生说起话来有条不紊,句句紧扣自己可以为公司做什么,这让我当场决定录用她。
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本科生,两人同到公司来应聘同一个职位,看起来研究生应该比较有优势,但为什么结果却是本科生赢了研究生?关键之处就在于职商!
你也许才高八斗,你也许学富五车,但你同时一定要明白:知识不等于素养。即使你智商很高,但如果没有职商,还是会在职场上撞墙,许多珍贵的机会甚至会白白溜走。
机会是由自己的素养决定的,这种素养不仅仅指一个人的学识,更多的是指内在的品质与修养。
曾经有两个人同时到我的公司应聘,两个人都很有能力,我一时间也不能决定到底该选哪一个。
在和他们闲谈时,我无意中提起最近要做的一个项目,但目前还一点计划都没有。之后我让他们先回去,我考虑一下再给他们答复。
两天以后,我接到其中一个应聘者打来的电话,他说几天前听我无意中说起过的那个项目,他利用这两天时间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已经发到了我的邮箱里,让我看一看是否可用。
而另外一个应聘者则什么也没有做,就在家里等消息。最后,我决定录用那个写出计划书的小伙子,并把那个项目交给他负责。
为什么我会录取他?就在于他很主动。这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也就是俗话说的“眼里有活儿”。当没有对比的时候,也许你是最好的。但如果有了比较,那个多走了几步的人,才是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