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2134900000033

第33章

古时候一个国君,特别喜欢马,专门设置几百个马倌替他养马。有一天,一个马倌不小心把国君的一匹爱马养死了,国君特别生气,就下令让司法官杀死马倌。司法官不同意国君的看法,但他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故作生气地说:“这个马倌确实该死!没能让国君的爱马长生不老,此其罪一;让国王因马杀人,违反了律法,此其罪二;让所有百姓认为国王重马轻人,是个昏君,此其罪三。三罪并罚,立即执行绞刑!”国君听了,马上收回成命,放了那个马倌。

在本案例中,如果司法官直言劝谏,正在气头上的国君不但会更加生气,反而可能连司法官也一起惩罚。而通过循循善诱,则让国君幡然悔悟,接受了他的主张,自己也不必受到牵连。

当你想拒绝别人时,与其直接让对方不要做什么,不如先提出与目的刚好相反的观点,让对方去反驳,并让他“节节胜利”,而自己则“节节败退”,乃至最后观点完全失去了存在的道理。这样,对方会被他自己说服,尽管并不十分情愿,但也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态度和做法。

20世纪40年代时,某电影院里经常有戴各种帽子观看电影的女观众。她们的帽子经常妨碍后面观众的视线,许多观众对此经常向经理投诉。经理想,如果明言禁止戴帽,可能会让许多女观众愤然离去。他想到了一个反向拒绝的好办法。

在影片公映前,银幕上打出了一则通告:“本影院为照顾高龄衰老的女客,允许她们戴帽,不必摘下。”结果,所有戴帽的女士全部摘下了帽子,因为任何一个女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高龄衰老,所以不得不接受诱导,把帽子摘了下来。

在社交中,巧设计谋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拒绝,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社交手段,这既尊重了他自己的感觉,也让你达到了目的。

4转移话题,达到变相拒绝

这也是拒绝他人的好方法。当某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你不是正面拒绝,而是巧妙地岔开话题,使对方不自觉地淡忘原来的意思,或者不好意思再提出原来的请求,从而起到变相拒绝的目的。

小王刚升任部门主管,好友莉莉就来托她办事,想进她的部门工作。

小王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她只是一个劲地说自己的上司多么严厉,自己是多么努力才让他网开一面,勉强让自己暂时做主管的工作,如果做不好或者以权谋私就要下台,同事都不服她,等着抓她的小辫子……莉莉听了,也不好意思再为难朋友,只好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这种方式,通常在对方是自己好友或者比自己位高权重,自己不敢得罪的情况下使用较多。转移话题,扯到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虽然可能让对方有些生气,可也无可奈何,不过你要让你的话题转移得看起来比较自然且合情合理。

《宰相刘罗锅》中,好色的乾隆皇帝看中了王爷的格格,就把王爷叫过来,假惺惺地问:“你家的小格格,还好吧?”王爷一听,心想坏了,皇帝想打自己女儿的主意。他那天恰好喝得有点高,便马上打岔道:“喝喝?皇上,臣今天喝得已经够多了,不能再喝了。”皇帝很生气,大声说:“朕问的是你家格格!”“还是喝喝?不行了,皇上,今儿个肯定不行了,我快要吐了!”皇帝见他这个样子,也不好强加逼迫,只好让他退下去了。王爷装作摇摇晃晃的样子,一走出皇宫,就马上飞奔回府,和女儿商量计策去了。

王爷用的这个方法,就是故意转移话题法。通过转移话题,让皇帝不再讨论那个格格的话题,这样他就可以不表露自己的反对态度,也不会引起皇帝的不悦。

5.模糊语言法

在拒绝中,一方对另一方提出的问题,不做明确地表态,而是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言答复,搞得对方不知你是想赞成,还是反对,如运用一些诸如“大概”、“也许”、“可能”之类的模糊语言。这样做,可以起到以化解对方压力,提高自己主动性的作用,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不知不觉地便处在了被拒绝的位置。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的记者马克斯询问基辛格有关美苏会谈的“程序问题”,他说:“到时,您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基辛格听了,面露笑容:“我明白了,大伙儿看,马克斯同他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啊。他要我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可我无论怎么办,总是落不着好下场。”他略微停了一下,然后一字一句地说:“我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闻言,哄堂大笑。

基辛格的回答看似不合逻辑和语法,但实际上确是故意用模糊语言来拒绝的典范。他没有采用非此即彼的确定式回答,而是把个中奥妙留给了听众,让大家自己猜测。他用这种方式回绝记者的问题,看似肯定了记者的观点,但实际上却对记者所提出的两种观点都进行了反驳、拒绝,而又不让记者抓住把柄,这就充分体现出了模糊语言的威力。

社交中,运用模糊语言拒绝别人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你遇到有人向你推销一本书,你虽然很不想买,但又怕说出来让人伤心,你便可以这样说,“买不买我还暂时没想好,过一段时间再说吧。”这样,你虽没有直接拒绝他,但你却给了对方一个模糊答案,实际上也等于拒绝他了。

再比如,你到邻居家去玩,邻居让你欣赏一下他家刚买的大彩电。你看了一下,觉得实在不怎么样,但又不想扫他的兴,你可以模模糊糊地说:“款式好像不错。”这里,你没有正面回答他的提问,而是把问题稍作转移了,其实就是拒绝了回答他的问题。

另外,采用模糊语言,有时也可故意装糊涂,或对问题支支吾吾,或干脆装作没听到别人的问题。

几个男青年找到某酒店,瞅着张小姐就说:“你就是小张吗?听说你长得挺漂亮,我们哥几个特意来看看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一般服务员也许会破口大骂,或者义正辞严地进行反击。但这样一来,那几个青年可能会恼羞成怒,甚至砸场子闹事,影响酒店的生意和名誉。

所幸的是,面对青年的挑衅,张小姐并没有发怒,而是微微一笑问:“你们是来喝酒的吧?别光说漂亮话啊,几位要吃点什么?”几位小青年一见,面面相觑,反而不知怎么办好了,只好你推我搡地坐下来,点了几个菜了事。

案例中,张小姐对几个青年的挑衅故作不知,反而笑脸相迎,热情招待,对他们既不失礼貌,同时又隐含讽刺,立马化解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既彬彬有礼地尽到了服务员的职责,同时也拒绝了对方的无礼挑衅,照顾了酒店的生意,果然让老板大加赞赏。

6.借他人之口说“不”

利用他人帮助我们拒绝对方,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用得很多。

比如,当一位年轻姑娘不想答应一位男士的邀请时,她便可以说:“对不起,我爸爸刚打了电话,让我早点回家,抱歉。”这样说,既隐藏了自己的主观想法,又减轻了对方的失望和难堪,同时也让自己不会因拒绝别人而产生愧疚和压力,一举数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借用第三者来拒绝时,这个第三者应选对方所尊敬的对象或具有权威性的人物,这样才让“不”的理由更加充分、可信。

小李不善饮酒,但一次公司年会上,大家都吵着嚷着让小李使劲喝。情急之中,小李悄悄给岳父发了条短信,让他给自己打个电话,叫自己回去。果然,就在大家要灌醉小李时,他的电话响了,里面传来岳父严厉的声音:“小李,家里有事,马上回来!”小李马上装作很不情愿的样子,对大家说:“对不起,各位!我去去马上就回,马上就回。”结果他一出去就去街上逛了,直到酒席接近尾声时才回来说了几句道歉的话,大家也就没太在意。

利用第三者说“不”,可以把拒绝的责任转嫁给第三者,从而缓解了拒绝者与被拒绝者之间的矛盾,但是运用此法时,一定要考虑周密,灵活掌握,不可滥用。

善搭顺风船,会说场面话

四通八达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也是成就事业者之必备,而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会说场面话。

小程在单位干了十几年没有升迁,当他得知另一个单位有一个空缺后,便通过朋友牵线搭桥,拜访一位主管人事的单位领导,希望能调到那个单位去。当时,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小程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二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对方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置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当时为什么对我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其实,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说了场面话,而小程完全相信了他用来应付人的场面话。

一般来说,场面话有这样两种:第一种是当面称赞人的话,诸如称赞你的小孩可爱聪明,称赞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你教子有方……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说的虽然略显恶心,但只要不是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第二种是当面答应人的话,诸如“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说这种话有时是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求你,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会马上得罪一个人;另外,如果碰上缠着不肯走的人,那更是麻烦,因此,用场面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

总之,在待人处世时,有的时候,场面话想不说都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有很多影响。

那么场面话要如何说才好呢?自从人类创造语言以来,语言便改变了国家的命运。语言进入了经济领域,有时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上,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需要彼此合作,互相利用。因此他们首先必须先彼此了解,语言是彼此联系的起点、终点和连接点。

“说话”是一个人在待人处世中必须使用的交流工具,从早晨睁开眼睛起,一天的每一件事,都很难说不需要用语言来推动。因此,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影响你的成功。善于说话,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

虽然每个人都会说话,但话说得好的人却不多。说话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好了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要想修改是比较困难的。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在待人处世时,应该“投其所好”,多说一些好听话、顺心话。

深谙人生世故者认为:与智慧型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见闻的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辨析的能力;与善辩的人说话,就要简明扼要;与上司说话,就要用奇妙的事来打动他;与下属说话,就要用好处来说服他。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对方所喜欢的,就模仿而顺从他;对方所讨厌的,就避开而不谈它。能做到这些,就算利用好了你的舌头。

汉高祖刘邦杀了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群臣在这个时候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都无法确定。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却心中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争议。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九次伤,而且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刘邦因为在封赏时已经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许多给萧何,所以在席位上也不好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经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挺身上前厚脸说道:“群臣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而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是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的,这才是立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立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自然是无比高兴,连忙说:“好,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第一,可以带剑入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刘邦本是个大老粗,在分封诸侯时,将一些从前跟着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功臣比喻为“功狗”,而将发号施令、出谋划策的萧何比喻为“功人”,所以萧何的封赏最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邦宠幸萧何,因此在安排入朝的席位上,高祖虽然表面上不再坚持萧何应排在第一,但鄂君早已揣摩出他的心意。于是他顺水推舟,专拣好听的话讲,刘邦自然高兴。鄂君因此而被改封为“安平侯”,封地也比原来多了近一倍。鄂君在关键时刻厚着脸皮说的几句话,使他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

在一般情形下,谁都有不想让人知道的隐私,谁都不想遇到被人揭露隐私的事,一旦被人刺痛了伤处就会无地自容。因此,只要我们不去触及他人的缺点、自卑感,就不会惹祸上身,或许还能平步青云。这就需要随时随地注意应用“投其所好,多说好听话”,这是处世妙招,也是人生之必备。

社会上很多大人物都是从大场面中走过来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大人物基本上都是场面人。而要想做场面人,必先会说场面话,会推顺风船,这也是待人处世不可缺少的生存智慧。

失言了要及时弥补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语去弥补。会不会及时弥补自己的失言,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作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遭到记者立即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改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作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够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决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报纸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导,他们惊问: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

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高明的辩论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又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认为这是他们不屑于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未知之数。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相比之下,里根就表现得高明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