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2134900000042

第42章

这样,双方都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在批评和被批评时就容易协调了,批评者也能根据对方认识错误的态度而把握批评的分寸了。

(3)暗示式批评

苏东坡幼年时,天资聪明,由于读书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在一片称赞声中,苏东坡有点飘飘然了。于是有一天,他在自己书房门前书上一联: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后,有的人捧场,更多的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他太不谦虚,口出狂言,此举反而使他的形象降低了。

有一天,一位长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东坡“求教”,请苏东坡认一认他拿来的书。苏东坡一个字也不认识,羞得面红耳赤,只好向长者道歉。长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苏东坡这才感到自己门前的对联名不副实,马上将对联各填一字,上联是:读尽人间书好,下联是:识遍天下字难。这件事教育了苏东坡,最后终于使他成为有名的大文豪。

(4)幽默式批评

这种批评的特点是以不太刺激的方式点到被批评者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以缓解被批评者的紧张情绪,启发被批评者的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

薄一波是山西人,他生性幽默,满口俏皮话,说话像唱歌一样带有韵味,抑扬顿挫,高低婉转。一次,他在各省工业书记会上批评某些人搞工业建设,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在台上将大腿一拍说:“你们不能近视眼,只图一时痛快,光考虑眼前这几个建设,不考虑长远的整体计划……还是要考虑如何讨媳妇建设好整个家……”哄堂大笑中,书记们都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5)批评不可伤害自尊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接受抱怨、批评或指正。当别人指着我们批评时,所有人都会不高兴,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不明白。我们的批评有时是用来发泄不满,有时只是为了抱怨,有时甚至是通过斥责他人来抬高自己。这类批评正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失败之一,这样做很容易刺伤一个人的自尊。

人不同于动物,从爱面子乃至维护自己做人权利的角度来说,都需要自尊和被他人尊重。自尊正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是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去取得成就的动力,而批评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自尊。

既要拒绝对方,同时又不损害彼此的正常关系

简单地说“不”,不是好的拒绝,拒绝是要讲究技巧的,既拒绝对方的要求,又不能损害彼此的正常关系。因此,拒绝别人并不是容易的事。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拒绝之中度过的,就像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而螺旋上升一样。但就拒绝行为的双方来说,主动采取拒绝行为的人是站在有利的立场上的,如果拒绝时未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相应的技巧,就容易造成对对方的伤害,引发怨恨和不满,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甚至引起各种难解的纠纷,让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1)拒绝的态度要热情友好

你想对别人的意见表示不同意,请注意把你对“意见”的态度和对人的态度区分开来,对意见要坚决拒绝,对人则要热情友好。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切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教授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的,但又是那么干脆。

在拒绝他人时,关键是要态度和蔼。不要在他人刚开口要求时,就断然拒绝他,或者流露出不高兴的表情,甚至藐视对方等,这都是不妥当的交往方式。

(2)表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小王马上要买房,托小张想办法给凑点钱,小张直截了当地拒绝说:“我哪有办法,我妹妹想买房,钱还不够呢!”尽管小张说的是实话,但也会影响朋友之间的交情。如果小张换一种说法:“买房是件大事,凑钱是不容易。前两年我还有点钱,现在不行了,都套在股票上了,我妹妹前天刚来找过我,我也没敢答应。”这样一说,对方就会理解你的难处,也就不会强求你了。

(3)寻找恰当的借口

有时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原因,也不便向对方多说什么道理,你不妨寻找某个恰当的借口,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从而使对方放弃努力。因此,借口要符合客观实际,最起码要能自圆其说,令人相信;表达时态度应诚恳,不装腔作势,高高在上。

(4)有时说“不”体现一种诚实

真诚作为人性中第一美德,懂得的人多,能做到的人却少。有些人总爱以诚来装饰外表,而心底却以伪欺人。在外以诚待人,在内心以诈自持。真正能表里如一的人不多。内外不一的人,虽能取巧于一时,终究难成久远。所以古人的训言是:“人可欺,心不可欺。心可欺,天不可欺。”纵然能瞒天过海,只能是:“一世可欺,而万世不可欺。”

(5)具有充分的拒绝理由

拒绝要有充足的理由,使对方真正做到心服口服,从而自觉放弃反驳。只要你的理由真实,语言诚恳,对方一般都不会再坚持。

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知名学者。由于是突然造访,这位学者没有任何准备,而且恰巧此时电视里正在转播一场精彩的足球赛。于是他便对记者抱歉地说:“我是个老球迷,现在和你谈话会心不在焉的。另外,由于你事前也没有打招呼,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没有充分准备,即使现在跟你谈,也只能说些皮毛的东西,对你也是不尊重。所以我建议你下次再来,利用充分的时间,咱们认真踏实地谈一谈,你看怎样?”记者虽然没有完成他所希望的采访,但听了学者一番诚挚的话语,他还是满意而归了。

圆通而不圆滑

做人做事必须圆通,只有圆通才有方式方法可言。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必须分清是非,建立自身的道德原则和价值标准,这是“方”,“无方则不立”。但是,只有方,没有圆,为人处世只是死守着一些规矩和原则,毫无变通之处,过于直率,不讲情面,过于拘泥于礼仪法度,不懂得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把握,则会流于僵硬和刻板。比如,郑人买履的故事,他在去市场买鞋之前,先量好自己脚的大小尺寸,等到了市场才想起自己忘了拿尺码。卖鞋的告诉他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不信自己的脚。还有刻舟求剑的故事等,都是指这种做人拘泥于已有的条条框框,刻板,僵化,不知变通。做人,要学会圆通,但不能圆滑。

圆通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持经达权。它意味着一个人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社会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处理得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复杂的局面能控制得住。

圆滑这两个字,人们一般是不太喜欢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圆滑呢?它是指一些人在做人做事方面的不诚实、不负责任,油滑、狡诈、滑头滑脑。圆滑的人外圆内也圆,为变通而变通,失去原则。有圆无方失之于圆滑。离经而叛道,表面上看是对人一团和气,实际上已丧失了原则立场。

圆滑是一种“泛性”。它可以表现在一个人如何做人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之中:既可以表现在他的“政治行为”之中,也可以表现在人的“工作行为”之中,还可以表现在一个人待人接物的细小事务之中;有成熟意义上的圆滑,如“老奸巨猾”,也有一般意义上的圆滑,如为了占小便宜之类的圆滑。

圆滑的人在回答问题时,不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比如:“请问要喝咖啡,还是红茶?”圆滑的人不是明白爽快地回答“咖啡”或“红茶”,而是这样回答:“随便”或“哪样都可以”。林语堂先生把这种表现称之为“老猾俏皮”。他打了一个比方:假设一个九月的清晨,秋风倒有一些劲峭的样儿,有一位年轻小伙子,兴冲冲地跑到他的祖父那儿,一把拖着他,硬要他一同去洗海水浴,那老人家不高兴,拒绝了他的请求,那少年忍不住露出诧怪的怒容,至于那老年人则仅仅愉悦地微笑一下。这一笑便是俏皮的笑。不过,谁也不能说二者之间谁是对的。

在对某些问题的判断和看法上,圆滑的人常以“很难说”或“不一定”之类的话来搪塞。每一句话都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说了等于没说。在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或难办的事时,圆滑的人更是一般不会轻易表态。往往只在有了“定论”之后才发表他的“智者的高见”,事后诸葛亮的“妙语”比谁说得都好听。

圆滑的人一般都是“随风倒”的人。像墙头上的草,善辨风向,见风就转舵。这类人,没有是非标准,“风向”对他们来说是唯一判别的标准,谁上台了就说谁的好,谁下台了又开始说谁的不好。正如一副对联说的那样,圆滑的人是: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苇草,头重脚轻根底浅。

圆滑的人,情感世界复杂多变。待人接物显得非常“热情”,充满了“溢美”之辞,然而只要你细细地观察,这类“热情”中不乏虚伪的成分。这类人,当面净说好话,可一转脸就变成骂娘的话了。这类人,怀揣一种肮脏的心理,设置一些圈套让一些不通世故的人往圈套里钻。甚至“坑”了人家还要让他人说一句感激的话。

满脑子“圆滑”的人,看什么事情都觉得相当圆滑,连带看什么人都觉得丑陋、卑鄙。圆滑者可鄙,提倡做一个圆通而不圆滑之人。

选择一个能与你互补的最适合你的恋人

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的婚姻现象:

一个看上去极帅的丈夫,身边却走着一位相貌平平的妻子;美丽的窈窕淑女,却偎在一个武大郎似的丈夫身边;精明能干的女经理,嫁给了老实巴交的小学教师;才华横溢的男作家,终身与一个普通女工为伴……

这样的婚姻组合已有些令人吃惊,但最令人吃惊的是:那些看上去似乎不怎么样的丈夫或妻子,却表现出一副处之泰然、俨然充满幸福的感觉。

全部的奥秘就在于他们有这样的一种心态: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是最适合你的。

“最适合你的”这份自信,使他们心情宁静地生活在自己的婚姻里。

你有这份自信吗?当你面对自己的意中人,是否能够把握十足地说出“我是最适合你的”?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对自己不甚满意,我们会暗自沮丧自己不是最好的。所以,知道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将会使你不再沮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情侣是最适合自己的。纵使你是白马王子或仙女下凡,但对方若是自视消受不起,也只会对你敬而远之。成熟的人不是寻找最好的异性作为情侣,而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异性作为情侣。

了解自己对情侣的适合性,会使你有超越自身的优越感。一位生活顾问曾劝一位先生去根治一下他的秃发。他不以为然地摸着自己的脑袋说:“说不定哪个好姑娘就喜欢秃顶男人呢!”想想看,当你确知你的情侣期待的是一个相貌平常但心地善良的姑娘时,你还会担心自己的容貌吗?假如你恰好有一副善良的心肠,你自会信心百倍。哪怕他周围美女如云,你也会充满自信地告诉他:“我是最适合你的。”

与此同时,了解情侣对自己的适合性,也可使你及早从沉迷中苏醒,从而避免一个不幸婚姻的产生。

一位男子曾经十分迷恋一位女电影演员,他们还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渐渐地,这男子对他们的感情产生了不安心理,因为女演员常常需要到外地去拍电影,而他无法忍受家常便饭式的分离。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不信任,只是对女演员的职业不满意。可他知道女演员太爱拍电影,不愿让她为此牺牲自己的事业。这男子考虑再三,决定和女演员理智地分手。他说:“我需要的是一位时刻与我厮守的妻子,而她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她为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勉强离开银幕,我俩今后也未必幸福,那会使我时常有一种有负于她的歉疚感。”

这样的情况很具打击性:也许你是一个好女人,但,却不适合当他的妻子;也许你是一个不错的男人,但,却不适合当她的丈夫。这种不适合性大大地伤害了你对自己价值的认定。

两个优秀绝伦的男女却组成了一个伤心的家庭,一对平平常常的异性却能拥有一桩幸福的婚姻。——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懂得发现两人搭配的适合性。

我们只有在适合于自己的异性身边才会感到心绪宁静,才会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过多地注意了两人的相似,而忽略了两人的互补。一个爱发表见解的人最得意的不是跟一个同样爱发表见解的人谈话,而是跟一个专心倾听的人谈话。那么,为什么不去找一个专心倾听的人做伴?这人会一辈子做你忠实的听众,让你觉得自己的重要。相反,如果找了同样爱发表见解的人,早晚有一天会各不相让地争吵不休。前面提到的那位男子道出了恋爱交往中的一个至理名言:情侣双方交往的最佳境界,是各自保持自我的完整。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你从一踏上爱的小船时起,就不失去自我?

办法只有一个:选一个能与你互补的最适合你的异性,真心地去爱这个人,而对其他异性敬而远之。

对女友不能无条件地顺从

男女青年从相识到结婚,是一个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双方将经历感情、性格等等方面的碰撞、摩擦。当然,两个人难免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致是由女方的私欲或狭隘心理造成的,此时的男方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既不失去“心上人”,又不违犯原则和道德呢?

(1)除了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其他方面可以忍让

恋爱中,小伙子多方满足女友的要求是常情常理。应该说,小伙子对女友的刻意追求,是促成婚姻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如果有时女友向小伙子提出违犯法律原则的非分要求,小伙子倘若不仅不加制止,反而言听计从,那就很有可能导致悲剧。这时,男方一定要把握好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准绳,摆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当女友提出非分要求时,要果断地予以制止或拒绝、劝阻。

小李是某档案馆的档案员,他的女朋友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姑娘长得很美,小李对她一见倾心。平时,小李对女友提出的一些要求,都是百依百顺,因此,颇得女友欢心。一天,女友跟小李说,她的一个堂叔原在市属某局工作,1973年下放到农村,因为最近提级需要参考档案。她要求小李把档案中她堂叔的下放时间从1973年改成1972年。这样,她堂叔就可以多一年的工龄资本。小李知道档案管理人员私自涂改档案是违法的。虽然极不情愿,还是硬着头皮向女友挑明利害、婉言拒绝。这下,女友生气了,一连两个月对小李不理不睬。然而,小李一如既往地去找她。后来,女友终于想通了。她想,小李平时对自己百依百顺,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坚持原则,不做违法的事,说明他是个有头脑的人;再则,自己生气后不理他,他始终如一地追求自己,又说明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所以,姑娘最终和小李言归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