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些类型的人是我们周围常见的所谓“聪明人”:
一种人是天天开口便是大哥大姐,叫得自然又亲热,也不管他和你认识多久;除此之外,还善于恭维你,拍你的马屁,把你“哄”得舒舒服服的。并不是说这种人就是必须防备的“坏人”,但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这样的人容易生是非。
一种人好像没有脾气,你骂他、打他、羞辱他,他都笑眯眯的,有再大的不高兴,也摆在心里,让你看不出来。这种人也不见得是坏人,因为他的个性就是如此,成天笑眯眯,不得罪人。可是你就搞不清楚这种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也搞不清楚他的好恶及情绪波动,碰到这种人,真的让人无从应对,这样的人精于算计,常计较小得小失。
一种人最大的特色便是“见利思迁”,见风使舵,哪边好往哪边靠,所以他的待人处世会以“利”作取向,也会为“利”而背叛自己、背叛工作。
还有一种人单位里有什么苦事、累事、关键事就揣起手缩到后边,有什么闲事、好事、轻松事则忙不迭跑到前面,捞着点便宜嘴里还要不停卖乖。
这样的“精明人”什么时候、什么单位都能见到,他们以“精明人”自居,嗤笑所有干实事的“傻子”。他们永远也不会觉察到,大家都在敷衍他并厌而远之。
在我们周围,所谓“精明人”越来越多,而“傻人”却越来越少了。什么是傻人?也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内外总是愿意多付出一点的人。这样的人之所以被认为傻,是因为他们并不为自己更多的付出索取回报,而只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
但是,在工作中能脱颖而出的恰恰是这些“傻人”。
巴恩斯是一位意志坚定,但却缺少资源的人。他决心要和爱迪生合作。可是当他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时,他不修边幅的仪表,惹得职员们一阵嘲笑,尤其当他表明将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时,职员们笑得更厉害了。爱迪生从来就没有什么合伙人,但巴恩斯的坚持为自己赢得了面试的机会,并在爱迪生那儿得到一份打杂的工作。
尽管爱迪生对他的坚毅精神有着深刻印象,但这还不足以使爱迪生接受他作为合伙人。巴恩斯在爱迪生那儿做了多年的设备清洁和修理工,直到有一天他听到爱迪生的销售人员,在嘲笑一件最新的发明品——口授留声机。
他们认为这个东西一定卖不出去:为什么不用秘书而要用机器?
巴恩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整个纽约城。一个月之后他卖了7部机器。当他抱着满腹的全美销售计划,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时,爱迪生便接受他成为口授留声机合伙人,这也是爱迪生唯一的合伙人。
虽然爱迪生有数千位员工为他工作,但是到底巴恩斯对爱迪生有什么重要呢?原因就在于巴恩斯愿意展露他对爱迪生发明的产品的信心,并将此信心付诸实施。同时在巴恩斯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没有要求过多的经费和高薪。
巴恩斯所提供的服务已超过他作为杂工的薪水程度,是爱迪生所有员工中唯一有这种表现的人,也是唯一从这种表现中获得巨大利益的人。
别让才华误了前途
这是一个务实的年代,对于才华本身的定义也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今的一般标准是“才而不财非才也”。今天出了名的职场英雄当中,又有几个是因为才华横溢风华绝代而受人称道的呢?
才华横溢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褒奖吗?身处职场,有的人才华平平但工作做得如火如荼,有的人才华横溢但工作平平。
也正因为如此,着名的日本松下公司的用人理念是只用具有70%能力的人,而不用业界最优秀的人。因为这些人做事更认真,而且友善、谦虚,对上司和同事更具亲和力。现代社会更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人锋芒毕露并不被认为是一件好事。因而,越来越多本来满腹才华的人将才华束之高阁。
才华横溢只是职业成功的千万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甚至还不是主要的。在合适的职位上,你的智慧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才有可能获得足够让社会认可你成功的财富,若遇到一个拿“红缨枪当烧火棍”使的领导,你的才华和智慧只会让你过得比别人更痛苦!
在职场上,才华不仅仅指“腹有诗书”的学富五车,也不单单指“运筹帷幄”的才高八斗,简单点说,不管你是底层办事员还是高级主管,不管你是装卸工人,还是编程人员;也无论你是才华横溢,还是斗字不识,只要你在工作中能把你才华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即使你没有惊人的事业或不名一文,你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人。调动你最大的能动性,充分体现你的人生价值,你就没白活一回!
职场中确实有这种现象,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不少能力一般的“傻人”却在事业上如鱼得水,这“不由你不信,不服也得服”的现实,确实令那些不太得志的“鸿鹄”们英雄气短。
在职场上,才华横溢只是成功的诸多要素之一,而你投身的事业肯定不是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你的才华首先要融于一个团队之中,与其他人的才华形成1+1大于2的合力效应,企业才能真正取得成功,从而彰显个人的成就。而在这个“融于”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相当明显。
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往往缺少与周围环境的良好亲和力,情商的缺陷往往使他们与团队像油与水一样难以相融。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才智平平的人却由于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把握机遇、把有限的才智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所以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平步青云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指望一个人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其实也不现实。有些才华横溢的人有时并不清楚目前所处的环境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还有没有可能以自己的主观努力变换一个新的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聊起自己的专业来神采飞扬,可涉及这些直接关乎自己前程的、专业之外的“琐事”时,却又往往是除了叹息就是无奈。
有的才华横溢的人还往往喜欢空谈,不屑于做眼前具体的事情,而恰恰是这种好说不愿做的共性,使再多的才华也只能成为供人观瞻的镜中之花,于己、于所服务的企业毫无用处。
理论上的才华永远不等于能力,才华只有体现在实践调控与创新上才有价值。要让才华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力,指望“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不可想象的。相信职场上那些不太得志的精英们只要少说一分、多做一分,真正的成功就不会太遥远。
没有人喜欢“牢骚王”
只说不做的一个典型就是那些自认为“怀才不遇”者。
如今,“怀才不遇”好像成了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普遍的症状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他人,还时常显出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遭到一顿批评。当然,这类人的确有怀才不遇之才,由于客观环境无法与之适应,于是虎落平阳龙困浅滩。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屈就自己,所以他们生活得十分痛苦——慢慢就养成了只知动口不去动手的坏习惯。
现实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吗?不,尽管有时出现千里马无缘遇伯乐的现象,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现一种不好的结局,主要是由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常自视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之低的人,可如今的社会关系复杂,并不是你有才气,就能成就大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修理你。至于你的上司,因为你的才干本来就会威胁到他的生存,你又不适度收敛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干,那你的上司怎么会不打压你,而让你出头呢?最后的结局就是,你也变成了一位“怀才不遇”者。
还有一种“怀才不遇”者,他们就是一类自我膨胀的庸才。因为他们本身无能,别人当然无法重用。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没用,反倒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识才,于是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管是有才还是无才,这类“人才”真是人见人怕,一听他们谈话,就会骂人,开口就是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自己多厉害,多么能干,听者也只好点头称是,要不然,他也许就会骂到你的头上来。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怀才不遇”之感越多的人,就会把自己孤立在一个圈子里,甚至无法与其他人的圈子相交。人都怕惹麻烦,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一个人如果给众人的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贵人”大力提拔,否则将很难改善这一印象,结果有的辞职了,有的外调,有的总是个小职员,有的则一辈子“怀才不遇”。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都会碰上无法施展自己才干的工作环境,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即使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
你要做的是应该客观地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高估了自己,人应该有一个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评估不客观,可以找个朋友和较熟的同事帮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的结果要低,那你就要虚心接受。有些情况下,旁人可能对我们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那为什么不接受他人的评价?
还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能力为何无法施展——是一时得不到合适的机会?还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的原因,那继续等待和创造机会不就行了吗?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离开这一环境好了。如果是人为因素,你可与人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的地方,如果是,就要想办法与人疏通。
你也许该亮出自己的其他专长——有时候,怀才不遇者是因为用错了专长。他们确实有才,但用得不对,或者不是时候。如果你有第二专长,可以要求他人给个机会试试,说不定又会为你开辟一条生路。
你应该去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反而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时不要居功,否则会吓跑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你要继续强化你的才干,也许你是在某一方面有才,但可能由于才气不够,所以没让人看出来。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更加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当时机成熟时,你自然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别人当然会另眼相待你。
不管怎样,你最好不要成为一位怀才不遇者,这样会成为你的一种心理负担,勤恳地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材小用,那也比没用要好,总比不去做要好。慢慢从小事开始,先将小事做到、做好,你也许有一天能得到大用!
在工作中广交朋友,以免人到用时方恨少
建立一个“朋友档案”,说白了就是把朋友的联系地址及通讯方式作一个资料保存。
老陈的弟弟被出租车撞死了,老陈慌乱之中问计于我,我从来没接触过这类的事,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建议他去找律师,他说他过去也认识几个律师,但没继续联络,名片也早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他叹了一口气说:“人到用时方恨少呀。”
“人到用时方恨少”,不知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如果曾经有过,那么你现在是否还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没有过,那么也要未雨绸缪。
如何才能防止“人到用时方恨少”这种事情出现呢?
就是要给自己建立一个“朋友档案”。
人一生当中会交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有的会成为你的至交,有的会持续交往,但有的也会中断。交朋友固然不必勉强自己和对方,但不妨采取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拒绝往来”,而应把他们通通纳入你的“朋友档案”之中。
“朋友档案”的建立其实很简单。
1把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毕业经过数年后,你的同学会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领导,当有需要时,凭着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上的帮忙。这种同学关系,还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高中、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人生中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你非得时常参加同学会,并且随时注意同学的动态不可。
2把你周围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应有详细的记录。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你的资料上修正,以免有需要时找不到人,而要有这些变动情形,则来源于你平时和他们的联系。
同学和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烦,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贺卡,或请吃个便饭,保证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若能妥善维持,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来助你一臂之力。
3有一种“朋友”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酬场合认识,只交换名片,谈不上交情的“朋友”。这种“朋友”各种行业各种阶层都会有,不应把这些名片丢掉,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点,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但最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当然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你的印象也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帮小忙,为你解决一些小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譬如我就曾向一位电器行的业务员请教过购买电器的常识,这些常识和我平常对电器的认识差距很大,但很实用。这个业务员是我买电视机时认识的,他的名片我保存到现在还没丢掉。
有人用电脑建立朋友档案,有人用笔记簿,有人则用名片簿,这些方法各有长处,而不管用什么方法,我想我们必须记住的是他们的联系方式。
只要你记住了朋友的联系方式,并坚信他们对你有用,每个都不要放弃,而且还要保持一定的联系,那么你在找人办事时,就不会有“人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了。
新官上任要烧好“三把火”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三把火怎么个烧法,里面大有学问,我们不仅要表达出“我来了”的姿态,还要表达出一种稳定人心的意思,通常的这三把火是:营造第一印象;适时表明行事决心;力戒不必要的对抗。
1要营造好第一印象。
作为一个上司,从你走马上任伊始,就是你任期的一个重要时刻,因而也是你与你的下属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就来到了,这个时刻就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很关键的,正如一则广告词所说的,你只能留下一次第一印象。你做的每一件事,你说的每一句话,以及你如何做、如何说,都将受到公众的监督。你周围的人将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他们知道他们必须向你(他们的上司)证明自己,就像你必须向你的上司证明你自己一样。不过,要注意,人们正在从你这儿寻找暗示。詹姆斯?斯特罗克被皮特?威尔森选中担任加利福尼亚的环保局局长,他坦率地谈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