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决定成败
22211800000022

第22章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养成注重礼仪的习惯(5)

(二)言谈幽默含蓄

幽默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文明素质,是社交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正如高尔基所说,“幽默是生活中的盐”。社交谈吐中加入了幽默的调料,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魅力无限。幽默风趣的言谈,能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融洽交际气氛。如1975年春,毛泽东因眼病需会诊。当得知着名眼科专家叫唐由之时,他说:“这个名字好,你的父母一定是读书人,他可能读了鲁迅先生的诗,为你起了‘由之’这名字。”接着,他又抑扬顿挫地吟起了鲁迅悼杨铨的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既表现出他对待疾病的乐观态度,也使会诊的气氛顿时变得愉快和谐起来。

幽默风趣的谈吐,能显示一个人的过人才智和乐观情绪。1972年2月,周总理陪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了引桥时,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个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总理自豪地解释说:“每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人是工、农、兵、学、商,不是5个人吗。”尼克松听后,“啊”了一声,随即连连点头赞叹。

幽默风趣的谈吐,有时也能缓解尴尬局面,起到自我解嘲的作用。如有一位着名的钢琴家,去一个大城市演奏。这个城市的居民对钢琴比较陌生,因此到场的人不多。钢琴家走上舞台才发现全场观众坐了不到五成,他很失望。但他很快地调整了心态,恢复了自信,走向舞台的脚灯对听众说:“这个城市一定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位的票。”音乐厅里响起一片笑声。正是幽默改变了他的处境。

要学会使用幽默风趣的谈吐方式,就要着意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活用成语、典故、笑话的能力。

在与人交谈中,有时需要清晰直露,有时需要幽默风趣,有时也需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委婉含蓄。培根曾说:“善于谈者必善幽默”(《人生论·论言谈》)。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任海军要职。有一天,一位朋友向罗斯福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水艇基地的计划,罗煞有介事地向四周看了看,故意压低声音问:“朋友,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微微一笑说:“我也能!”这样幽默的交谈,既利于保密,又不致令朋友尴尬。

注意你的手势礼仪

手是人身体上活动幅度最大、运用操作最自如的部分。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忘不了它,事事处处离不开它,即使在社交场合也要尽情发挥它的功能,于是五彩缤纷的手势语也就应运而生。由失聪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美轮美奂,无疑是“手势语”的上乘之作。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马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野蛮人都能理解。”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瓦则指出:“手应当像脸一样富有表情。”他们的话从不同侧面指出了手姿的重要性。

的确,手姿是人体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手势。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义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所以,在运用手势时要注意区域性差异,才不至于无事生非。

翘大拇指: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手势,表示夸奖和赞许;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男人”、“您的父亲”;在墨西哥、荷兰、斯里兰卡等国家,这一手势表示祈祷幸运;在美国、印度、法国,是拦路要求搭车的意思;在希腊,表示让对方“滚蛋”,是对人的极大的不敬。

“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是表示“胜利”的意思。不过,做这一手势时务必记住把手心朝外、手背朝内,在英国尤其要注意这点,因为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的“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在英国则指伤风败俗的事;在希腊一般“V”形手势代表了视对方为恶魔、邪恶之人;在中国,“V”形手势表示数目“2”、“第二”或“剪刀”;在非洲国家,“V”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

OK手势:这种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在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在中东以及北洲地区,这种手势则象征了孔或洞,有明显同性恋的意涵。如果在酒吧等公共场所,有人向你示此手势,大概就是同志之间寻找伴侣的手势了,千万不要回以竖大拇指的手势,也不要以为他向你比OK,你也应礼貌性地回以OK,这样误会可就大了。

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这一手势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数第一”,并且引中而来表示“轻蔑”;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恋人”;在韩国,表示“妻”、“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年少者”、“无足轻重之人”;在美国,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赌”;尼日利亚人伸出小手指,含“打赌”之意;但在泰国和沙特阿拉伯,向对方伸出小手指,表示彼此是“朋友”,或者表示愿意“交朋友”;在缅甸和印度,这一手势表示“想去厕所。”

搓手:在欧美国家,摩挲双掌,表示“完成了所做的事”;在非洲,人们常用“搓手”这一手势来表明自己与某件事毫不相干、没有关连。其具体搓法是:先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从手腕一直搓到手指尖。

招手: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中国表示招呼别人过来,而在英美等国则是用来招呼动物的。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一定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手势,尽情发挥它的功能,这样才能避免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的感觉,也才能让手势为你的魅力锦上添花。

微笑的魅力

(一)微笑是社交的通行证

1.微笑能融洽交往气氛

在人的面部表情中,除眼神以外,最动人、最有魅力的是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是“参与社交的通行证”,也是待人处世的法宝。正如着名作家高占祥在《微笑》一诗中所赞美的那样:

我赞美微笑,因为它有迷人的魅力;

我歌颂微笑,因为它有神奇的功效;

它像三月的春风,能将脸上的阴云扫掉;

它像明媚的阳光,能把心头的冰雪融消;

它像神秘的灵丹,能使人变得年轻而美貌;

它像人间的彩虹,能架起友谊亲善的金桥。

人类不能没有春光,生活不能没有微笑。

世上多一分微笑,人间少一分争吵;

脸上多一分微笑,心头少一分烦恼;

家庭多一分微笑,生活多一分美妙;

夫妻多一分微笑,恩爱多一分情调;

服务多一分微笑,财源多一条渠道;

微笑,无穷的给予,微笑,处世的法宝。

在社会交往中,微笑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能使人相悦、相亲、相近,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融洽的交往氛围。与人初次见面,友好微笑,可以消除双方的拘束感;与朋友见面打招呼,点头微笑,显得和谐融洽;洽谈达成协议,会心一笑,能消除芥蒂,增进友情;婉拒他人,淡雅一笑,近情近理,不让对方难堪;与亲友话别,倾心一笑,情谊融融,意味深长。可以说,微笑是社交成功的催化剂。

2.微笑也能消除误解和隔阂

微笑的魅力,还在于它能拨动对方的心弦,架起友谊的桥梁,又像一双温柔的手臂,伸展它能驱散阴云,消除误解、疑虑和隔阂。“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

(二)微笑是礼仪的基石

1.微笑能美化自我形象

有一位哲人说过:微笑是一个人最美的神态;长得再丑的人,只要一露出真诚的笑容,就会一下子漂亮起来。微笑作为一种表情,它不仅是外在形象的表现,而且也往往反映着人的内在精神状态,有着丰富的内涵。微笑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因为只有心境愉快、开朗坦荡、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笑口常开,对人发出真诚的微笑,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微笑是自信的象征,一个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人,一个对本职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总是微笑着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充满自信的力量。

2.微笑是一种礼节

人们的交往一般是以微笑开始的。“面带三分笑,礼数已先到。”微笑是善意的标志,友好的使者,礼貌的表示。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送给他人的最好礼物。无论是熟人相见还是萍水相逢,只有慷慨大方地把微笑适时适度地奉献给对方,才会使之感受到待之以礼的盛情和美意。微笑在各种人际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对人表示尊敬、友善、欢迎和赞赏的表情语言,是不要翻译的“世界通用语”。因而可以说,微笑是礼仪的基石,也是一个人礼仪修养的展现。

3.微笑表情的规范要求

高占祥《微笑》一诗还写道:高山喜爱青松,大海喜爱波涛,鸟儿喜爱蓝天,人间喜爱微笑。

然而,我们需要的是——纯清的微笑/温柔的微笑/和善的微笑/真诚的微笑。

我鄙视那种——装腔作势的假笑/冷漠轻浮的阴笑/得意忘形的狂笑/低俗的皮笑肉不笑。

我厌恶那种——幸灾乐祸的讥笑/放荡不羁的浪笑/狐假虎威的淫笑/笑里藏刀的奸笑。消除这些笑的垃圾,才能露出纯净的微笑。

作为礼节的微笑,自有其动作要领:一要额肌收缩,眉位提高,眼轮匝肌放松;二要两侧颊肌和颧肌收缩,肌肉稍隆起;三要面两侧笑肌收缩,并略向下拉伸,口轮匝肌放松;四要嘴角含笑并微微上提,嘴唇似闭非闭,以不露齿或仅露不到半牙为宜。

据心理学家研究,笑有180种。即使是微笑也因人而异其态,夫子“莞尔而笑”、美人是“嫣然一笑”、杨玉环则是“回眸一笑”。不同的人,因气质、修养不同,微笑时的神情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微笑不仅用面部肌肉,还得用心,要让微笑从心底发出,“笑出于心,方见其真”,“乐然后笑”,这样才笑得自然、真诚、热情、友善。并且注意声情并茂、气质优雅、表现和谐,使眉、眼、口、鼻、神情、姿势能协调行动。当然,笑也有禁忌,不可假笑、阴笑、冷笑、怪笑、窃笑,以及皮笑肉不笑,这些笑只能把社交气氛破坏殆尽。

不可不知的介绍礼节

(一)自我介绍时的礼节

介绍是社交和接待活动中普遍的礼节,是见面相识和发生联系的最初方式。巧妙得体的自我介绍,可以为双方进一步交往奠定基础,也可以显示良好的交际风度。介绍可以在许多场合进行,如宴会、舞会、亲友聚会、寿庆、婚礼、会议、商店,甚至路上相遇等。

自我介绍的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单位和身份,同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自我介绍时,可掌心向内,轻按左胸,但不能用拇指指向自己。表情要自然、亲切,注视对方,举止庄重、大方,态度镇定而充满自信,表现出渴望认识对方的热情。如果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不要一见面就自我夸示,只能说我在某单位工作。

作自我介绍时,应掌握时机。如初次见面的时机或对方有兴趣的时机。内容繁简适度,态度谦虚,注意礼节。一般以半分钟为宜,情况特殊也不宜超过1分钟。如对方表现出有认识自己的愿望,则可在报出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职务的基础上,再简略地介绍自己的籍贯、学历、爱好、专长及与某人的关系等。当然,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能把自己拔得过高,也不要自卑地贬低自己。介绍用语要留有余地,不宜用“最”、“极”、“特别”、“第一”等表示极端的词儿。

在交际场合,如果你想结识某人,可采取主动的自我介绍方式。例如:“您好!我叫×××,见到您很高兴。”以引起对方的呼应。也可采取被动的自我介绍方式,先婉转地询问对方:“先生您好!请问我该怎样称呼您呢?”待对方作完自我介绍再顺势介绍自己。总之,自我介绍要以自己的诚实和坦率,使对方愿意同你结识。

自我介绍除了用语言之外,还可借助介绍信、工作证或名片等信物证明自己的身份,作为辅助介绍,以增强对方对自己的信任。

(二)居中介绍时的礼节

居中介绍即为他人介绍,就是把一个人引见给其他人相识沟通的过程。善于为他人做介绍,可以使你在朋友中享有更高的威信和影响力。充当居中介绍的人员一般是公关礼宾人员、东道主、在场的地位最高者或与被介绍人双方都相识的人。

1.介绍顺序

居中介绍时,介绍者处于当事人之间。因此,介绍之前必须了解被介绍双方各自的身份、供职单位以及双方有无相识的愿望,或衡量一下有无为双方介绍的必要,再择机行事。介绍的先后顺序应坚持受到特别尊重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的原则,应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者,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者,将年龄和职务相当的男士介绍给女士,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将本公司职务低的人介绍给职务高的客户,将个人介绍给团体,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在口头表达时,先称呼职位高者、长辈、女士、主人、已婚者、先到场者,再将被介绍者介绍出来,而后介绍先称呼的一方。这种介绍顺序的共同特点是“尊者居后”,以表示对“后来居上”的尊敬之意。对来宾中的已婚夫妇,即使他们站在一起,也应作享有独立人格的人分别介绍。如丈夫将妻子介绍给朋友相识,应先将对方介绍给妻子,然后将妻子介绍给朋友;而当妻子介绍丈夫给朋友相识时,应先将丈夫介绍给朋友,再把朋友介绍给丈夫。

2.介绍人的神态与手势

居中介绍者在为他人做介绍时,态度要热情友好,语言清晰明快。做介绍时,介绍人应起立,行至被介绍人之间,呈三角站立,在介绍一方时,应微笑着用自己的视线把另一方的注意力引导过来。手的正确姿势应抬起前臂,五指并拢伸直,手掌向上倾斜,指向被介绍者,但介绍人不能用手拍被介绍人的肩、胳膊和背等部位;更不能用食指或拇指指向被介绍的任何一方。

3.介绍人的陈述

介绍人在作介绍时要先向双方打招呼,使双方有思想准备。介绍人的介绍语宜简明扼要,分寸恰当,使用敬辞。一般不介绍私人生活方面的情况,如居住地址、婚姻之类。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可以说:“尊敬的×××先生,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或说:“××,这就是我向你常提起的×××。”在介绍中要避免过分赞扬某个人,给人留下厚此薄彼的感觉。在介绍别人时,切忌把复姓当作单姓,常见的复姓有“欧阳”、“司马”、“司徒”、“上官”、“诸葛”、“西门”等,注意不要把“欧阳明”称“欧先生”。当介绍人为双方介绍后,被介绍人应向对方点头致意,或握手为礼,并以“您好”,“很高兴认识您”,“幸会、幸会”等友善的语句问候对方,表现出结识对方的诚意。介绍人在介绍后,不要随即离开,应给双方交谈提示话题,可有选择地介绍双方的共同点,如相似的经历、共同的爱好和相关的职业等,待双方进入话题后,再去招呼其他客人。

4.对介绍的应答

一旦被介绍,你就成了大家注意的中心。这时你应做出应答:一是如果你是坐着的应起立,如不能起立,也应欠身表示。二是走向对方,注视对方,面露微笑,以示对对方的尊重。三是握手。这是信任和尊重的表示,也是互相致意和问候的一种方式。四是向对方招呼。重复对方的名字和职务(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