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智慧全集
22230100000003

第3章 犹太人的做人智慧(3)

三个大人相继死去以后,寻找食物的重担就落在了姐姐肩上。每当仓库附近有风吹草动的声音,姐姐就赶紧掩住弟弟的嘴巴。

过了一个月,姐姐也永远地回不来了。从此以后,凡听到同样的声音,弟弟只有自己掩住自己的嘴巴,不发出一点儿声音。

结果,弟弟安全地度过了恐怖时期。

这是一个犹太人经历的悲惨童年,也是数百万计的犹太人经历过的场面,相信有过这样经历的儿童终生都不会忘记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和磨难。他们有着坚强的犹太人独有的信念,即只要保持希望的灯火,就不怕无法忍受黑暗。在他们看来,每经历一次风暴,天空就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希望就在不久的将来。因此,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不会绝望,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忍耐着生存下去。

在犹太人的经典着作中有着这样的描述:人的眼睛是由黑和白两部分组成的,但是为什么只有黑色部分才能看到东西呢?因为人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人生也是从苦难和黑暗开始,最后才达到幸福和光明的境地。这就要求我们大家都不要害怕痛苦,因为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痛苦,才能锻炼坚强的意志,品尝到甜美的果实。

逆境中锻造顽强性格

犹太商人似乎对逆境视而不见,他们能在逆境中游刃有余。当危险来临时,他们仍泰然自若地做生意,甚至把逆境当做上帝赐予的做生意的绝佳时机。犹太人认为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事业失意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他们不把失败当失败,而是将其当成上帝对自己的考验,或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必经之路,是一种人生经历。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下,他们练就了百折不挠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他们没有抱怨,没有失落,微笑着面对每一次考验,所以,在犹太人的字典里,没有“失败”二字。

犹太人考夫曼能成为股市“神人”,也是他顽强奋斗的结果。1937年,考夫曼出生在德国,因遭受纳粹的迫害,于1946年随父母逃到北美定居。他刚到北美时不懂英语,进入学校读书十分困难。但他很有耐心,不怕别人嘲笑,大胆地与当地小朋友交谈。此外,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补习英语,甚至在吃饭和走路时也背诵英语词语。半年时间过去了,他能熟练地讲英语了。考夫曼家境不佳,他却以半工半读的形式读完了大学,并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工作中,他不辞劳苦,苦苦钻研,从银行的最底层做起,直至成为世界闻名的所罗门兄弟证券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因为他对股市料事如神,成为证券市场的权威之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忍耐是成功的基础,成功之路是曲折的,它不可能是畅通无阻的康庄大道。成功者的特长之一是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善于处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所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在遭遇了小小的打击后一蹶不振,失去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在这一方面,犹太人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不怕失败,坦然面对一切,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走得更稳。

苦难背后是彩虹

犹太人遭遇了无数的苦难,但这也练就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性格。在犹太人看来,苦难同样是一笔财富,因为风雨之后必有彩虹。

犹太企业家维希·蒙德学生时代曾在海德堡大学和着名的化学家布恩森一起工作过,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种从废矿中提炼硫磺的方法。

后来,维希·蒙德移居英国,也把这一研究报告带到了英国。几经周折,才找到一家愿意和他合作开发的公司,结果证明他的这个专利是有经济价值的。蒙德从此萌发了自己开创化工企业的念头。他买下了一个用氨水让盐转化为碳酸氢钠的专利,这种方法是他参与发明的,但当时还不是很成熟。维希·蒙德在柴郡的文宁顿买下一块土地,建造厂房;同时,他继续试验,好让这个化学专利更成熟、稳定。

然而,一再试验失败后,蒙德干脆住进了实验室,日夜不停地工作。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1874年,厂方落成,刚开始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连续几年,企业完全亏损;同时,当地居民也担心大型化工厂会破坏生态平衡,集体抗议,希望蒙德迁厂。

这时,犹太人在逆境中的坚韧性格帮助蒙德渡过了难关。他不气馁,继续做试验,终于在1880年在技术上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低了,产品由原先每吨亏损5英镑,变成获利1英镑。

当时,英国的工厂普遍实行12小时工作制,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时。蒙德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工人工作时间改为每天8小时,但事实证明,工人每天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与原来的12小时一样多。

这时,工厂周围居民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大家争先恐后地要进入他的工厂工作。因为蒙德的企业规定,在这里上班,可以获得终身保障,并且当父亲退休时,还可以把这份工作传给儿子。

后来,蒙德建立的企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企业。

从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凡事不顺利的时候,要懂得坚持,要有耐心,当然这种坚持也是要有选择的,不是一味地坚持,明智的做法是懂得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舍弃,才是犹太人的智慧所在。

犹太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经历苦难时要顽强地忍耐、坚持,并认清自己的道路,方能看到彩虹,走到成功。

成功源自坚持

在这里,我们引用18世纪英国大政治家爱蒙德·柏克的话:“永远不要绝望。就是绝望了,也要在绝望中努力。”看来他是很看重坚持的力量的。

一次上实验课,教授按照平常的惯例,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纸条,在上面将试验步骤写得很清楚。爱因斯坦照例将纸条抓成团状,塞进了上衣口袋。过了几分钟,这张纸条被扔进了垃圾桶。原来他有自己的想法,不愿遵循老一套的僵化操作步骤。

爱因斯坦低着头,看着玻璃罐里闪动的火花,头脑却进入了美好的物理世界,突然,“轰”的一声,将他从遐想中惊醒。爱因斯坦觉得右手一阵酸痛,手上沾满了鲜血。师生们听到响动都围了过来。教授了解情况后非常生气,他赶忙向系办公室走去,向领导汇报爱因斯坦的情况,并坚决要处分这个我行我素的学生。在这之前,爱因斯坦有好多次没去上他的课了,他已经要求系里警告爱因斯坦。

两星期以后,爱因斯坦在校园里和教授碰面了。教授来到爱因斯坦的面前,看了他一眼,然后叹了口气,遗憾地对他说:“可惜啊,你为什么不去学医学、法律或语言学,而非要学物理呢?”

爱因斯坦并没有完全听懂教授的话,教授认定,像他这样一个不听话的学生是进不了物理学殿堂的。

“我非常喜欢物理,我也认为自己具备研究物理学的才能。”爱因斯坦老老实实地答道。

教授感到很吃惊,这个学生是多么的固执啊。他摇了摇头,看了看爱因斯坦,叹口气说道:“我是为你好,听不听由你!”

事实证明,教授的断定是错误的,爱因斯坦最后成为了一个着名的物理学家。如果当初他真听了那位教授的“忠告”,物理学界就会损失一位巨星!幸运的是,固执的爱因斯坦很自信,他还是继续走自己的路,继续刻苦攻读物理学大师的着作,不因别人的嘲讽而退缩。

在人生的历程中,坚持很关键,只有永远坚持、永不言败的人,才能有资格享受胜利的果实。犹太人从不言败,他们经历了几千年的苦难史,这更锻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将压力看成动力,将苦难看成考验,坚强而勇敢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为成为世界第一商人而奋斗。功夫不负有心人,犹太人终于成为了世界上的首富,占据了全人类一半以上的财富,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他们的坚持、忍耐。

挺得住压力,才能成功

犹太人身上有一股劲儿,在不断的磨砺中,这种劲儿愈来愈强,为他们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克尔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他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为了学到知识,他甚至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请求。

开始工作后,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特别而重要的客户。公司其他业务员都认为想要争取这些客户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拜访这些客户前,克尔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但事实并不如他所愿,开始的20天他一无所获,均遭到了客户的强烈拒绝。但克尔毫不退缩,他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所以,还是每天坚持去拜访这些客户,并向他们详细讲解自己报纸的实力以及这些客户登广告后将对他们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终于在第25天,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与20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1个谈成了交易。但接下来的几天内,情形并不乐观,其他客户很冷酷。

而在报社这边,经理已经开始催促他,并怀疑起他的能力来。但克尔很坚强,他深信自己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所以,第二个月他并没有去开发新的客户,而是坚持天天去游说那剩下来的19个客户。而每次的结果是,这些商人总是回答说:“不!”每一次,克尔都假装听不到,然后继续前去拜访。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连续对克尔说了30天“不”的客户中的一半终于屈服了。

其中一位商人口气和蔼地问:“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这样做。”

克尔说:“我并没有浪费时间,我在上学,而你们就是我的老师,让我在逆境中学会了坚强。我知道,只有顶得住压力,并坚持下去,我就能成功。”

克尔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完全说服了20个客户中剩下的客户,并不断为公司开发新的客户,最终荣登总经理的位子。

从克尔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经得起考验的成功者常常以其恒心和耐力获酬甚丰。作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补偿,不论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都能如愿以偿,获得成功。

犹太人有这样的结论: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区别不过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面对挫折时,要坚强,跌倒了,还要勇敢地爬起来。成功的人是因为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要多,而平庸者是因为跌倒的次数比爬起的次数要多。

将苦难看成是成功的动力

可以说,犹太人是世界上经历苦难最多的民族。但也许犹太人获得成功的动力正是他们在2000多年里遭受的凌辱和苦难。历史上的犹太人,尽管一再被异族统治者折磨、奴役,但他们每次都能凭纯经济手段站起来。所以,在许多统治者眼里,犹太商人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法宝。

人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可以创造任何奇迹,而犹太人更是毫不例外。即使遭遇再多、再痛苦的磨难,他们也会在艰难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犹太女作家戈迪默无疑是犹太民族这种精神的代表。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的第七位获得者。当然,这份荣誉是她用四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戈迪默于1923年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一个小镇。小的时候,她梦想着当一位芭蕾演员,但事与愿违,因为体质太弱,经常被一些小病痛纠缠着。不得已,戈迪默只好放弃了这个理想。

命运对她的残酷不只是如此。8岁那年,戈迪默又囚患病离开了学校,中断了学业,终日坐在床上以书为伴。整天看书,使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从9岁就开始了文学生涯。经过努力,15岁的时候,她的第一篇小说在一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几年以后,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话的日子》问世。该书优美的笔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轰动了当时的文坛。此后,戈迪默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写出了10部长篇小说和200多篇短篇小说。

有谁能否认在戈迪默的成就里没有一份苦难的“功劳”呢?而戈迪默的成功事例也只是无数个犹太人成功的一个特例。

纵观犹太人两千多年的苦难历程,我们无不为他们的坚强而汗颜、敬佩,他们的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成为其他民族人们效仿的榜样。

不怕失败,就怕不会总结

犹太人认为:每个人都不可能避免失败,不分聪明和蠢笨,而那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商人。有很多人,已经丧失了他们所有的一切,但他们并不算是失败,因为他们有一种不可屈服的意志,他们从不介意一时的成败,失败只会让自己更加成熟。

美国企业家保罗·道弥尔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商人。他专门收购面临危机的企业,这类企业在他的手中经过整顿,个个起死回生,财源广进。

1948年,21岁的保罗·道弥尔离开了祖国匈牙利,来到美国。当时,他一无所有,最大的资本就是一副健康强壮的身体。

在美国找一份工作勉强度日,并非难事,但是胸怀大志的道弥尔并不以能够维持生计为满足。在一年半时间里,他竟变换了15次工作。他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朝秦暮楚,好高骛远,而是为了更深更多地了解美国,尽快增长自己的能力,学会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最后,道弥尔在一个制造日用杂品的工厂正式开始工作了。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工作,主动帮助老板忙里忙外,干得极卖力气,还做了许多份外的事。老板被他这种刻苦耐劳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了。

一天,老板把道弥尔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想把这个工厂交给你照管,你不会反对吧?”道弥尔非常高兴,他很自信地说:“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我想我会把它管理得很好。”道弥尔做了工厂主管,每周工资由30美元升到了195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说是不小的收入,但他追求的不是这个,他要向企业家的目标奋斗。这个小工厂固然能学点管理经验,但毕竟有限。

道弥尔认为:要想做一个企业家,不仅要学会工厂管理,还必须熟悉市场,了解顾客的心理和需求,销售部门是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部门,不懂销售业务就不能成为现代的企业家。因此,半年之后,他向老板递交了辞呈,决定做推销员。

他做推销员之后,视野果然开阔了许多。他广泛地同各种顾客打交道,丰富了销售产品的经验,锻炼了交际能力和技巧,学会了如何去洞察和分析顾客的心理,同时也更深地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这对于一个来自异乡的青年人来说,无疑又积累了一大笔无形的财富。仅用两年时间,道弥尔便用自己的才智和心血编织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成为当地最富有的推销员。正在这时,道弥尔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工艺品制造厂以高价买了下来,同时拥有70%的股份。也就是说,这家工厂成了他的控股企业,基本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进行整顿和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