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智慧全集
22230100000046

第46章 犹太人的教育智慧(4)

教育者要向孩子敞开心扉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总是幻想着自己是土耳其人,认为自己应当赤裸着身子蹲在餐桌下面,捡饭渣吃。

焦急的国王请遍了国内的所有医生,没有一个能医好他的儿子。一天,有个智者来到国王面前,主动要求要帮助这个孩子。

那个人脱光衣服,和国王的儿子一起蹲在餐桌下面。男孩问他为什么蹲在桌子下面,那个智者回答说:“因为我是个土耳其人。”“我也是一个土耳其人。”国王的儿子说。

这样两个人光着身子在餐桌下面蹲了几天,彼此熟识起来。

有一天,智者让人扔几件衬衫下来。

“你是不是觉得土耳其人不能穿衬衫?”他问男孩。“土耳其人当然能穿衬衫,一个土耳其人是不能根据其是否穿衬衫来判断的。”国王的儿子回答道。于是两个人都穿上了衬衫。

几天以后,那个智者又让人扔了几条裤子下来。

“你是不是认为穿裤子的人也应该是土耳其人?”他问男孩。于是两个人都穿上了裤子。

那个智者继续这么做,直到两人都穿得整整齐齐。

然后他让人放些食物在餐桌上。

“你是否觉得,”他问男孩,“如果吃好东西就不是土耳其人?你当然还是土耳其人,对吧,我们也可以吃好东西。对不对?”男孩回答道:“是的。”所以他们一起吃起来。

最后,智者说:“你认为一个土耳其人必须整天坐在桌子下面吗?你知道,坐在餐桌旁仍是一个土耳其人,这是完全正确的。”

这就是那个智者如何一步一步地把男孩带回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

理解这个故事有很多种角度,但最容易说明的是,如何与生活在梦幻世界的孩子沟通——向孩子敞开心扉。

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固定的教育模式。

一个人不能答应给孩子东西却不兑现,因为这样孩子就学会了撒谎。

如果你打孩子,只能用鞋带打他。

对于孩子,应该左手往外推,右手往里拉。

这是犹太教育中的成功之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犹太人很讲究教育的艺术。他们有句非常至理的名言:

“要按孩子该走的路来充分地训练他。”

犹太人认为,一个孩子在学习《圣经》上有进步,而在《塔木德》上没有进步,那么就不能试图通过教他《塔木德》来推动他进步。如果他看得懂《塔木德》,就不要逼他学《圣经》。要在他知道的事情上训练他。

在教育孩子时,拉比们认为,如果老师教的课学生不理解,那么,老师不应该大发脾气或对学生们发火,而应该反复重复课程,直到学生们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拉比犹大在一次演讲中发现学生都睡着了,为了唤醒他们,他突然高声叫道:“一位埃及妇女一次生了6000个孩子!”一个学生,拉比伊施米尔·本·犹瑟一下子就从困倦中惊醒了,问:“准能做出这种事啊?”

拉比大声说:“她就是约克白德,在她生摩西的时候,因为摩西就等于6000人。”

但是,老师不应强行给孩子们上重轭,因为指令只有在轻松愉悦地传达时才有效率。要给孩子们小小的奖励来让他们高兴。一个专心的学生会自己阅读,如果一个学生不专心,那么就把他安排在一个勤奋的学生旁边。一个老师应该在他的学生面前露出“破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们的才智,并探知学生们是否记住了他所教的东西。

为了在教学中让孩子认真听讲,教师可以用令人吃惊的声明来使他们振奋,保持警惕。

但犹太拉比认为,教育学生要常常把左手放开,而将右手更紧地抓住,不能像约书亚那样,把学生的双手都放开了。

有一次,约书亚从亚历山大到耶路撒冷,路上经过一个小酒店,酒店的主人对他异常尊重。

“这个aksania可真漂亮啊!”他说。

aksania的意思可以指小酒店,也可以指酒店老板。但是约书亚的意思是夸酒店。

“我的主人,她的眼睛太小了。”他的学生说道,他指的是酒店的老板娘。

“缺德的家伙!”约书亚叫道,“这就是你满脑袋所想的吗?”于是,约书亚吹起了牛角,将学生逐出门墙。牛角是在将学生逐出门墙的仪式上吹的。

可怜的学生找了多次老师,请求:“收留我吧!”但约书亚拒绝见他。

一天,约书亚在祈祷时这个学生又来了,拉比这次动了恻隐之心,想再将这个学生纳入门墙,于是他向这个学生打了个手势,让他等到他祈祷完毕。

但这个可怜的学生以为又被老师拒绝了,于是,他黯然地离开了,转而崇拜起月神来。

犹太人认为,这是老师的失败,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

重视教育投资

梅厄夫人说过:“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

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

伊扎克·纳冯则更直截了当地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以色列历届领导人一直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看作一个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否的根本问题。教育立国、科技立国是以色列从成立之日就追求的目标。他们认为,如果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建立一个模范的社会,则以色列在战场上将处于军事劣势,在国际上得不到尊重,也无法吸引众多的犹太人来定居。这样,以色列就无法生存下去。

以色列建国后,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

1949年以色列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是这个国家最早制定的几个法律文件之一。1953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法》,1969年颁布了《学校审查法》等等。这一系列法律的制定,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形成了以色列特色的教育制度。

以色列是个移民国家,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带到以色列,其中既有东方文化又有西方文化,既有传统农业文化也有现代工业文化。以色列教育的日的之一就是填平这些不同文化的鸿沟与差距。为此《国家教育法》明确规定:“以色列的教育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促进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之间的融合,清除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别,以形成一种新的犹太国民文化。”

以色列在教育方面投入了较高的经费。从20世纪70年代始,以色列教育经费始终高于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最高的1979年一1980年度竟达8.8%。

以色列的教育投资之高,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正是因为有了较高的教育投资,以色列的教育才有了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高昂的教育投资使以色列的教育结出了累累果实。

以色列的人口只有500多万,但是在校人数达到138万人之多,还有很多成年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在以色列人中有1/3是学生,也就是说,每3个人中就有1个学生。从大学生人数来看,以色列总人口与大学生的比例仅低于美国和加拿大,比欧洲的一些国家都高。以色列的文盲率十分低。

以色列的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凡是到过以色列的人都必去“游览”以色列的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为它们校园之优美、建筑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和藏书之丰富而赞叹不已。以色列的大学的许多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承认为权威性项目。

以色列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由于国内容纳不了这么多专家、学者,以色列已开始“输出”人才,不少人才外流,特别是流向美国。

尊敬教师

犹太社会中有这样的话:“一个人如果师从年轻人,那他像什么呢?就像吃未成熟的葡萄,喝未酿成的酒。一个人如果师从长者,那他像什么呢?就像吃熟透的葡萄,喝陈年佳酿。”

教师的职业在犹太民族中非常受欢迎。在希伯来语中,山被称作“哈里姆”,教师被称作“奥里姆”,与山的发音非常相似。犹太人认为,教师就如巍峨的高山一样,他要比普通的人高出好多,由此可见犹太人对教师的重视程度。

其实,早期的犹太社会中不存在专职教师这一职业,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是由父亲和拉比完成的。在家庭内,父亲不仅仅是子女的监护人,还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因此,父亲就是家庭教师;在社会上,教师的职责由象征着智慧与权威的拉比来完成,他们要为学生解答学业上和人生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也为其他人的难处出谋划策。因此,在希伯来语中,“拉比”一词的第一涵义是“教师”。

公元6世纪时,犹太社会的学校逐渐独立,教师与父亲、教师与拉比的两位一体化也随之慢慢分离,实际意义的专职教师也应运而生了。

犹太人尊师重教,犹太民族中流传着很多崇尚教师的故事。例如:一位拉比经过一个城镇,那里一直没有雨水,气候干燥。于是,他命令那里的人集体斋戒、每天祈祷求雨,但是尽管大家不停地祈祷,老天却没有下过一滴雨。

人们为此踌躇不堪,这时,集会的诵经师走到藏经龛前,虔诚地大声念诵祈祷书上的话:“亲爱的上帝啊,快让风吹吧!”他的话音刚落,风便来了。人们很惊讶。

诵经师接着念道:“亲爱的上帝啊,快让雨降下来吧!”顷刻间,大雨滂沱,人们大声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