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锌也是一样,缺锌的表现之一是食欲不振,但如果补锌过量,也会引发厌食症状。
人参蜂王浆及花粉等营养保健品,对于年老体弱的人及慢性疾病患者,可起益气补血、滋养强壮的作用;但如果小儿长期服用,则可造成性早熟,使男孩长胡子,阴囊增大,阴茎变粗,女孩出现乳房发育,月经提前来临等。
因此,尽管我们总说"健康是第一位"的,但也不能盲目进补。消费者在选用营养保健品时,应持科学、冷静、求实的态度,要防止选择不当,误购误用。如果选用时没有把握,应该征求医生的意见。
专家建议:健康老人不可把营养药当保健品服用
有些老年人在感到身体"虚弱"时,便去医院开点葡萄糖或白蛋白之类的营养药来补充一下。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虽然说营养药和保健品都有给人体补充营养的作用,但它们的适应人群却大不相同,而且营养药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人们在没有生病或并不缺乏营养的情况下,不要随便把营养药当成保健品服用,否则不但起不到补养身体的作用,反而会给人体带来很多危害。
老年人如何购买保健品
一个多月前,70多岁的刘老先生被人拉去听健康讲座,听完后带了一些高价的保健药品回来试用。用完试用品后,刘老先生执意说这种保健药很有效,坚持要去多买几盒。刘老先生的儿子小刘听到这事后觉得有些蹊跷,但又不好劝阻父亲。一是怕落个不孝顺的"罪名",再就是考虑到父亲确实有病,心想这些药品说不定真的有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于是他给了父亲1000元钱去买药。结果将这1000多块钱的药吃完后,刘老先生的病仍不见好转。
相信这种事情在很多老年人身上都发生过,这类所谓的"健康讲座"大都租用临时性场所,打着讲座的旗号,邀请中老年人来听。那些所谓的"专家"一味地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功效,将保健食品说成是可治疑难杂症或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误导消费者混淆药品与保健品的概念,将高价保健品销售给老年人。他们惯用的伎俩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咨询义诊"为名
这一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现在在社区里、街道上,经常可以看见几名穿着"白大褂"的所谓的"名医"坐在路边为行人举办"咨询义诊"活动。此类"咨询义诊"通常是以为消费者免费体检为开头,然后逐步把消费者往"身体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的结论上推。由于人到老年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很多老年消费者都会放松警惕,陷入这些摊点设置圈套中,买回一堆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产品,甚至是假药。
2.打"亲情"牌
很多老年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非常渴望亲情,销售商们正是抓住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在销售时故意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气氛。在那些"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上,一些年轻的销售人员不断往来于老年人之间,贴心地为老年人按摩捶背,和他们交朋友。在交谈中记下老人家里的电话和住址,隔三差五地和老人通通电话,或者上门看看老人,"顺便"推销一下产品,显得亲情味十足。在经销商的软磨硬泡下,老年人就会逐步放松了警惕。
3.利用"免费风景游"
有的不法经销商为了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经常在公园、生活小区中向老人发放友情邀请卡,以某某公司几周年大庆,为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免费邀请组织老人参加旅游,还专车接送,提供免费餐。在游玩的过程中向老人游说他们的保健品多么有效,让老人觉得盛情难却,然后达到销售目的。
4.找"托儿"现身说法
在一些"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上,经常会见到一些所谓的"专家"前来授课,或者见到几个群众模样的人写来感谢信、送锦旗、到场说疗效,制造"争先购买"的场景。注意,这些人很可能是经销商们找来的"托儿",他们通过营造出以上假象来骗取老年朋友们的信任,他们手上的保健品也因此升了值,变成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灵丹妙药。
因此,老年朋友在购买保健品时,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增强防范意识
老年人不要相信无来由的"义诊"或"健康讲座"。在接受某项免费服务时,一定要询问清楚,或者向当地工商部门咨询一下,以免上当受骗。此外,如果你参加了类似的活动,一定不要留下电话和家庭地址,也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专家。
2.切忌贪图便宜
老年朋友们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到信得过的商店、超市或保健品专卖店购买,并且要购买一些知名的品牌,切勿为了贪图便宜,在街头摊贩处或流动促销场所购买保健品,以免上当。
3.不要轻信广告
购买保健食品时要认真看清产品的外包装、说明书等标识内容,不要轻易相信除标签和说明书以外的广告宣传。
4.掌握保健知识
在选购保健品时,要看清说明上的适宜人群、产品成分,不能泛用保健品,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购买。此外,还要懂得保健食品与药物是不同的,只有掌握了保健品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做到花钱买健康。
5.听取医生意见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保健品,在购买前最好打电话到有关部门和厂方核实。要仔细研读标签和说明书,通常来说,合法的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都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没有这两项标注的产品不要购买。
6.发票不可不要
购买保健品一定要索要发票,不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承诺一定要以书面形式出现。
专家建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购保健品
由于每个人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以及年龄都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保健品时也不一样,不能看到别人用得好自己也跟着用,要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药品VS保健品
健康是生命的基石,老年人尤其要关注自己的健康,保健品无疑对强身健体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也赢得了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青睐。但是,目前很多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在广告中盲目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导致很多老年朋友们误把保健品当作药品来服用。那么,药品与保健品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二者的定义。
药品指可以暂时或永久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以及生物制剂等。目前广义上经常笼统分为中药和西药。目的是防病治病,适用对象是病人。
保健品是指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功效的食品。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不具备特定功能,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适用于特定人群。
由此可见,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的,它的作用就是治病救人。而保健品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用的,两者之间有着明显区别:
1.生产及配方组成不同
通常来说,药品的生产能力以及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还要通过药理、病理和病毒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在有关部门的鉴定批准后,才可以投入市场。而保健品的生产则不需要经过这么多程序,它不经过医院临床实验便可投入市场。这样的结果就是,药品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而保健品则不然。
2.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
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要求很高,而且必须在制药厂生产,比如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保健产品的生产标准则比药品低很多,它可以直接在食品厂生产。
3.疗效方面有所不同
药品生产出来并投入市场,一定要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确定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
4.说明书和广告宣传不同
药品的说明书十分严谨,上面详细标有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且一定要经过SFDA的批准;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说明书不会这样详细、严格,这也比较容易被利用作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药品或者保健食品,在选择药品时最好选择SFDA批准的标有"OTC"(非处方药)字样的药品,购买时看看是否附有详细说明书。在服用属于药品(药字号)的保健品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按推荐剂量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
专家建议:要理性的购买保健品
药品与保健品在配方、使用目的、对象、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不要对保健品抱有太高的期望,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理性地对待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