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挂职市长
22355400000019

第19章 禁酒令(1)

昌海市是个对外经贸口岸。东面就是俄罗斯,昌海市与俄罗斯的边界线长达八十九公里。

昌海市有不少人因为与俄罗斯搞边境贸易发了大财,这是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前些年,省里和太岭市不少人都喜欢到昌海市来挂职,外地要交流的干部,也愿意到昌海来。最鼎盛时期,昌海市的五大班子领导,只有一名副县长(当时还是县)、一名宣传部长、一名政协主席是昌海人,其他二十多名党政主要领导,都是省里或太岭市派下来的人。

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税务局长、公商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部门的一把手,也是上面派来的人。

这些挂职干部,来昌海之前不少人也就是个科级干部,被组织上作为后备干部重用后,便来昌海挂职锻炼。更有甚者,有的才是副科级干部。可他们来昌海后,一般都进了五大班子当领导,主导着一个县的经济、政治、司法、金融、财税大权。三年后,挂职期满他们回去时,不少人的存款都过了百万。

他们中许多人都喜欢搞政绩工程,喜欢弄些脸面上的东西给外人或上级领导看。于是就把昌海搞得够呛,经济进步不大,外债却欠了不少,而这些挂职干部进步却挺大。老百姓便把这些人叫作“镀金”干部,说他们是靠着昌海市这个形象工程的政绩,才爬得那么快。昌海的干部就很可怜了,他们的父母、姊妹、妻子、儿女都在昌海,可不敢搞什么形象工程这类花架子糊弄人,不然,亲人就会招百姓的骂。于是他们只好夹起尾巴做人,鞠躬尽瘁做事,刚有点成绩,市五大班子刚空出来个位置,心想这回进市级领导班子该有戏了吧,可不知怎么的,上面又把人派下来了。因此,昌海的干部一直提不起来,意见越积越大。

使这个局面逆转的,是赵法瑶之前的县委书记的离任。据说他来昌海之前是太岭市委体改委的主任,很有些文才,曾经给太岭市委写出过几个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上面才把他委派到昌海市来当市委书记的。

可谁想到,他是个只会夸夸其谈的马谡,在昌海市工作四年半,给昌海财政造成了三个多亿的大窟窿。而他从昌海离任时,竟然带走了千万钱财。

当时,每个周末下午,五大班子主要领导都要往省城、太岭市的家里赶,回去跟家人团聚。因此导致办公无法正常进行,道路上的高级车一辆接一辆往回赶。一个领导一台车、一个司机,来回要交过路费、过桥费、加油费,有的司机当天晚上往昌海赶,周一早上起早再去接。领导回家一趟,司机要走四趟,这费、那费就得千元以上。有的周六、周日要用车,司机就得住在那,这样下来,花费就更大。领导宴请朋友、客人什么的,也要花公家的钱。

后来,有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一些退下来的老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写了提案,建议昌海市政府买两辆中巴车,省里和太岭市来的领导周末回家集体坐中巴车。有人计算过,单此一项每年就会给财政节约几百万的资金。写提案的人,当然受到了批评。

昌海市的中层领导和百姓便接连给上级写信,并通过一切能说话的渠道反映这个问题,终于引起一位从昌海市走向中央的部级领导的重视,他为家乡的事呼吁到了省委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那里,这个问题才得到了控制。那个带走了昌海千万钱财的书记,回到太岭市高升当了副市长,但经济问题一查就进了监狱。

投鼠忌器,现在,昌海市只有市委书记赵法瑶、组织部长刘伟和副市长陈鹏、杜斌是外来的。

赵法瑶把家搬来了,儿子在英国留学,老伴儿病退在家。

一天,临下班的时候,赵法瑶给杜斌挂了个电话,“杜斌,你来昌海大半年了,吃的好不好?住得惯吗?”

市委书记突然挂念起自己的吃住问题,这让杜斌有点意外,他说:

“谢谢赵书记关心,我一切都很好。”

“晚上,我让你嫂子弄几个菜,你上我家来吃吧。”赵法瑶说。

“不麻烦您了,谢谢赵书记关心。”

“客气啥,我比你早来昌海市,家也搬来了,不像你是半个跑腿子,我总得尽点地主之谊吧。”

杜斌来昌海市大半年了,还没去过赵法瑶家。杜斌想,头次去他家,也不能空着手吧,买贵重的物品呢,就有送礼行贿之嫌,再说也不是他杜斌的性格,而且赵法瑶作风比较严谨,组织原则和党性都很强,即使买了贵重的物品去,估计他也不会收,还得批评自己。最后,他买了几斤台湾进口的高档水果,拎着往赵法瑶家走去。

赵法瑶给他开了门,接过水果。

“你还真会拿,要是你拿别的东西,我就给你扔出去。”

他夫人走过来,说:“杜市长来了,你俩先坐着唠嗑,酒菜马上就好。”

她接过赵法瑶手里的水果,到厨房冲洗去了。赵法瑶夫人是个小学教师,身体一直不太好,就提前办理了病退,赋闲在家养病,她脸上的褶子很多,头发也花白了。

四个菜很快就摆上了桌子,赵法瑶老伴给开了瓶“五粮液”,赵法瑶说:“这是俞思卿春节送的,我让他拿回去,他说是俞敏孝敬他的。他女儿有钱,买了不少瓶送给他,他给我送了两瓶,我就留下了,要不,他的老脸就没地方搁了。”

赵法瑶在两个玻璃杯里倒满了酒,一只推到杜斌跟前,举起自己的那个杯子,说:“来,大作家,干一杯。”

杜斌随他干了杯,说:“您夸奖了,我哪是什么大作家?充其量就是个靠写字为生的人。”赵法瑶说:“谦虚啥,大作家就是大作家嘛。”

杜斌拿起酒瓶,给赵法瑶和自己满上,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赵书记,谢谢您招待我。我借花献佛,借您的酒敬您和嫂子一杯。”

赵法瑶说:“好啊,我干了。”他夫人抿了一小口,有些歉意地冲杜斌笑了笑,说:“对不起,杜市长,我身体不好,不能饮酒。”赵法瑶拿过她的酒杯,仰脖干了,说:“夫人不行,丈夫代劳。”

赵法瑶给杜斌倒满了酒,吃了口菜,说:“你的小说,我喜欢读!有思想,有情感,我老伴儿也是你的忠实读者。”杜斌看了眼他夫人,她不好意思地脸红了,说:“你们慢慢唠吧,我吃好了。杜市长,我就不陪你了。”赵法瑶说:“别忘了吃药啊!”

两人把一瓶酒喝进去大半,话也就越唠越多,也觉得越来越投机。

赵法瑶说:“昌海市,现在,除了刘伟和陈鹏,就咱俩是外来户呀。来,外来户干一杯!”

杜斌喝了,站起来给赵法瑶倒酒。赵法瑶摆手说:“我看,酒咱就喝到这吧,喝好为止。喝多了伤身,没啥益处。要不,咱俩喝茶吧。”杜斌把酒瓶子放在一边,说:“您的这个建议好,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我最头疼喝酒了,越喝人越糊涂,而且还伤身体。”

赵法瑶喊他老伴,他老伴应声从里屋出来,赵法瑶说:“你给我们沏壶茶,把酒瓶和酒杯撤了吧。”几分钟后,他老伴把茶端了上来,赵法瑶指指茶壶,说:“这是好茶叶呀,是陈鹏从浙江带回来的,来来,品品。”

杜斌喝了一小口,吧嗒了一下嘴,说:“好,不错!陈鹏这小子,给书记送的茶叶,就是比给我们的好,等我回头再找他算账。”赵法瑶哈哈笑了,说:“你不应该挑他的理,不管咋的我也是书记呀,官衔和级别都比你高,就享受这点特权吧。”

赵法瑶喝了口茶,说:“不容易呀!撇家舍业的,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朋友、同事、工作关系、工作节奏、人事关系都是陌生的,都得从头再来,什么事都是个挑战呀!”

杜斌也把茶喝了,说:“您说得太对了。”赵法瑶说:“听说,前些日子,你和你老师俞思卿闹了点不愉快?”杜斌说:“都是工作上的事,意见不一样,没有个人恩怨。”

赵法瑶说:“听说,你在市政府的常务会议上,两次对刘玉林提出了不同意见?”杜斌说:“提过。一次他采纳了,一次他没采纳。”赵法瑶温和地笑了,说:“听说,市政府的常务会议,一般人是不敢发表不同意见的,你还敢?”杜斌也笑了,说:“是吗?我不知道!”

赵法瑶说:“那,如果你知道了,你还会那样做吗?”

“当然,该反对的还是要反对的。”

“那,你不怕刘玉林有想法?”

“怕啥?都是为了工作。”

“有些人可不这么想。”

“我不管,我咋想的就咋说。”

“为啥?”

“为了自己的尊严,还有这个!”杜斌说着,把手按在左边的心房上。

赵法瑶满意地笑了。

杜斌犹疑了一下,赵法瑶看出来了,问:“咋的,有话要说?

杜斌说:“这个问题,我来昌海市第一天,就有感触了。咱们昌海市的这个‘酒’呀,真叫我头疼。”

赵法瑶“哦”了一声,将茶给杜斌斟满,朝他举了举杯,两人一起喝了。

杜斌说:“我没来昌海市之前,就写过一篇杂文,主要是写咱们这个省的人喝酒的事。我总觉得,你说咱们这个省吧,经济不发达,可是酒文化却很发达。不管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对于白酒的偏爱,恐怕全中国也是第一!干部喝酒喝的是百姓的血,喝的是纳税人的汗,喝的是腐败!越喝离百姓的心越远。而百姓喝酒喝掉的是精神,喝掉的是时间,喝掉的是健康。”

赵法瑶似乎明白了杜斌的意思,说:“我插一句啊,咱们这个省,其实你刚才说的酒文化发达,我不赞同。咱们除了能喝酒,除了花钱买酒之外,自古至今造出好酒了吗?咱们喝的不都是南方人造的酒吗?要说酒文化,你说咱们这个省出过李白还是苏东坡?没有。所以,我得更正你的说法,我们的酒文化并不发达,发达的只不过是酒囊饭袋!”